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電子商務》夠麻吉2月營收為0.27億元,年增32.37%
【時報-快訊】夠麻吉(8472)2月營收(單位:千元)
項目 2月營收 1- 2月營收
112年度 26,779 54,460
111年同期 20,231 42,905
增減金額 6,548 11,555
增減(%) 32.37 26.93
【時報-快訊】夠麻吉(8472)2月營收(單位:千元)
項目 2月營收 1- 2月營收
112年度 26,779 54,460
111年同期 20,231 42,905
增減金額 6,548 11,555
增減(%) 32.37 26.93
【時報-台北電】台股止跌訊號浮現,上周每天成交量都不足3,000億維持低量能交投,外資瘋狂提款之際,內資國家隊當自強,投信22日破歷史第二長連買紀錄、創37天買超,八大官股也加碼護盤。由於盤勢仍不穩定,專家建議,鎖定交易量逆勢勁揚、股價在9月利空攻勢仍維持月線以上,且投信與官股都買進布局的「籌碼三優股」,篩選出文曄(3036)、精剛(1584)、中砂(1560)、亞德客-KY(1590)等十檔,可望在外資認錯回補後,展開新一波漲勢。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觀察這些個股主要屬於半導體類股,包含IC設計、IC通路等,研判投信、八大官股鎖定中小型電子股買入布局,在外資狂賣大型權值股之際,內資國家隊持續逆勢加碼籌碼輕盈、易帶動的重點股;22日櫃買半導體指數、上市上櫃IC設計指數表現也相當亮眼,分別上揚2.52%、2.47%。 據統計,文曄、精剛、中砂、亞德客-KY、旭隼、力旺、晶呈科技、聯發科、景碩、大聯大等,在外資大力縮手賣超下,是唯一「月均量放大」的十檔個股,放大比率介於2.7%~340.1%,國家隊投信與八大官股,日買超金額相加高達4億~5億者,也有聯發科與力旺。 聯邦投信投資長吳
【時報-台北電】AI族群跌跌不休,亟需人氣股帶頭止跌,內外資研究機構此時出手,中信投顧指出,勤誠(8210)受惠AI需求、通用新平台推出等利多,第四季營收有望雙位數季增;摩根士丹利證券則預測,技嘉(2376)第三季營收季增近4成、年增5成,以強大營運成績單破除市場疑慮,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 二大AI人氣股獲得內外資加持,22日股價連袂走強,勤誠終場大漲約6%、收213.5元,穩住200元關卡;技嘉則上揚3.91%、收279元,不僅一步一步向收復300元大關靠攏,也是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紅。 中信投顧指出,勤誠經營管理階層原預期第三季營收季減0%~5%,惟目前預期季減5%~9%。放眼後市,勤誠第一款AI伺服器機殼將在第三季底至第四季初進入量產階段,加上通用伺服器部分,勤誠公司評估在新平台問世、基礎建設需求提升,以及部分客戶對於搭載輝達L40S之伺服器傾向採用通用、而非AI伺服器機殼,整體而言,預期第四季營收季增有望來到15%以上。 凱基投顧則預估,勤誠2024年AI營收占比將擴大至34%,相較2022年的5%~10%、2023年的20%顯著增長。此外,液冷標準品與浸沒式產品將自2024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晶鑽生醫(6815)24日舉辦最新一代拉提線「美特拉」新品發表會,並邀請到藝人蕭薔擔任年度品牌代言人。總經理謝佳憲表示,臉部拉提在大中華市場正逐步興起,隨著第三代「美特拉」全新上市,將有助擴大整體市場規模並提升滲透率,今年將加速海外市場布局,延續營運成長力道,也透露,授權給港商Good Union Corporation Limited(GUC)已開花,近期成功打入香港最大的醫美集團—醫思健康(港交所:2138.HK)供應鏈,首批產品預計第四季開始出貨。謝佳憲指出,今年適逢晶鑽生醫成立十週年,「美特拉」的上市具有非凡意義,不僅豐富自有品牌提美拉系列的產品陣容、迎合消費者需求,更代表公司持續專注打造台灣本土線雕拉提的微整供應鏈企圖心。