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1974年!一場「豆漿早餐會」奠定台灣護國神山

央行臉書16日發文向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致敬,感念其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貢獻。(圖/摘自央行臉書)
央行臉書16日發文向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致敬,感念其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貢獻。(圖/摘自央行臉書)

美國總統拜登9日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此外美國近期邀台、日、韓籌組「晶片四方聯盟」,顯見現今半導體的重要性。中央銀行今(16日)在臉書向已故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致敬,其促成工研院和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奠定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輝煌;央行還揭密,台灣半導體業的萌芽竟是源於1974年,一場在豆漿店的不起眼早餐會。

1974年2月7日早上,行政院秘書長費驊、經濟部長孫運璿、交通部長高玉樹、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兆振、方賢齊局長、交通部電信研究所所長康寶煌與潘文淵先生等7人,於台北市南陽街40號小欣欣豆漿店的早餐會,達成開發積體電路技術的共識,為今日台灣半導體大業奠定基礎。

其中,時任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普林斯頓實驗室總監的潘文淵,草擬發展積體電路計畫書,領導旅美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委員會,參與遴選RCA作為技術轉移的合作夥伴,在積體電路發展歷程中功不可沒。

1974年9月,工研院增設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廣召年輕工程師派赴RCA接受技術移轉訓練,培育出台灣半導體業的精英人才,之後半導體產業亦順利跨入民營商用化的發展階段。

1980年代,工研院擬發展超大型積體電路計畫,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當時行政院院長孫運璿、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與工研院董事長徐賢修等人的邀請下,於1985年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之後於1987年創立台積電,首創專業晶圓代工模式。

台積電很快發展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晶圓代工廠,並大幅改變產業生態,逐步走向垂直分工模式。1990年代開始,台灣半導體產業鏈逐漸完備,在各領域的代表性公司,攜手締造出傲人的產值。

廣告

引領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工研院,幕後重要推手就是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1973年,孫運璿推動將當時經濟部轄下的聯合工業研究所、聯合礦業研究所、金屬工業研究所合併成工研院;孫部長當時的決定,奠定嗣後台灣科技研發基礎,孫部長也有了「工研院之父」的頭銜。

孫運璿擔任部長與行政院院長近20年,任內歷經二次石油危機、中美斷交等事件挑戰,勇於任事、果斷因應,維持經濟穩定成長;更在擔任行政院院長任內期間,促成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吸引旅外科技人士回國創業,戮力推動國家建設,國民所得快速增加,另一方面,亦針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城鄉差距與貧富不均,全面加強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帶領台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

孫院長的清廉平實,更為人津津樂道。孫院長在任時就有三不:「不應酬,不題字,不剪綵」,他更謝絕部屬任何禮物,並將每月剩下的首長特支費留給部屬做獎金用。但也因為這樣,退休後連台北市一間5坪的好房子都買不起。據傳就連要帶夫人重遊法國尼斯,差點因提不出存款證明,而無法取得簽證。即便如此,孫院長仍相當滿足表示,上天已經對他太好了。

1984年,孫院長因突發腦溢血中風,辭去行政院院長一職,轉任總統府資政,即使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但直到晚年仍堅守崗位,令人動容。前總統陳水扁曾在《堅持—陳水扁口述歷史回憶錄》乙書中表示,他在總統任內,續聘孫運璿先生為總統府資政,孫資政相當感念,只要身體許可,每次總統府月會,一定會坐著輪椅參加。

孫院長的前瞻視野與專業,對台灣經濟發展貢獻卓著,勇於任事、廉潔自持,堪稱後人典範。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利空不跌是起漲訊號?14檔法人追捧股 其中2檔航運正在轉強
跌深就是利多!買盤回補 3檔低位階績優股正在轉強
散戶注意:這2家LED廠 面臨下市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