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很少說「我愛你」的奧妙與文化因由
我的法國丈夫很愛我。我知道他愛我,因為幾乎每個周末他都會送我一束鮮花。當我告訴他,去參加的派對上可都是美女時,他會嘴很甜地說那些人讓他看來「都一個樣」。當我們和同事一起參加雞尾酒會時,他會伸出手來撫摸我的手臂,叫我「ma biche」(我的小鹿),每天都向我表達他的愛。我們在一起十多年後依然如此。
可是我不記得他最後一次說「我愛你」是什麼時候。這也許會讓有些人感到不安。不過,這在法國很正常。這裏,無論一對情侶愛的多麼神魂顛倒,很少有人會說出這句話。
這並不是因為缺乏感情,或害怕承諾。正如居住在巴黎的加拿大自由作家、愛情專家莉莉·海斯(Lily Heise)所觀察到的,法國人似乎很容易就能做出承諾。「三次約會後,就這樣了;他們不再有其他約會對象,希望每天都能在一起,除非工作打斷他們。」
法國人不說「我愛你」
當海斯的法國男友離開她時說:「我不愛你。」她受到啟發,寫出第一本書《我也不愛你》。她說,這一宣告更令人吃驚,因為他從來沒說過「我愛你」,怎麼能說「我不再愛你了」呢?
法國人不說「我愛你」,因為他們沒有動詞來表達對他們關心之人的衷心感情。只有一個動詞「aimer」,意思是「喜歡」和「愛」。因此,當法國人用「aimer」來解釋他們對橄欖球、法棍麵包或紫丁香氣味的喜愛時,並不誇張。而很自然地,用同一個詞來描述對新生嬰兒、兒時的朋友,或生活伴侶的強烈的愛,會讓人覺得很陳腐、很庸俗。
看看拉魯斯的在線法英詞典,就能理解法國人是如何談論愛情的。在這裏,及物動詞被定義為「aimer」,但有關如何表達愛的例子表明,這個詞很少被使用。據拉魯斯字典解釋,當談到對運動或食物的熱愛時,恰當的法語術語應該是「passion」(激情)。一見鍾情是「coup de foudre」(雷擊般的震撼);信件後的簽名是「affectueusement」(深情的);而生命中的愛人則是「homme ou femme de ma vie」。
法國人雖然不會說「愛」,但學會了用其他表達來代替。「Flattery」(阿諛奉承)、「chivalry」(騎士精神)和「romantic」(浪漫)這些詞都是通過古法語傳入英語的。這些詞說明,讚美是一種藝術形式,來自新情人的讚美就像屠夫凖備羊腿一樣容易。對於男人來說,提著女人的行李箱下地鐵可以毫不猶豫。至於浪漫,巧克力的完美、香檳的發明、富麗堂皇的新藝術派、亞歷山大三世橋的建造,都根植於文化之中。
法國人的愛慕表達
這也不僅僅有關浪漫。瑪麗·霍子樂(Marie Houzelle)是法國作家,她用英文寫了小說《泰坦》(Titan),她說,法國父母可能會對孩子說說「我愛你」,但他們更有可能稱他們是「ma puce」(我的小跳蚤)、「mon chou」(小甜心)或「ma mignonne」(頑皮鬼)——這都是在法國常見的寵物名字。精神分析學家羅伯特·紐伯格(Robert Neuburger)在《Slate雜誌》法國版上寫道:「就像問候或親吻一樣,暱稱是情侶間親密關係的一部分,是一種儀式,可以將你稱呼的人與其他人區分開,這也是暱稱的珍貴之處。」
在法國,暱稱是特定的個人或生活中的角色。一個男人可能會用「我的小貓咪」來稱呼他的女同事。親密的朋友在問候一位女性時,可能會稱她為「ma belle」,即「我的美人」。在女性雜誌上進行在線搜索,就會得到上百種對媽媽、爸爸、孩子、朋友或情人的暱稱,比如「ma chéri」;「mon coeur」(我的甜心);「mon trésor」(我的寶貝);「ma perle」(我的珍珠)等等。
法國人也不是一定這麼說。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他們覺得需要表達愛,都樂於通過擁抱和親吻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法國,公開示愛是沒有爭議的,人們認為,公開示愛是愛情的幸運果。在夏日巴黎,情侶們在塞納河畔擁吻,激情四射,根本沒有注意到過往的遊客在歡聲笑語。
Parigramme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關於巴黎最佳接吻地點的指南《Où s'embrasser à Paris》。《ELLE》雜誌建議你去盧森堡公園的美第奇噴泉,或者去蒙馬特的Jehan-Rictus廣場坐上長凳,那裏有一面牆,牆上用各種語言寫著「我愛你」。「我的小巴黎」是一個受當地人歡迎的網站,它推薦在蒙帕納斯公墓親熱,那裏靠近布朗庫西(Brancusi)的接吻雕塑。
法國的親吻文化
在和朋友和家人道別時,親吻也可以代替「我愛你」。法國人在和所愛的人通話結束時說「je t'embrasse」(吻你)。孩子們給我發的短信以「bises」(吻)結尾,而我的好朋友以更正式的「bisous」結尾,兩者都是吻,來自於拉丁詞「baesium」,一種介於神聖儀式和浪漫舉動之間的敬禮。
親吻不僅僅是為了告別。這是法國人打招呼儀式的一部分。在巴黎,親吻可以簡單地在臉頰上輕吻一下。在南方的部分地區,人們互相打招呼時要親三下,而在西北地區,通常要親四下。這個吻是為了家人、朋友、朋友的朋友,有時甚至是同事。
這種儀式就像美國人的擁抱,或盧旺達人的雙手握手一樣,在大流行期間受到了質疑,這促使法國人嘗試在社交上保持距離的替代方式。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喜歡碰拳,但這讓人們彼此太靠近了。因坦桑尼亞已故總統約翰·馬古富利(John Magufuli)而出名的「握腳」對法國人所鍾愛的高跟鞋和拋光皮鞋構成了威脅。肘部碰撞最容易,但見面時仍然感覺笨拙,再見也不完整,因為沒有親吻。
2021年5月,法國終於放寬了對新冠肺炎的限制:宵禁時間回到了21:00,餐館現在可以在戶外供應食物。法國人在巴黎的咖啡館前、阿爾卑斯山的小木屋裏、法國裏維埃拉的海灘小屋裏慶祝,並互相問候——有時戴口罩,有時不戴。接種過疫苗的成年人又一次在婚禮、洗禮和猶太教徒的成年禮上互贈親吻,每個人都覺得再過幾個月就可以完全放開親吻。
因為在一個不容易把愛說出口的國家,每個人都渴望回去表達他們的愛。
請前往BBC Travel閲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