國內目前合法拉提線材中,晶鑽生醫的「提美拉」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由本土自主研發及製造的台灣(MIT)品牌,2018年獲衛福部食藥署(TFDA)核准正式上市,打破長期由國外醫美品牌壟斷的市場,2021年推出第二代「提美拉」系列產品。本次全新上市的「美特拉」,屬於第三代產品,採用新一代的拉提線技術,強化倒鉤的厚度、寬度與彈性,能更好的固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中國近日將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olycythaemia Vera, PV)、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正式納入罕見疾病目錄,將助力藥華藥(6446)未來在中國拓市。藥華藥旗下新藥Ropeg申請PV中國藥證,已進入藥證審核階段,預計是第一個獲中國主管機關核准用於治療PV的藥物。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衛健委)近日公布「第二批罕見疾病目錄通知」。納入罕見疾病目錄將執行優先審評政策,並有利於未來在中國醫療保險的價格談判、門診用藥推廣等;衛健委亦會重點關注罕見疾病診療指南和治療標準的修訂。藥華藥旗下新藥Ropeg正在申請中國藥證的PV、以及正在發展的PMF等適應症,均納入此批罕見疾病名單之中,預計有助於未來Ropeg於中國發展 PMF 等新適應症的加快審核;對於目前已進入藥證審核階段的PV適應症之獲益,藥華藥中國團隊也將和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溝通後確定。因中國目前尚未有藥物正式獲准用於治療PV,Ropeg預計是第一個獲中國主管機關核准用於治療PV的藥物。罕見疾病的病人數較少,罕病用藥也被稱為孤兒藥(Orpha
【時報-台北電】今日焦點新聞: 國內頭條: 1.季底作帳倒數,Q4迎選舉行情。(工商時報) 2.新經濟對策最快925拍板,日本也推半導體減稅方案。(工商時報) 3.風電3-2選商,採雙彈性放寬。(工商時報) 4.AI邊緣運算,明年大舉問世。(工商時報) 5.DRAM喊漲,PCB供應鏈看旺。(工商時報) 6.本土雞蛋搶光,批發價漲2元。(中國時報) 7.台積電先進封裝,追單來了。(經濟日報) 8.歐盟碳關稅試行下月啟動,牽動我3500家製造商。(經濟日報) 9.美系半導體業者裁員動作頻頻,台廠有望迎人才回流?(電子時報) 10.iPhone 15旗艦機供不應求,下半年能寄望蘋果、華為新品?(電子時報) 大陸頭條: 1.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今起下調,有望為超4000萬客戶減少利息支出。(上海證券報) 2.三季報業績搶先看,消費電子龍頭淨利超70億元。(證券時報網) 3.今日華為多款新品即將登場,頂級旗艦將亮相?(中國基金報) 4.貝萊德基金:A股當前具有超配價值,債券回檔後仍具吸引力。(證券時報網) 5.中指研究院:9月樓市成交量整體同環比均下降,一線城市小幅回升。(證券時報網) 6.成本
【時報-台北電】台股22日加權指數收16344.48點,漲27.81點或0.17%,總成交值2414.98億元。三大法人賣超142.60億元,其中外資賣超148.38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買超22.62億元及賣超16.88億元。 外資賣超前十大個股,依類別分,2檔電子股、5檔金融股及3檔傳產股;依股價分,1檔百元股、1檔中價位股及8檔銅板股;賣超張數方面,4檔賣超上萬張,榜首為開發金(2883),賣超1萬8368張,聯電(2303)、台泥(1101)名列二、三名,分別賣超1萬8032張及賣超1萬5894張。第四及第五名為台積電(2330)、長榮航(2618),其他依序為富邦金(2881)、中鋼(2002)、國泰金(2882)、中信金(2891)及新光金(2888)。 ●外資22日賣超前十名: 1.開發金(2883)收11.70元,跌0.05元或0.43%,外資賣超1萬8368張。 2.聯電(2303)收45.35元,跌0.30元或0.66%,外資賣超1萬8032張。 3.