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大陸新一波疫情和防疫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大陸自3月以來爆發新一波嚴重的新冠疫情,疫情從吉林省和珠三角,一路擴散至長三角地區。由於大陸仍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對疫區的經濟活動動輒按下暫停鍵。此舉雖然有效控制疫情進一步蔓延,卻導致產業鏈大亂,拖累經濟復甦。

Omicron變種病毒由於產生大量無症狀感染病例,疫調困難加上傳播速度快,對全球防疫和經濟帶來新的挑戰,但也因為Omicron疫情以輕症和無症狀病例居多,促使許多國家調整防疫政策,開始走向與病毒共存的模式。大陸是目前主要經濟體中,少數仍維持「清零」政策的國家。

2022年農曆春節過後,吉林省和深圳相繼爆發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由於該病毒傳播快速和難以疫調的特性,部分大陸防疫專家當時曾提出與病毒共存的建議,外媒也披露大陸當局考慮在2022年下半年放寬防疫政策。

不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3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要求「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儘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正式拍板防疫將繼續採取「清零」方針,因此在深圳和吉林相繼「封城」、「封省」之後,大陸經濟中心的上海也因疫情升溫,在3月28日宣布分兩階段實施封城,隨後緊鄰上海的蘇州、昆山、太倉等長三角城市,也因疫情實施封控措施,至今長三角地區的疫情依舊嚴峻,防疫措施仍未有鬆綁跡象。

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猶如蹺蹺板的兩端,嚴格防疫之下,勢必導致經濟活動停頓;但僅考慮經濟發展而不顧防疫,又可能引來疫情大爆發,進而重創經濟。如何拿捏好這兩者間的鬆緊尺度,這兩年多來一直是各國領導人的艱難問題。

廣告

雖然發展經濟是近年大陸政府施政的主旋律,但對大陸領導人而言,「穩定壓倒一切」才是執政的首要信條,而一旦疫情大規模爆發,勢必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其嚴重性更甚於短期經濟發展的受挫,尤其今年11月中共將召開關鍵的二十大會議,確定下一屆領導班子,此時社會局勢穩定尤其重要,因此在防疫和經濟之間,防疫成為大陸領導人此刻的優先選項。

但因防疫而犧牲經濟,社會也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以春節過後這波疫情來看,因疫情而實施封控的吉林省、珠三角和長三角,均是製造業重要生產基地,涵蓋幾乎所有產業,尤其汽車和IT製造更在全球供應鏈占有舉足輕重地位。除此之外,大陸海陸運輸因防疫措施而嚴重受阻,物流業近乎停擺,其影響層面不僅僅是疫區的經濟受挫,而是已經衝擊全大陸甚至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讓全球再次面臨斷鏈危機。

另外,珠三角的深圳和長三角的上海均為區域重要金融中心,兩地先後封城導致金融服務業大面積停擺,更讓整體經濟蒙上陰影,其影響層面恐更甚於2020年武漢疫情對大陸經濟的衝擊。

長三角疫情目前雖有放緩跡象,但每日染疫人數仍處於高位,要達到「動態清零」目標仍有一段距離,這也意味著當地要完全解除封控措施仍需時日,即使大陸政府已警覺到斷鏈可能對經濟帶來的巨大衝擊,開始逐步推進復工復產,但後續的疫情和防疫措施仍是經濟復甦的最大變數。

接下來值得關注三方面:首先從短期看,是長三角防疫和復工復產的蹺蹺板向何方傾斜。雖然外界看到大陸積極推動復工復產,上海推出供應鏈白名單共666家企業,工信部也已公布四波共2,000多家的供應鏈白名單,但事實上,地方政府執行政策時仍是防疫優先於經濟。畢竟防疫一旦出現破口,烏紗帽隨時不保。

許多長三角台商也反映,近期復工復產並不順利,許多台商在所處地區沒有疫情之下逕行復工,卻遭到地方官員以防疫理由阻撓。台商抱怨,當前只有指標性的大企業才享有復工權力,然而許多中小企業是這些大企業的「螺絲釘」,他們無法順利復工,勢必也影響大企業的營運。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當地台商受封控政策影響,工廠自3月下旬以來已停擺一個月,公司業績堪慮,甚至危及生存。

其次的觀察重點是,市場普遍預估這波長三角疫情將在第二季壓制下來,下半年大陸經濟可望明顯復甦。然而,其中仍存在一些變數,例如疫情是否在其他城市接棒繼續蔓延,導致更多的「封城」措施。此外,這波長三角疫情重創供應鏈,產業上下游之間能否很快速地修復供需鏈條,將是經濟能否復甦的關鍵。

第三個觀察重點,是「動態清零」的防疫措施是否鬆動。在11月中共二十大會議前,可以預期大陸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是「維穩」,調整「動態清零」政策的機會不大,後續可關注二十大會議後的全球疫情演變和全球經貿變化,尤其是已與病毒共存的國家的發展情況,將是決定大陸防疫政策是否接軌全球主流防疫措施的重要依據。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
豪宅、第三戶房貸 調高利率地板價
立院送冬至大禮 降稅 延至2024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