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自己有哪些保單,爸媽卻不願意談?保險法專家:3個步驟化解心防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開始接手父母過去為你投保的保單了嗎?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首先要先了解手上資源!希望對保障有多一分了解,但無奈有時候向父母開口超尷尬,不然就是被草草敷衍,久了你也決定放著冷處理?

關於如何跟父母談保險,我們要先討論:

  • 為什麼要和父母溝通保險這件事?「放棄溝通」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 為什麼與父母談保險時常出現僵局?他們不談的原因是什麼?

  • 知道父母親為何不談後,如何用 3 個步驟解決僵局? 

為什麼跟父母親談自己的保險,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很重要?

​相信很多年輕人剛出社會,父母親就會告訴你:「你已經開始會賺錢,該把保單接回去自己繳了。」聽到他們這麼一說,簡直令人頭皮發麻,你根本不曉得父母親替你保了哪些保險,他們卻把保單一丟,就要你掏錢去繳。

想到網路上說:「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生階段,保險該如何去規劃⋯⋯。」

結果父母親的一句話,讓你原本可以自由規劃的保險都被綁死了,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有一種好叫做「爸媽覺得這樣對你最好」

人生就是要自己對自己負責,小孩有保險規劃,想分攤自己的人生風險,當然是最好。但父母親在規劃保單的時候,未必是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能會有保障不足的地方。

而小孩對父母親投保的保單也會有些疑問,尤其現在年輕人,最講究的就是「CP 值」,買哪種保單 CP 值最好?保費會用在哪裡?保障的內容又是如何?

所以父母親認為好的保單,在小孩眼裡未必一樣好。再者,有時父母親規劃的保險,對於小孩來說可能太過沈重。尤其在台灣,長輩普遍偏好購買繳完即可領回的儲蓄險,但儲蓄險在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身上,或許就會變成難以負荷的重擔。

廣告

也因為如此,小孩可能會更想知道,父母親是如何替自己規劃保險。

談到保險父母變得很難溝通,你的父母是哪一型?

再來我們要談,為什麼小孩想跟父母親討論保單時,往往會出現警戒、敷衍、聽不下去這些反應呢?

其實在面對保險的話題,父母親大致能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1. 國家機密型
    這種類型的父母親,會認為他們幫小孩保了什麼保險,是家庭理財的極機密事項,小孩才剛踏入社會,涉世未深層級不到,不需要多過問,尤其是對於儲蓄型保險,更是保密到家!

  2. 搞不清楚型
    第二種類型的父母親,可能在當初購買保險時,聽取業務人員的推薦,保單購買後擺了五年十年,忘記當初自己為何而買?買了什麼?所以當小孩詢問父母親時,可能會被嫌麻煩,父母親懶得再把保單拿出來詳讀,只想著敷衍了事。

  3. 權威型
    第三種類型的父母親,心中大多都有強烈的意識:「一切規劃都是為了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表現出強勢的態度,要求孩子無須多問,只要遵從指示繳納保費即可。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會漸漸放棄,而不去處理自己的保險問題。​

​保單擺爛不處理,未來自己可能要承擔什麼後果?

我們來舉例說明:

​像是前面提到,父母親喜歡用儲蓄的角度來看待保險,所以可能在小孩身上規劃的,是儲蓄型的終身壽險,沒有附加任何的醫療保障。結果未料小孩發生車禍,頭部撕裂傷得住院五天,這時想申請理賠,才發現無法請求。

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家中有輛汽車使用了五年,父母親想買輛新車,因此把舊車給孩子上下班使用,但是相關保險,卻只有購買汽車強制險,沒有購買第三人責任險。

結果發生車禍後,小孩得自行去賠償所有費用,如果今天撞上的是超跑,巨額賠償可能會壓垮孩子的下半輩子。

另外,年輕人休假時,可能喜歡參加豐富的戶外活動,像是登山、潛水、游泳、浮潛、滑翔翼等等,像這樣的情況,就會需要去承保特定活動的保險。

但是父母親可能只有替孩子規劃意外險,這時就會出現高山症的風險(Podcast 第 5集的案例),得去判斷是否可以透過意外險得到理賠。

雖然可以經由訴訟來獲得保險的理賠,但是每每都要靠冗長的官司才能獲得賠償,實在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若能在一開始,從父母親手上接過保單時,就能充分理解並調整做好規劃,相信一定是事半功倍。

釐清父母不想談保險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讓感情與保險雙贏

再來,為什麼跟父母親討論保險時會產生僵局呢?父母親到底在想些什麼?為什麼不想跟你討論保險?從以下幾點,來告訴你父母親不想談保險的真正原因:

  1. 保險是家庭的資產
    這類父母親,他們認為保險是家庭資產的一部份,像是還本型的儲蓄型保單,其實父母親根本不想讓小孩知道。他們通常會擔心,小孩如果知道自己名下擁有不少財產後,便不再努力,整天遊手好閒,只要靠這筆儲蓄險養就好,所以能不談就不談。

  2. 忘記保險的內容
    有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父母,純粹是因為當初被保險員推薦而購買,時間太久想不起來保單內容,不曉得該怎麼跟孩子討論,也懶得再回去重新了解保單內容,乾脆就不談。

  3. 保險的本意並非贈與孩子
    最後一種,也是最重要的一種。這類型的父母親,投保時用小孩的名義投保,但與第一種的情況不同,他們購買這筆保險壓根兒就沒有要給小孩,只是因為用年輕人來規劃保險,比較能夠節省保費,規劃自己的財產。
    這種方式在法律上稱做「借名投保」,即父母親的本意並非幫小孩規劃,而是替自己規劃,所以父母親自然也不想讓小孩知道保單的存在,但這種情況,最容易引起訴訟糾紛。

分析完以上三種類型,是否有與你父母親相似的狀況呢?
​​
了解自己父母親是哪種類型後,我們該如何解決保險每談必吵的親子僵局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步驟來對症下藥:

  • 第一步驟:理性跟父母親表達自己的意思。
    ​理性地表達自己為什麼想要了解保險,不是因為想要動用或掌控財產,而是想要了解風險有沒有被完整地評估規劃?保費負擔是否與自己的薪資用途的分配計劃有所抵觸?且希望保單能夠與時俱進。

  • 第二步驟:站在父母角度,避開討論儲蓄險。
    ​再來,針對父母親不想討論保險,如果是第一種原因:認為保險是家庭資產,或是第三種原因:保險本意非贈與孩子,根據這兩種狀況,建議不要觸碰儲蓄險的部分,直接討論其他保險,表達想要了解自己擁有什麼樣的保障,如果有不足,能不能讓自己來調整。​

  • 第三步驟:透過承辦業務員搭起溝通橋樑。
    ​最後一個步驟,不管父母親有沒有提供全部的保單,可以嘗試透過當初與父母親承保的業務員,協助雙方溝通,畢竟該業務員是父母親認識且認同的保險專業人士,有他在場,也能讓父母親安心。

除此之外,你也能透過與該業務員討論,去了解父母親幫你規劃保單的用意,再重新檢視一下,此保單的內容與自己的規劃是否合理,該業務員所規劃的保單是否能滿足你現階段的需求。​

保險在家庭裡不應是個禁忌話題,經過我們的分析,以及透過以上三個步驟,串起親子間溝通的渠道,也能讓父母親了解你對保險內風險規劃的想法,一起完善一份最適合你的保單。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原始出處:
劉北元的保險世界

延伸閱讀:
爸媽,我們需要談談!該如何和父母談錢
用手機就能查所有保單!保險存摺申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