台泥(1101)收33.50元,跌0.30元或0.89%,外資賣超1萬5894張。 4.台積電(2330)收522.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又有美國大型公司在台裁員了!今年以來先是記憶體大廠美光,接著是科慕,這幾天外界盛傳手機晶片大廠高通,也會大規模裁員台灣員工,而高通稍早也發出聲明,證實這項消息,他們說第三季財報電話會議,還有8月份提交的報告都說過因為總體經濟面和市場需求持續的不確定性,預計採取進一步調整措施才能實現在關鍵的成長領域,和多元化機會的持續投資,簡單來說,高通證實了在台灣裁員的消息,不過裁員人數、幅度都沒有具體說明。手機晶片大廠高通,為了降低成本,從去年12月開始,就不斷擴大全球裁員行動,範圍包括美國中國也包括台灣,業界傳出消息,說台灣高通10月,就會裁員200人,縮編幅度超過一成,也陸續有網友貼文,說已經收到了裁員通知,但無法查證核實,所以這幾天記者,一直都在詢問高通的回應。直到今天高通才發出聲明,他們說第三季財報電話會議,還有8月份提交的報告都說過,因為總體經濟面和市場需求,持續的不確定性,預計採取進一步調整措施,才能實現在關鍵的成長領域,和多元化機會的持續投資。相關計畫還在研議中,不過主要措施,預計包括組織調整,公司也預期這會產生,大量額外的調整費用,其中一大部分會反映在2023財報年度第四季。目前高通預計,這些措施會在2024財報年度上半年大致完成,在台灣採取的調整措施,也是之前對外溝通相應計畫的一部分。簡單來說,高通證實了在台灣裁員的消息,不過裁員人數幅度都沒有具體說明,另外高通在中國的裁員,資遣費能拿到N+7,也就是年資外加七個月,可是許多網友說,台灣只能拿到N+3,這方面高通也沒有說明回應,事實上今年以來,美國企業已經多次在台灣裁員,先是記憶體大廠美光,再來是科慕,這次則是高通,而高通的裁員,也顯示全球手機市場,復甦不如預期。 原始連結
【時報-台北電】台股22日在美股大跌衝擊下,持續利空測試,盤中一度下探至16202點,不過AI、高價股回神帶領下,指數開低走高破底翻揚,終場上漲27點,以16344點作收,中止連四黑。元大投顧指出,月季線同步下彎,築底時間將加長,惟半年線仍上揚有止跌拉引作用,且技術指標負乖離太大,已具反攻契機,本波下跌過程中,成交值迅速萎縮,籌碼未如想像中凌亂,持股勿再殺低,可逢低布局強勢族群。 元大投顧表示,上周五台股以低盤開出,早盤電子類股賣壓沉重,重電與網通股領軍走揚,跌深的AI族群,由機殼及散熱嚐試點火,果然吸引買盤進駐同類相關,終場上漲27點以16344點作收,漲幅0.17%。 美股最新收盤方面,美股道瓊指數下跌106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0.09%,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0.79%。 從量價結構來看,元大投顧分析,大盤自07/31今年高點17463點回檔以來,陸續跌破多條均線,最新狀況連半年線也都失守,由於月線季線同步下彎,指數築底時間明顯將加長。所幸半年線仍呈現上揚,對大盤有止跌拉引作用,同時經過連日下跌,技術指標負乖離太大,多頭其實已具反攻契機。值得注意的是本波下跌過程,成交值迅速萎縮下來,
半導體龍頭台積電(2330)股價雖然相對昂貴,但依然吸引大批股民搶買,希望能夠在「護國神山」的保護之下致富。不過,近日就有一名網友發文透露,自己的朋友在台積電股價為620元的時候追高買進,不料卻因台積電近期股價頻頻下跌,導致被套牢成了「大學長」,不禁開始納悶是否該儘速停損?貼文曝光後,立刻引發熱議。
【財訊快報/陳孟朔】韓聯社報導,韓國化工巨擘--樂金(LG)化學宣布攜手浙江華友鈷業(603799.SS)在摩洛哥合建一座用於電動汽車的磷酸鐵鋰(LFP)電池工廠。報導內容提到,LG化學9月22日與華友鈷業簽署全面合作協定。根據協定,雙方將在摩洛哥合建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目標年產能5萬噸,2026年投產。摩洛哥工廠生產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將供應北美市場,滿足美國《通膨削減法案》(IRA)補貼條款。LG化學還宣布與華友鈷業合作在摩洛哥投建鋰轉化工廠的額外投資項目,計劃到2025年起投產,年產能為5.2萬噸。生產的鋰將供應摩洛哥磷酸鐵鋰電池工廠。此外,公司也計劃與華友鈷業在印尼設立年產能5萬噸的電池用前驅體工廠,並討論建設從鎳礦中提取鎳中間品(MHP)的冶煉廠。
