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存貨率是多少?

景氣熱絡時,沒有人談存貨,自去年第四季景氣趨緩,談存貨的人多了,多數人認為庫存的去化可以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這是真的嗎?事實上,歷年存貨變化是奇妙而難以解釋的,庫存去化要花多久時間,恐怕只有上帝知道。

從市場競爭而言,多數貨品從生產到完成都需要歷經一段時間,若客戶下的訂單總要花上一年半載才能交貨,日後還有單可接嗎?為迅速交貨,廠商勢必先行生產,並維持一定的庫存,以提升接單優勢。雖然存貨有助於接單,但存貨太多增加成本負擔,也不是好事,因此如何循減產、降載以讓存貨回到常態至關緊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庫存去化」。

問題來了,何謂「常態存貨」?以過去十年(2012~2021)而言,製造業存貨率平均70%,半導體及面板所屬的電子零組件業約46%、電腦及電子產品業66%、紡織業185%,成衣服飾438%,這些長期平均值可視為各業的常態存貨率,高過這個水準就得警戒了。

各業存貨率 高低有別

所謂存貨率,是指月底存貨值占當月銷售值的比率,用以衡量存貨可以支應銷售的月數,以成衣服飾業存貨率438%而言,是指常態庫存可支應四個月的銷售,而電子零組件、電腦及電子產品的常態庫存則是支應半個月已足矣。

上述存貨率是過去十年的平均水準,事實上,歷來存貨率的變化相當劇烈,景氣走疲之初,沒有人可以預知這是雲淡風輕的波動,或者是天搖地動的風暴,人情之常,起初總往好處想,生產活動如常進行,直到發現存貨愈堆愈多,才會修正預期,以減產、降載來消化存貨。不過,別以為這樣做,存貨就會減少,當訂單下滑速度更甚於庫存去化速度時,存貨仍將升高,業者需進一步減產、降載,存貨才會重返常態。然而,庫存去化力道愈強,生產動能就愈弱,影響所及,總體經濟也就愈加蕭條。

廣告

一般而言,業者對景氣預期愈早覺悟,存貨調整愈快,抵達谷底的時間愈短,覺悟得愈晚,存貨調整得愈慢,抵達谷底時間愈長。而覺悟之所以晚,泰半是對景氣看法過於樂觀,把長期的低迷誤判為短期波動,使得復甦之路更為漫長。

電子業庫存飆升 歷年罕見

我國去年11月製造業存貨率升至86.5%,遠高於常態,排除春節因素,已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此外,自去年7月起已有半年之久在80%以上,這個高存貨率的持續時間也已追平金融海嘯的紀錄。

依據經濟部調查,去年下半年製造業裡的電子零組件業、電腦及電子產品業存貨率快速升高,前者於去年11月已逾70%,後者更達80%,皆高於常態,是歷年罕見的水準,顯示廠商雖已循減產消化庫存,惟存貨率仍扶搖直上。依歷年資料,庫存調節需時一年到一年半,然而每次情況不同,如今在美中角力、俄烏戰爭諸多風險下,能否如常在一年內完成調整,仍在未定之天。

小檔案■製造業存貨率的定義為:月底存貨值(存量)占該月銷貨價值(流量)的比率,然而編算銷售值的品項達678項,編算存貨值的品項只有585項,此係有部分產品有銷售而無存貨使然,例如客製化產品、產業用機械維修與安裝業、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等,因此計算存貨率時會排除這些「沒有存貨的品項」,讓分子與分母的統計範圍一致。

小檔案■2008~2009年金融海嘯,多位經濟學家示警這可能會演變成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這些明確的訊息,加速廠商去化庫存,台灣歷經十個月(2008年8月~2009年5月)調整,在一年內即讓存貨率回降至63%,期間曾有三個月超過90%,甚至達到103%。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養地怎麼認定? 動工合理期間出爐
12檔補漲股 外資買不停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