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建立保險監理與被監理者間的信賴關係

防疫保單帶來海嘯級理賠衝擊,此一事件損傷監理與被監理間的信賴關係。圖/本報資料照片
防疫保單帶來海嘯級理賠衝擊,此一事件損傷監理與被監理間的信賴關係。圖/本報資料照片

保險監理主要目的在於解決市場資訊不對稱問題,以防止市場失靈。但畢竟日常運作都是由保險業者經手,監理機關縱有三頭六臂也無法監控所有活動。監理官要想降低不對稱資訊衍生的問題維持市場健全運行,除靠完善的監理制度外,更重要的是監理與被監理者間的互信關係。

保險是一個典型的高度監理市場,法律賦予監理機關極大的權力與裁罰權限,用以掌控業者所有的業務與活動。也由於被監理的業者,凡事都受到監理官管控與約制,為避免引發未來困擾考量下,即使認為監理不合理或感覺委屈,也極少會提出抗辯或訴願。在此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下,如監理缺乏制衡又未加自我節制,極易出現逾越法律授權「過當監理」而不自知,甚或習以為常造成監理權的濫用。

一旦監理慣用權力而非論理,被監理者為競爭與生存,「陽奉陰違」將逐漸成為常態,長此以往,監理與被監理者的信賴關係可能逐漸瓦解,惡性循環一旦進入互不信任的對立面,猶如「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市場問題自然治絲益棼!

近二年產壽險業罕見同時遭遇艱難的挑戰,產險面對的是防疫險海嘯級理賠衝擊,壽險業為應付2026年魔王級財報IFRS17,與嚴格高標的新一代資本監理制度(TW-ICS),本早已應接不暇,去年3月起又迎來美國聯準會(Fed)暴力升息打擊,讓壽險業深陷淨值與資本適足保衛戰中。當市場面臨重大困境時,正是觀察監理與被監理的互動,檢視彼此信賴關係的機會。

7月中金管會針對防疫險事件提出檢討報告,但外界普遍對金管會僅檢討業者,完全沒有提到監理失靈感到失望,業界更是罵聲連連。而半個月後,壽險業者期盼的TW-ICS資本在地化措施出爐,外界對於金管會終於能體察本土市場特殊性,甚至提出超乎預期的融通措施感到意外與驚喜,業界則是紛紛按讚,二者反差極大。

廣告

先就防疫險而論,大疫初興國際疫情失守,台灣採堅守國門防疫清零奏效,初期業者配合政府防疫關懷政策,陸續推出防疫險以安民心,後期業者眼見防疫成功,開始基於商機考量大賣防疫保單,事後證明業者缺乏警覺輕忽風險控管,確實值得深自檢討。但防疫政策破防之初,業者已警覺風險驟增想急踩剎車自保之際,監理機關是否也錯估潛在損失之嚴重性,在忌憚於立委與民怨壓力下,多次以行政指導方式要求業者承接保單,後又隨防疫政策調整理賠標準,是否也是導致理賠失控暴增並衍生再保糾紛的原因?但檢討報告中僅反覆陳訴業者風控疏忽,並說明監理機關已多次提醒風險,對監理責任卻隻字不提,此一說法業者自然不服,且過程中監理機關無力阻止損失擴大,甚至在危及產業存亡時消極態度與事中的裁罰,點滴之間已嚴重損傷監理信賴,潛在深遠的負面效果可能持續擴散。

另就資本監理在地化來看,資本監理目的本就是為了未來長期風險預作準備,而非要求在單一時點比率或金額的達標,監理機關本應因地制宜並與業者充分溝通,以便雙方建立長期維護穩健經營的共識與作為,並逐步落實資本韌性。我國壽險業者資產負債與商品結構盤根錯節的特殊原因,若完全不調整直接移植國外ICS制度,會讓多數壽險公司出現資本不足之困境。本次金管會在與業者多次溝通之後,確實有聽進業者實際心聲,並願意在現實與理想之間進行調適,提出必要且方向正確的在地化方案,顯現監理機關願與市場共同承擔風險的實際作為,這讓幾乎對金管會喪失信心的市場,重拾些許監理與被監理者間同舟共濟的體諒與信賴。

監理官與被監理者之間,看似對立關係其實是相依相生的合作關係,業者因為被監理而可以取得大眾的信賴,而監理官的存在也因為業者的存在。保險市場能夠健全經營且蓬勃發展,就是監理最大的成就,而任何業者的失敗,也是監理官責無旁貸的監理挫敗。現階段台灣保險市場急需修補或重建監理信賴關係,監理官與保險公司都不是新手,只要有心就應該知道如何做。有一句話很有道理,時間雖然不語,但總能回答所有的問題,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
純網路保險公司正式開放 金管會明年8月開始受理申請執照
衍生性商品成交確認平台明年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