【時報-台北電】在美國大力支持下,印度目前成為製造業者的新寵。印度電子與資訊科技部長衛士納(Ashwini Vaishnaw)23日出席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Micron)在當地的首座晶片廠動土典禮時表示,該工廠將很快完工,預計2024年12月開始生產印度首批本土晶片,顯示印度朝向全球半導體重鎮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另據印度媒體PTI報導,美國蘋果公司(Apple)計畫將在印度的生產規模提高5倍,達到400億美元。若這一計畫得以實施,蘋果可能將成為印度最大的出口商,也將增添印度市場在蘋果供應鏈的份量。 綜合外媒24日報導,衛士納表示:「美光首座半導體廠正式動工,這是實現印度總理莫迪『本土製造』願景的重要一步。新廠將很快建成,印度晶片將於2024年12月推出。」 衛士納還指出,印度目前有兩個重大半導體提案正在進行中,預計未來幾個月將逐步成形。 美光2023年6月宣布,將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新建一座半導體組裝與測試廠,總投資額高達27.5億美元,其中8.25億美元來自於美光,其餘的由印度中央政府出資。這是印度首座半導體製造工廠,旨在滿足國內與海外對於DRAM與NAND晶片產品
【時報-台北電】近期煤鐵等原物料價格行情續漲,為第四季鋼市提供強勁支撐,但業界人士認為,若要真正能推升鋼價走揚,還是得看大陸的臉色;目前利多包括大陸鋼廠承諾第四季將減產、對岸振興房市「認房不認貸」等措施,大陸汽車銷售市場也推出補貼措施,大陸鋼鐵限產、需求又增加的狀況下,大陸可望扮演亞洲鋼市復甦領頭羊,第四季大有可為。 許多人都在問,第四季鋼市到底會不會復甦,如今看起來機會並不小,其中一項理由就是原物料價格仍高。根據數據顯示,目前鐵礦砂價達每噸123.60美元,焦煤更已漲到每噸324.25美元,光是這兩種原物料就足以支撐鋼價不墜。 近期國際原油更因沙國、俄羅斯延長減產行動,價格扶搖直上,更將影響煤、鐵價格後市。鋼鐵界人士指出,包括鐵礦砂的開採、焦煤的製作都需要用到油,且油價漲,原物料運輸成本也跟著漲,都會反映到鋼品價格上。 供給與需求則是第四季鋼市看好的另外一個原因。中國大陸官方在7、8月時要求鋼廠減產,指示今年粗鋼的產能不得超過2021及2022年的水準,9月起大陸各鋼廠勢必得開始減產,否則難以達到官方設定目標。在供給減少下,業界認為較不容易出現去年下半年大陸低價鋼品流竄亞洲的狀況,對
【時報-台北電】美股連日來恐慌情緒蔓延到台股,22日台股開盤迅速跌破前低,靠著投信、八大公股行庫的兩大護盤資金力挺有功,台股終場驚險收紅,終止日K連四黑。台股分析師建議,共有聯電(2303)、京元電子(2449)等16檔雙資護盤個股,本周走勢持續受到關注。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國際股市消化聯準會偏鷹派的會後聲明,再加上美國政府9月底再面臨關門危機,台股22日跌破前低,隨即引發自營、法人、融資散戶的停損賣壓後,多頭行情趁機拉抬,尤其投信近期募集高股息的ETF申購源源不斷,可動用的資金雄厚,再加上高股息ETF陸續將進行調整成份股,資金轉向股價低基期、高股息的個股布局。至於八大公股行庫布局的方向以股價破底、占權值或營運強勁的個股為先。 在籌碼上,投信22日買超22.62億元,連37日買超,合計買超1,082億元,投信持續不斷買超的力量除了來自於投資人申購高股息ETF外,還有來自政府四大基金背後支持。八大公股行庫22日買超31.89億元,為連五日買,合計買超258億元。 展望9月最後一周布局方向,選出投信、八大公股行庫齊力買超的個股有聯電、京元電子、陽明、瑞儀、長榮、旺宏、欣銓、東陽、佳
[FTNN新聞網]記者高麗玲/台北報導矽光子族群華星光(4979)日前在法說會上表示,AI伺服器轉強,可望延續到2025年,法人則預期,該公司產品組持續轉好,可帶...
