《產業分析》陸積極擴產成熟製程 台晶圓代工廠嚴防衝擊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市場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積極擴增成熟製程產能,預期全球產能占比將自2023年的29%升至2027年的33%,可能造成產能過剩並帶來價格戰,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二、三線台廠首當其衝,技術進展和良率將是後續鞏固產能的決勝點。

TrendForce統計,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及16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2023~2027年全球晶圓代工產能比重約維持7比3。其中,中國大陸因積極擴增成熟製程產能,全球占比估自29%增至33%,台灣則估自49%降至42%。

TrendForce指出,中國大陸透過積極招攬海外及境內IC設計業者投產或研發新品,目的為提高本土化生產比例。然而,大幅擴產的結果可能造成全球成熟製程產能過剩,並使價格戰將隨之而來。

同時,陸廠聚焦驅動IC、CIS/ISP與功率離散元件等特殊工藝應用領域,TrendForce認為,具相似製程平台及產能的二、三線晶圓代工業者,如以特殊製程產品為大宗的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及力積電(6770)等台廠將首當其衝,可能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與價格壓力。

TrendForce說明,驅動IC主要採用高電壓(HV)特殊工藝,近期聚焦40/28奈米製程,目前技術以聯電較領先、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居次。不過,中芯國際28HV、合肥晶合集成40HV將先後於第四季及明年下半年進入量產,與其他業者的技術差距逐漸縮小。

廣告

TrendForce認為,製程能力與產能與其相當的力積電,以及暫無12吋晶圓廠的世界先進及東部高科,隨著中芯國際及合肥晶合集成新產能開出,短期內將首當其衝,中長期而言對聯電、格羅方德亦將造成影響。

CIS/ISP方面,目前主流製程分為65/55奈米及45/40奈米,以台積電(2330)、聯電、三星技術較領先,但中芯國際及合肥晶合集成緊追其後,除持續追趕製程差距,產能也受惠陸廠智慧手機品牌需求支撐,陸系CIS業者亦陸續將訂單移回中國大陸投產支撐需求。

功率離散元件方面,世界先進及華虹宏力深耕相關製程已久,製程平台及車規驗證覆蓋完整性皆高於其他同業。TrendForce指出,受惠中國大陸電動車補貼政策及鋪設太陽能相關基礎建設,陸系晶圓代工業者據此獲得更多切入機會。

TrendForce認為,除了華虹宏力、中芯國際、合肥晶合集成、CanSemi等主流業者外,GTA及CRMicro等小型陸系IDM和晶圓廠均加入競爭行列,若產能同時大量開出,將加劇全球功率離散元件代工競爭壓力,且不只是本土同業價格戰,也可能分食台系業者訂單及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