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拖垮歐洲經濟

新聞提要■德國高度依賴的製造業轉疲導致經濟減速,連帶拖累歐元區整體經濟。

精句選粹■Europe’s largest nation and its main growth engine has become the biggest drag on its economy.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曾是推動歐元區成長的引擎,如今卻成為最大累贅。主因在於德國過度依賴製造業,但該產業如今面臨結構性挑戰,包括能源轉型成本龐大、全球供應鏈變化與技術勞工短缺等,這使得德國製造產品價格變貴、市場需求連帶下滑。

德國今年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減0.3%,加上去年第四季萎縮0.5%,符合「連兩季負成長」的衰退定義。德國是二十國集團(G20,排除俄羅斯)唯一經濟減速的國家,也是拖累整個歐元區跌入衰退的原因。

德國連兩季經濟負成長

Ifo經濟研究院預測,德國今年全年經濟將萎縮0.4%,遠不如歐元區整體的成長0.6%,但該國今年下半年經濟可望重拾動能。

過去遭遇經濟危機時,德國總能靠著製造業優異表現脫身,原因是其他國家對於德國產品需求火熱。但俄烏戰事爆發導致能源價格暴增,德國生產成本跟著水漲船高,連帶反映至商品價格上頭。

此外,隨著全球通膨與利率高漲,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無力負擔德國高價商品。

德國化工公司朗盛集團(Lanxess)執行長扎徹特(Matthias Zachert)表示:「全球需求轉弱之際,德國頓失競爭優勢。」該公司近日下修今年獲利預估。

廣告

受到俄羅斯切斷便宜天然氣供應影響,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近日宣布,他們計畫關閉德國路德維希港(Ludwigshafen)部分工廠,並將營運重心轉移至比利時與法國。德國工業聯邦協會(Federal Association of German Industry)今年4月底~5月初調查400家中小型企業後發現,約16%公司正積極將部分營運移轉至海外,另有三成企業考慮如此做,擁有龐大且成長快速市場的美國便是其一熱門地點。德國印刷與包裝機械製造商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執行長蒙茲(Ludwin Monz)表示:「營運移至北美能帶來許多機會,我們正審慎考量當中。」

德國對於製造業與出口的依賴極高,這一點與世界工廠中國大陸類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2021年製造業約佔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9%,比重足足是美國、英國或法國的兩倍。

下半年 可望雨過天晴

與七大工業國(G7)其他成員國相比,德國工廠雇用的勞工數量也高出許多。OECD指出,德國今年首季約810萬人在工廠工作,約佔該國人口的10%,此比重高於美國的低於5%。

除了製造業轉疲外,德國國內消費也走低,原因是能源與食物價格高漲壓縮民眾支出。幸好,隨著通膨自高點回落、薪資上漲,許多經濟學家預估家庭支出今年下半年可能獲得改善,而這能避免德國經濟跌入更深衰退。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徐秀蘭:能源政策明確 就能拚出產業需要的電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
斷鏈+疫情 Q3全球貿易量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