【時報-台北電】特斯拉(Tesla)超級充電聯盟不斷壯大,北美充電標準(NACS)成新標竿,為打入新市場,信邦(3023)積極參與特斯拉標準充電槍認證,並傳來佳音。信邦表示,認證應可於10月底到手,並於11月正式出貨,可望為淡季出貨增添新動能。 因消費性電子需求不振,信邦第三季旺季表現不如預期,儘管信邦表示,9月表現會比8月好,但以7月及8月合計營收僅54.62億元言之,法人預估,信邦第三季營收將落在82億至85億元間,表現不若第二季的87.23億元,單季歷史新高恐成泡影,不過相較於去年同期的81.32億元,仍可以歷年同期新高之姿,保有年增的表現。 為因應特斯拉聯盟NACS標準的要求,信邦積極送樣,在歷經三個多月的認證後,信邦表示,認證進度如常,應可按照既定進度於10月底完成驗證,並於11月正式出貨,可望彌補部分淡季減少的單量。 雖然信邦第四季可望有NACS認證過關的利多挹注,不過著眼於初期單量不大,估對第四季挹注有限,再加上淡季效應發酵,信邦表示,第四季營收原本是傳統淡季,營收恐難超越第三季,估為個位數的年減。 據此,法人也推估,信邦第四季營收應會落在78億至80億元間,略遜於去年同
MoneyDJ新聞 2023-09-25 07:16:05 記者 郭妍希 報導特斯拉(Tesla Inc.)在中國的銷售成績直墜,股價也應聲摜破50日移動平均線。 Barron`s 22日報導,花旗分析師Jeff Chung分析保險註冊數據後指出,6~8月期間,特斯拉每週約向中國買家售出13,000台電動車,9月卻大減3成左右至約9,000台。 隨著中國零售交車量減少,市場對特斯拉第三季的期待恐落空。根據FactSet調查,分析師原本期望特斯拉Q3交車量將達463,000台。數週前,華爾街原本期待Q3交車可多達473,000台,如今卻大幅下修至463,000台、低於Q2的交車數字(466,000台)。 特斯拉22日聞訊下挫4.23%、收244.88美元,創8月28日以來收盤新低,跌破50日移動平均線(255.05美元)。 Q3期間,特斯拉照原定計畫關閉部分工廠維護,抑制了生產量。中國市場即將推出更新版Model 3,也導致9月銷售下滑。事實上,9月11~17日期間,Model 3在中國僅售出約240台,遠低於正常時期2,000~3,000台單週銷量,預估10月新版開始出貨時、趨勢應能反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香港方面放寬對正在興建住宅的抵押貸款規定,政府採取進一步措施來支持因高昂貸款成本而承壓的房地產市場。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Mortgage Corp)旗下子公司上週五晚間發布公告指稱,符合資格的首次置產者目前購買價格在1,000萬港幣(130萬美元)或以下的在建物業將僅需支付10%的頭期款。在此之前,購買價格超過600萬港幣的此類物業,購房者的抵押貸款比率可能只有70%,也就意味著頭期款更高。在開發商面臨降價以加快銷售速度的壓力之際,這一調整將幫助提振一手房市場的人氣。長實集團上個月新項目的售價定在了七年低點。美聯物業的住房部門執行長Sammy Po表示,此舉將使新房買家的購買力提升,但不會給整個房地產市場帶來提振,除非政府放鬆壓力測試要求。買家目前必須通過壓力測試,確保在背負抵押貸款之後自己的收入能夠承受住未來升息帶來的壓力。Po表示,簡單地放寬未建成物業的抵押貸款規定並沒有直搗問題的核心,預計如果政府不推出更多措施,房價全年可能下跌2%-3%。高昂的利率已令香港房地產市場的買家望而卻步,房價已自2021年峰值下跌17%。
