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面臨4年來最大季度虧損、飛安、罷工事件籠罩,航空巨頭怎麼了?
身為全球前兩大商用飛機製造商的波音(Boeing)近來重大意外頻傳,繼2018年及2019年兩起波音737 Max飛機墜毀,今(2024)年1月也發生另一架波音737 Max 9飛機爆炸的事件,而10月又有一顆由該公司製造的通訊衛星爆炸,再加上機械師的罷工,更面臨自2020年以來最大的季度虧損。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間航太巨頭陷入「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狀態?
今年1月時,有一架由阿拉斯加航空營運的波音737 Max 9在飛行途中爆炸,導致機身破了一個大洞,並且需要緊急降落。所幸最後沒有人因此而受傷或死亡,但 這也顯示波音在2018、2019連續兩年的飛機墜毀事件之後,飛機品質與安全的問題仍舊未改善 。
不只如此,今年6月波音的「星際客船(Starliner)」測試過程不但出現故障問題,甚至還把測試人員滯留於國際太空站至今,這些人員預計在明年初乘坐SpaceX的火箭返回。
10月份還有一顆由波音製造的通訊衛星爆炸,根據目前最新報告指出,該設備已完全丟失,而除了其碎片可能影響其他衛星外,該衛星服務的中段也影響部分歐洲、非洲和亞太地區客戶的通訊服務。
波音近日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財報相當不樂觀,該公司在2024年的總虧損已累計到約80億美元,是繼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以來,最嚴重的季度虧損。而第三季營收約有17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而營運現金流則是虧損約13.4億美元。
波音指出,其營運現金流反映出商用寬體飛機的交貨量下降,加上因為受罷工影響,在此期間波音恐損失近50億美元。該公司高層表示,波音可能會在未來三個季度繼續燒錢,並在2025年下半年將現金流轉正。
波音飛安事件頻傳、虧損擴大,航空巨頭怎麼了?
錯誤一:一昧追求財務表現,忽略品質與創新
眾所周知,波音是主導全球商用機市場的兩大公司之一(另一家為空中巴士),該公司早期就有許多突破性的成就,從B-17轟炸機到747大型噴射客機皆有生產,反映該公司具有扎實的工程技術,才能在航太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在1997年與另一間飛機製造商麥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合併後,該公司開始一味追求財務表現,而逐漸忽略產品品質和創新的重要性,從而損害波音產品的完整性。
例如,將公司總部從西雅圖遷至芝加哥,讓公司高層與生產線產生距離,不再直接監督和管理關於生產過程的細節。
錯誤二:將「設計」、「製造」兩大關鍵業務外包,導致品管與生產延遲問題
除此之外,波音開始把重要的設計和製造工作外包出去,這種方式雖然改善了短期的財務表現,卻帶來更深遠的品管和生產延遲問題,波音787夢幻客機與737 MAX皆因此受影響。
這些飛機在製造的過程中,除了面臨複合材料及組裝的問題,還有供應商為達到波音的標準所造成交貨延誤的問題,而這種外包製造的形式因為缺乏具連貫性的監督和整合,導致生產過程支離破碎,最終生產出來的成品品質,也破壞了波音曾經聞名的品質和可靠性。
波音將股東權益置於乘客安全之上的經營模式所帶來的問題,最終在2018年和2019年的737 Max危機中爆發。這兩起空難事件反映波音公司內部削減成本的政策及監管不利,導致飛行控制系統故障。但幾年過去了,產品品質的問題似乎尚未被解決,到了2024年仍有發生。
延伸閱讀:「不願與財報扯上關係!」安永閃辭會計師職務,美超微股價重挫逾30%,怎麼回事?
財報表現不佳,新任執行長樂觀看待
由此可見,波音必須正視一味追求獲利但忽視產品品質及安全所帶來的問題,以挽救其在飛機製造業的頹勢。因此,波音在8月份找來凱利.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擔任執行長,負責扮演扭轉波音命運發展的重要角色。
奧特伯格是一位具有機械工程背景、並在相關領域待了30多年的產業老手,之前曾在提供航空電子及資訊系統服務的供應商Rockwell Collins任職多年。外界普遍認為他是一位具有出色經驗與名聲的專家,且擅長傾聽並帶領波音朝向目標邁進。
但依目前的情況,恐怕仍有許多問題等著奧特伯格來處理。例如,目前已持續近7週的罷工約有33,000名機械師參與,而他們的訴求是在四年內加薪35%,假如波音無法答應此條件,罷工將持續下去,並且導致737和777X等重要產線停止生產,為交貨時間已經大落後的訂單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
奧特伯格在公司聲明中表示,要讓波音恢復其往日的輝煌需要時間,但只要有正確的營運重點和文化,他相信波音就可以再次成為航空及航太業的領導者。除了改變公司文化外,奧特伯格也提到與罷工的員工達成協議,有助於穩定公司業務,而改善產品品質也是接下來的重點工作之一。最後就是提高執行力,必須制定更嚴格的計畫並做好風險管理,降低出貨延遲率。
而針對每況愈下的財務狀況,奧特伯格可能選擇售出太空業務,阻止公司所面臨的財務損失問題。奧特伯格在與分析師通話時表示,他認為他們不如少做一些,然後做得更好,而不是什麼都有涉獵,但卻都做不好。不過該公司一直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大型專案,波音到底是否會售出相關業務,可能還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
而一位長期關注波音公司的彭博社記者彼得.羅賓遜(Peter Robison)就沒有奧特伯格那麼樂觀,他認為波音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重回該領域的第一名寶座。因為除了處理公司內部的問題,其還須面對像是中國商飛(COMAC)由國家支持的競爭對手的崛起。儘管現在這間每年僅能生產1~2架飛機的公司可能還不足以對波音構成威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商飛或許也能像早期的空中巴士公司(Airbus)變成更具實力的競爭者。
延伸閱讀:你還用Dropbox嗎?裁員20%、市占被Google Drive咬下一塊肉,雲端儲存巨頭還好嗎?
參考資料:Fortune、Bloomberg、Fortune、Manufacturing Today、Yahoo Finance、Wall Street Journal、CNBC、Wall Street Journal
更多報導
福斯汽車擬裁數萬人!砍薪10%、3座德國工廠恐關門,發生什麼事?
國泰、陽信銀1月出手清卡,2件事沒做就停卡!圖解信用卡活卡率,3家「高於70%」強勢霸榜
味蕾焦慮爆發!超商巨頭ACT想併日本7-11,為何日本人最大的恐懼是「飯糰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