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福、浩鼎 董事長 閻雲:ADC新藥未來20年主流
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掀起投資、併購熱潮,近年國際大型ADC購併案頻傳,在在都凸顯ADC已成當紅炸子雞!
泰福-KY、浩鼎董事長閻雲認為,ADC顛覆傳統新藥開發思維,它由抗體、連接鏈、小分子藥物組成,像導航飛彈,可以精準殺死癌細胞,而此三個組合有無限的創意想像空間,也有很大的技術挑戰,是未來20年的主流。
閻雲是美國知名的癌症醫生,他用過ADC藥物治療病患,見證它的發展趨勢,他將如何引領泰福、浩鼎趕搭這班ADC列車,加入國際賽局呢?以下是他的看法紀要:
浩鼎專注新藥研發
泰福鎖定CDMO
問:從生技產業觀點來看,董事長為何認為ADC是未來20年抗癌的主流?
答:我是二戰後的baby boomer(嬰兒潮),在執業生涯裡,經歷了整個癌症藥物發展及治療的重要歷程,幾乎是躬逢其盛走了一遍;從我出生前只有5Fu(5氟尿嘧啶),後來有Adriamycin小紅莓、Camptothecin(喜樹鹼)、緊接著有紫杉醇。1993年開始,標靶治療興起,全球第一個標靶治癌藥物Gleevec,當時還是臨床實驗藥時,我就用過。
2010年以後,進入免疫治療;2017年時,細胞治療興起,PD-L1抑制劑的藥物誕生了,但病人依舊在我們面前死掉,為什麼?因為沒有一個藥是完美的,這些治療的新趨勢,仍有治癒率低、價格高、生產不易等缺點;直到近年ADC藥物技術突破,大、小分子的結合,開啟新的篇章。
ADC藥物,抗體可以選、Linker可以選、小分子可以選、Payload方法可以選、切點的方法也可以選,它真的有太多機會給科學家及製藥業去發揮、去嘗試。從研究端到製造端,乃至運用端,所以我認為是無比廣闊。
美國FDA迄今核准的ADC藥物就有14個,未來也勢必會持續,即可見其火紅的程度。當然ADC的挑戰也不低,如何連接兩個有效的大、小分子藥物,都是關卡。
問:您自己也是個醫生,從癌症專家來看,ADC對病人的選擇與意義?
答:就醫生角度來看,副作用是我很care(在意)的,我用過ADC藥物治療病患,優點是副作用小、病人的承受力大! 因為它的抗體的binding比較精準,小分子攜帶的量不一定要那麼多,相對副作用比較小。從病人的使用感覺,我覺得效果非常好!
讓我最受啟發的ADC藥物,就是用Herceptin binding的Enhertu(新型ADC藥物)。Herceptin它本身不能進到腦部,是這個藥的一大defect(缺點),但breast cancer(乳癌)很多會轉移到腦部,這就形成治療上的困難;加了小分子以後,這個小分子可以進到腦裡面,這簡直就是「精靈炸彈」,這也是ADC藥物為人津津樂道並且趨之若鶩之處。
台灣CDMO不能分散
可成為核心競爭力
問:泰福和浩鼎都瞄準ADC藥物,您的策略是?
答:二家公司各有專長的領域,發展的方向也不同;浩鼎有藥物開發的龐大能量,將專注新藥研發;泰福瞄準CDMO生產,在台灣、美國都有廠,且有抗體藥和連結的技術,可以和其它藥廠合作,創造「共存」價值。
尤其TXO5就是Herceptin Biosimilar,仍舊是目前ADC的重點,「這對我們來說太好了,我們手上有抗體。」
問:CDMO已成熱門話題,你如何看?泰福要如何發揮優勢?
答:台灣CDMO不能分散,每一個CDMO都要有Niche,然後好多個Niche就變成點線面了。以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為例,台積電也不完全是一枝獨秀,也有聯發科這種IC design house,另外還有運用在AI的NVIDIA。未來的世界,很難再講「這是台灣的公司」,因為每一家公司,你可能都會看到台灣的Component(元素/元件)在其中。
泰福的核心價值是,可以做非常好的clone(克隆),能產生非常好的蛋白;這個技術來自於我們發展的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similar的精神就是要唯妙唯肖。
當年大家對生物相似藥有個錯誤的迷思,認為大分子發展應該會如同小分子那樣,愈做愈容易、愈做愈便宜。結果2018年FDA的公告,對Biosimilar的標準,不僅嚴格,連製程要求都增高。
此舉讓美國很多大廠都打退堂鼓,泰福也積極尋求轉型,將最好的能力,變成CDMO的主要精神。剛剛我們提到「唯妙唯肖」,這需要非常優秀且精湛的科技及製藥工藝,泰福能做出非常精緻的抗體,因為泰福比其他公司更瞭解抗體的結構。
抗體是個Y字型,下面是FC,上面是FAB,傳統上,一個抗體要有功能,就是要把這個Y的兩隻腳bind上去,而且bind得精巧。那能不能把這個尾巴FC切小塊點,裝點別的東西,再bind上去?
「切」是有學問的,泰福很早就具備這項工藝,我們現在磨刀霍霍,將它變成CDMO的重點。泰福有抗體和linker,在聖地牙哥和台灣都有廠,有足夠能力可結合藥廠發展ADC,並承接CDMO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