【時報-台北電】高通膨及高利率不斷加重美國人財務負擔,導致美國信用卡債務在今年第二季首度突破1兆美元,令信用卡公司損失慘重,且高盛預期信用卡公司虧損將繼續擴大至2024年底或2025年初。 美國信用卡公司虧損在2021年9月降至低點後,去年第一季開始隨著通膨升溫及聯準會升息而擴大,目前正以近30年來最快速度擴大中。目前信用卡公司虧損率約在3.63%,較2021年9月增加1.5個百分點,而高盛預期虧損率進一步增至4.93%。 高盛分析師納許(Ryan Nash)表示:「我們預期信用卡違約情形持續到明年中,多數信用卡公司虧損將持續擴大,直到明年底或2025年初才會好轉。」 納許表示,美國過去曾經歷五次信用卡虧損循環,其中三次都是在經濟衰退期,另外兩次分別在1990年代中期及2015至2019年期間。 他表示,2022年以來這波信用卡虧損循環與1990年代中期類似,都是在個人信貸強勁成長後展開冗長的信貸正常化。依照往例信用卡虧損擴大期將延續六到八季才會達到頂點,依此推測最快2024年底信用卡公司虧損情形才會開始好轉。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日前統計,2023年第二季美國信用卡債務總額增加450億美
【時報-台北電】大陸為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擬邀集國有企業籌備相關基金。目前已有20多家央企、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社會資本表達出資意願,預計規模將達人民幣(下同)千億元,將於今年內完成籌設並啟動經營。 證券日報24日報導,大陸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23日在中國企業論壇上表示,中央企業身負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任務,正在開展一系列工作。 一是優先聚焦新一代行動通信、人工智慧、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關鍵領域,啟動「央企產業煥新行動」,明確各家央企的規模占比目標和保障目標。 二是推出多項支持政策,籌設專項基金,為促進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同時還委託國投集團設計「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數」便於追蹤成效。 三是擴大投資,今年前八個月,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逾8,400億元,年增約30%,有力推動產業升級,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 不只如此,中國國新控股公司最新透露,正在積極籌設千億規模的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目前已獲得20多家央企、地方政府、社會資本的出資意願,將在年內完成籌設和啟動經營。 報導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贏得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德國媒體Bild am Sonntag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三黨聯合政府的支持率跌至紀錄低點。民調機構Insa進行的這項民調顯示,蕭茲所在的社會民主黨支持率降至17%,比兩年前聯邦大選中的支持率低了8.7個百分點。此外,執政聯盟中的另外兩個政黨,也就是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的支持率則分別為14%和6%。三黨支持率之和為37%,是蕭茲領導下的執政聯盟自2021年9月當選以來最低的支持率水準。最大反對黨保守派基民盟的支持率保持在27%,而右翼民粹主義黨派AfD的支持率再次上升,目前為22%。AfD支持率的上升令民主黨派和投資人感到不安,該政黨否認人類活動造成氣候危機、反對歐盟成員國身份、希望阻止移民進入德國等。在東部的勃蘭登堡州、圖林根州、薩克森州,州選舉將於明年舉行,AfD目前在當地的民調支持率超過30%,是支持率最強的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