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壽險業過難關 台版ICS第四階段出爐
金管會今天(31日)正式公布TW-ICS(台版新清償能力指標)第四階段在地化及過渡化措施,主要有四大重點,一是新增非違約利差風險納入過渡化措施,二依照在地化資料調降死亡、長壽、罹病、脫退等新興風險係數,三採過渡措施前計提的風險資本作為資本限額,增加籌資空間,四利率風險加壓幅度將有調整空間。
但針對壽險業者爭取的淨資產影響數15年過渡期盼延長到20年,與台股風險係數維持現行21.65%等,保險局局長王麗惠表示,15年過渡期暫沒有要延長,台股風險係數已有15年過渡,試算後係數已趨近於現行RBC,沒有要調整。
另壽險業爭取的維持現行RBC風險信賴區間(VaR)95%,與高利率保單認定範圍從預定利率6%降到4.5%。王麗惠表示,ICS採用VaR 99.5%,確實是很高標準,但第四階段已有在地化調整,兩項會視2024年資料再考量參採可行性。她也強調,目前沒有第五階段的規劃,但因應環境變化,未來會滾動檢討。
台版ICS第四階段主要有四措施,首先是將「非違約利差風險」(指債券等資產在沒有違約前提下,因利率變動導致信用評改變,對資產與負債造成影響,甚至淨值波動的風險)納入過渡期,分15年自0%線性遞增至100%。王麗惠指出,2026年第一年0%就是無需計提,可讓ICS比率增加,依2023年底資料試算,第一年ICS(資本適足率)可上升5~32%,但隨著接軌時間慢慢進行,ICS比率會慢慢下降。
二是依照台灣數據,調降保險風險的風險係數。死亡風險由ICS的12.5%調降到10%、長壽風險由ICS的17.5%調降到10%、罹病風險(長期、一次性給付)由ICS的20%調整為7.5%,脫退風險由ICS的40%調整為35%,並依然適用過渡措施15年。
王麗惠表示,原先ICS的保險風險是用國外保單、當地的人口結構、死亡率等計算,但國內要有效監理的話,應用在地資料才能反映保險業實際承擔的保險風險,因各家公司銷售的保單不同,估計調降後第一年ICS約可增加6~15%。
三是適用過渡化措施的壽險公司,可採用過渡措施前所計提的風險資本作為資本限額,以增加壽險公司籌資空間,在接軌前RBC維持在200%以上的公司才適用過渡化,初估對ICS影響最多可達到8%。王麗惠舉例說明,加設在過渡措施前風險資本為1,500億,第一類限制性資本(T1L)風險限額10%為150億,第二類資本(T2)限額50%為750億,但採過渡措施後風險資本縮小到1,000億,T1L就變成100億、T2就變500億,若壽險公司要發行T2的十年次順位債,發行600億元,就會有100億受限額影響不能計入風險資本,但若用過渡措施前的風險資本,讓T2限額維持在750億後,等於壽險公司發債600億元後還有150億增資空間。
四是利率風險加壓有在地化空間。保發中心董事長黃泓智指出,利率風險影響壽險業最大,壽險資產是美元計價,但負債是新台幣計價,兩幣別匯率波動不一致,計算利率風險資本要同時反映負債與資產受利率影響程度,試算後用在地化數字計算後,確實對風險資本下降有顯著影響。
王麗惠表示,利率風險會依照第二階段所公布的分15年自50%線性遞增至100%,但加壓幅度會經在地化考量,用2023年底數據,影響ICS幅度約10~20%左右,顯示有在地化必要性。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元月春暖花開 今年CPO漲翻倍 2025除了機器人還有誰? 專家再推4大題材悄悄買
大陸推進EUV還需10年 ASML CEO:禁令有效果
金控今年獲利鐵定破紀錄!明年誰賺更大?「達人看好2檔配息很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