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存錢反而會越存越窮?
2021-1-29 陳相州分析師
過去一年,全民瘋股市,突然間你會發現,親友或朋友間的交談,不時提到股市行情、或是哪一檔「明牌」準備起漲。
也許你正好奇,這是怎麼了?為什麼大夥開始討論起股市了呢?
這個現象的背後,除了屢創新高的股市表現帶動投資熱潮外,更重要的是,當中也包含低利時代的無奈。
偶然翻閱銀行存摺對帳單,我才發現這每半年一次的銀行利息給付,金額竟然低得不忍直視,連吃頓飯都有問題。
這才想起,如果我們沒有特別留意,恐怕很難發現利率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不斷下滑。
當銀行能給的利息逐年減少,儲蓄便「不再」是一種美德,這個時候能提供高於銀行利息收益的商品反而會獲得資金的青睞。
於是我們看到了證券開戶數直線暴升、股市飛漲、房市交易熱絡的現象。
不得不投資的理由
看著資金一窩蜂湧進股市、房市,許多人可能不以為意,或者選擇不隨波逐流,這麼一來就會面臨到另一個問題-通貨膨脹
記得十年前,我還買得到一塊15元的菠蘿麵包,十年後的今天,如果我看到一塊菠蘿麵包15元,恐怕還不敢買。
只要是標得出價格的商品,按理說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少則2成,高到5成漲幅都算合理。
既然物價在長時間環境下會不斷上漲,就代表一筆錢,十年前和十年後的「購買力」是截然不同的。換個角度來說,那便是代表「錢」的價值相對減少了。
這就是通膨的殺傷力,一筆錢如果無法獲得妥善運用,多年後這筆錢實際會是「縮水」的。「縮水」指得不是錢不見了,而是能運用這筆錢買到的東西變少了。
與通膨賽跑
通貨膨脹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過去高利時代,人們不會重視這項問題,如今隨著利率降至低點,如何擊敗通膨便成為人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台灣主計處估計,今年(110年)通膨率為1.16%,以目前銀行定存利率1%的水平觀察,錢存放銀行可以說是「越存越少」。
有鑑於此,這個時代的投資人必須認識幾項「對抗通膨」的投資工具。
房地產
房地產是公認最標準對抗通膨的工具,不過入手的門檻最高,且流通性最低。運用房地產對抗通膨,除了要考量自身財力之外,地點也是一項需要大量下足功夫的關鍵。
一般而言,都會區土地具有稀缺性,房價走勢與景氣的連動較為明顯,保值與抗通膨的作用才能發揮到最大
黃金
黃金不同於我們手中的鈔票,由於存量有限,無法像鈔票不斷印製,所以一直被視為是保值的商品。
比起房地產,黃金的入手門檻低得多,不過最大的問題在於不同於房地產可以用來自住或出租換取現金流,黃金無法孳息,也就沒辦法產生利潤,持有實體黃金甚至還要負擔保管費用,唯一獲利的方式就是靠買賣來賺取價差。
常見的投資黃金管道有實體黃金(包含金幣、金飾、金條)、黃金ETF、黃金期貨、黃金存摺等。
股票
投資股票是一般大眾最容易接觸到對抗通膨的工具,入手門檻最低,流動性、透明度最高。作為企業的股東,不僅能享受到企業成長的資本利得,還能參與企業的盈餘分配,領取股息。
常見的投資管道有指數型ETF,或是投資具備長期經營穩健、以及護城河條件的企業(如傳產、金融股),一般俗稱為存股。
債券
債券是發行者為了籌措資金而發行,約定期間支付利息,期滿返回本金的商品。根據不同的發行方,可以是國家政府、也可以是公司企業。債券的發行人與投資人間,本質是一種債務人與債權人的關係。
與股票相比,債券的債息由於是約定金額,所以與股息比較起來較為穩定,另外當企業面臨破產時,債券持有者也相較於股票持有者擁有較高的剩餘分配權。
一般人能接觸到的投資管道普遍為ETF的形式,差別在於買得是公債、或是公司債;標的在海內、或海外。
結論
流通性:股=債>金>房
交易成本:房>金>股=債
總結以上,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透過ETF選擇股票搭配債券型商品就能達到理想的抵抗通膨效果。其中,股票商品風險高,不過期望報酬也較高;債券風險相對低,但是資本利得通常有限。
不同年齡層的投資人,適合不同配置比重結構。例如青壯年投資人,可以多半比例投入在股票型商品;屆齡退休或已退休人士,則可以將過半比例配置於債券型商品。
【作者簡介】陳相州
現職:精誠金融學院 專業講師
粉絲專頁「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
經歷:證券分析師(CSIA)、從事證券金融業多年、熟悉技術指標及精研酒田戰法
學習更多實戰技巧,馬上到 精誠金融學院網站
加入FB粉絲專頁:「精誠金融學院」
Yahoo利用AR「擴增實景」,只要打開手機點擊以下按鈕,財神爺隨時出現在身邊發元寶給你唷!(請記得允許使用照相機與麥克風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