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AI有損居住正義?FED監管機構:弱勢社區恐遭銀行拒貸

不論人工智慧應用在何種層面,人們都同意其目的是讓人類生活過得更好,但就如同電影 I-Robot(機械公敵)的中樞大腦一樣;當電腦擁有自我意識及判斷思考能力後,人類認為的「好」、與 AI 所認知的「好」是否會朝同一個方向走去?

聯邦銀行監管機構副主席 Michael S. Barr 週二表示,AI 可能無法為原先不符合信貸資格的弱勢族群提供信貸機會。「儘管 AI 具有巨大潛力,但也存在違反公平借貸法律,反而增加社會不平等現象的風險」。

AI 是否能確保弱勢社區的民眾擁有平等的居住權?Barr 對此表示擔憂。

人工智慧發展的目的,除了提高工作效率,也希望透過人力成本的降低,使得社經地位較為弱勢的民眾技術也有獲得服務的機會;如同上述所提的信用貸款,銀行須評估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及擔保品估價,才能決定能否承作信貸及其額度;若能透過 AI 降低作業成本及人力,原先沒有機會獲得資格的民眾也能獲得一定額度的信貸。

但 AI 目前仍依據人類下達的原則發展,以 ChatGPT 為例,使用者須先明確下達角色定位才能持續問答;若銀行將避免呆帳及擔保品條件列為首要原則,即便透過 AI 降低成本,評估借貸人現況時還是無法順利進行信貸。

Barr 表示 AI 可被操縱以實施「數位紅線」,將導致多數的少數族裔社區將缺少從銀行獲得信貸和住房的機會,「反向紅線發生在較為少數的族裔地區」。

聯準會與其他監管機構在《社區再投資法》的努力,將著重在讓弱勢社區也能獲得平等對待,社區居民與其他地區的居民同樣能夠獲得應有的信貸。

核稿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相信AI,財富滿滿?進化中的AI 財務顧問
貸族負擔重5年來平均房貸金額增幅23%
統計:年收百萬的家庭有3/1所得拿去繳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