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都得諾貝爾獎!瑞典遺傳學家帕博曾出櫃,顛覆人類起源想像

瑞典遺傳學家帕博( Svante Pääbo )得到2022「諾貝爾醫學獎」。圖片來源:諾貝爾奬推特
瑞典遺傳學家帕博( Svante Pääbo )得到2022「諾貝爾醫學獎」。圖片來源:諾貝爾奬推特

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 Svante Pääbo )獲得殊榮,他的爸爸也曾獲此獎項。專研遺傳基因科學的帕博,此次獲獎理由為何?一度「出櫃」的他又有何生命故事?

2022諾貝爾獎將於10月3日至7日陸續公布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獎的獲獎人名單。昨天(3號)諾貝爾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首先揭曉,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 Svante Pääbo )獲得殊榮,他在古代DNA的研究上幫助我們改變對人類起源的了解。

帕博透過4萬年前的骨骼中檢索遺傳物質,為現代人類已滅絕的遠古表親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進行了基因組定序,也發現了原始人類「丹尼索瓦人」(Denisova hominins)而造成轟動。

對此,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主席拉森博士( Dr. Nils-Göran Larsson )指出:「從4萬年前的骨骼中進行基因組定序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得獎理由:研究古代基因,顛覆人類起源認知

根據《華盛頓郵報》指出,67歲的帕博在諾貝爾官網發布的一段錄音採訪時指出,在他準備去接女兒前不久,接到來自瑞典諾貝爾委員的電話,通知他獲獎了。

但帕博一開始看到是來自瑞典的電話時,懷疑是詢問他在那裡的避暑別墅的維修費,或者是通知他割草機壞了。

「他(帕博)完全說不出話來,他很高興,也非常激動,」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秘書普爾曼(Thomas Perlmann)表示。

根據《紐約時報》指出,2010年,帕博公佈了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組定序,這項發現為早期人類和現代人類不同的問題打開了一扇窗,基因定序還幫助科學家追蹤現代人類的基因差異,並瞭解這些差異在疾病(包括COVID-19)中的作用。

2020年,帕博和一位同事發現,冠狀病毒在具有尼安德塔人DNA上的人類引起較為嚴重的症狀。

目前考古證據顯示,3萬年前,在尼安德塔人消失之前,他們與從非洲遷徙而來的現代人類祖先一起生活在歐洲和亞洲,但普遍看法指出,現代人沒有與尼安德塔人孕育下一代(現代人類和尼安德塔人有著共同祖先,生活在距今約60萬年前)。

「帕博和他的同事對尼安德特人基因定序的分析推翻了這一個概念,表示現代人類和尼安德塔人一直有交配繁殖的行為,」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古代 DNA 的遺傳學家賴希(David Reich)說,他與帕博一起對尼安德塔人進行了基因定序。

這類跨人種的交配繁殖留下了強烈的基因印記。研究小組發現,目前生活在歐洲和亞洲的人們從尼安德塔人那裡獲得了 1 ~4% 的基因定序,不過非洲沒有尼安德塔人的記錄,可能意味著他們沒有在非洲留下類似基因。

帕博研究古代基因,也改變人類對生命起源的認知。圖片來源:諾貝爾奬推特
帕博研究古代基因,也改變人類對生命起源的認知。圖片來源:諾貝爾奬推特

曾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爸爸也拿過諾貝爾醫學獎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對人類的起源和已滅絕物種的關聯有興趣,透過對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組定序,並開發出能夠恢復和分析來自古代標本DNA的技術,帕博的發現讓我們更容易了解人類的起源。

帕博說,他的重點仍會放在基因變化,這解釋了為何現代人類如此眾多並形成龐大的社會。

「真正推動我們研究進行的是好奇心,這就像你進行考古調查想要了解過去一樣,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對人類基因定序進行了挖掘。」帕博說。

巧合的是,40年前,帕博的父親柏格斯川( Sune Bergström )與另外兩位科學家也共享了諾貝爾醫學獎。帕博在他的傳記《 Neanderthal Man: In Search of Lost Genomes 》中透露,自己其實是柏格斯川的非婚生兒子,他在週一表示,但願能跟母親分享這個消息。

1955年,帕博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1986年在烏普薩拉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從母姓的他,由母親卡琳·帕博(Karin Pääbo)獨力扶養長大,卡琳本身是愛沙尼亞的化學家。帕博曾提及,他小時候,父親一週只會來看他一次,一直到母親2005年過世之後,帕博才與同父異母的哥哥相認,「幸好我們處得還算不錯!」

帕博也在回憶錄中提到,他以為自己是同性戀、一度出櫃,直到遇見「充滿男子氣概」的妻子,同時也是靈長類動物學家維吉蘭特(Linda Vigilant),兩人結婚後育有1子1女。

他們夫妻目前在德國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工作。

諾貝爾獎得主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70萬元),獎金來自於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留下的遺產。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諾貝爾化學獎本週揭曉!中研院士翁啟惠呼聲高
跟諾貝爾獎學投資,為何120歲的諾貝爾獎愈發愈有錢?
諾貝爾科學家助你回春,逆齡30歲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