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主導產業創新不如活絡民間資源

隨著2024總統大選期程來臨,最近朝野政黨候選人利用各種場合發表國政願景,或是提出政策藍圖,希望藉此說明其未來治理國家理念,進而爭取民眾支持。在這些政策藍圖中,最受到關注的莫過透過「創新」推動半導體、資通訊、人工智慧、電動車輛、醫療生技、軍工國防等產業發展,期待加速台灣經濟脫胎換骨,進而達成自主自立。

雖然朝野政黨候選人在論述上,無法避免因政治意識型態糾葛而針鋒相對,但我們非常樂見他們勇於面對近年來國際情勢呈現前所未有劇變,包括:美中貿易爭端、新冠疫情干擾接二連三衝擊所造成的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先後生效實施所延伸的區域貿易鏈整合,並將核心聚焦於產業創新發展。不過,在此同時,我們對這些產業未來的期許與規畫,則是頗為疑慮。

首先,從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結中的奇特位置加以觀察,透過「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是極為嚴苛的挑戰。長期以代工製造模式為主的台灣產業發展,其實是扮演為國際大廠作嫁之角色,不論過去的傳統產業或是目前的科技產業,例如電子資訊、無線通信、晶片,甚至近年崛起頗熱門的人工智慧,皆是因配合代工製造而投入研發。亦即若未檢視八年之前,政府為追求創新而推動的「五加X」產業的缺失,以及如何擺脫代工思維,則現在又憑空提出打造「創新雨林生態系、智慧科技島」願景,無疑是一個圖騰、夢幻之願景。

其次,則是捨棄市場自由競爭模式,反而採取政府主導模式,規劃集中資源推動「特定產業」發展,未來恐將重蹈過去部分產業發展覆轍。

廣告

無庸置疑,台灣早期在戒嚴時期,政府具有主導特定產業發展力量,不過,近年在民主制度洗禮下,政府角色逐漸退居幕後,取而代之的是市場力量快速崛起,不斷提高對產業發展之影響。亦即在擺脫經濟困境政策思維上,不應遵循過去提供資源主導特定產業發展之舊思維,而是應該採取自由競爭、活絡民間資源的新觀念,如此始能接軌國際潮流。

此外,近年以來受到政府財政潛藏債務累積餘額持續增加,在極有限的資源壓力下,未來產業政策規劃,除了挹注資源推動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之外,也必須投入較多資源協助傳統產業之創新轉型。再者,無法忽略的是,面對產業外在環境不斷變化,更加需要與時俱進鬆綁不合時宜的諸多法規,藉此更進一步活絡民間資源,讓各項的產業透過市場開放自由競爭找出最佳的創新模式,進而產生最適之群聚型態。

回顧曾引領風騷創造台灣出口貿易成長的紡織產業,1980年代之後隨著生產要素成本增加,加上新興國家追趕,一度被視為夕陽產業,但不服輸的業者從前端的材料研發、製程改良,至後端的產品設計、行銷活動,在不斷增加生產力的同時,大幅提高競爭力,可以說是民間採取自力與自發,積極投入創新、整合群聚而成功蛻變的最典型實例。

而隨著資訊科技進步,手機普及,透過App連結,不但顛覆以往傳統經營模式,也創造許多就業機會,這些皆為過去無法想像的事實,更是難以經由政府角色創造的成果。

台灣產業正面對前所未有錯縱複雜的威脅與挑戰,政府所該扮演的角色不是主導所有產業走向,而是必須在極有限的資源下,致力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空間,以及提供友善、親和之投資環境,讓民間充沛的創新資源能夠充分發揮,進而讓台灣經濟型態早日脫胎換骨。

在此同時,我們肯定朝野政黨候選人以「產業創新」作為促進台灣經濟型態轉型的核心。畢竟,民眾對如何讓景氣走出寒流、讓產業成功轉型、讓實質薪資成長、讓貧富差距縮小的願景,無不引頸企盼。

因此,期待朝野政黨候選人能夠針對既有產業政策所存在的缺失,加以深入檢視,同時更要避免在虛偽無益政策上,盲目撒幣浪費資源。另一方面,更要排除不具專業背景政客主導政策,甚至霸凌專業菁英官員,導致錯失發展機會,否則國政願景最後恐將化為烏有。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立院送冬至大禮 降稅 延至2024年底
iPhone組裝將倍增 立訊大擴廠 叫陣鴻海、和碩
16檔泛綠能概念股 潛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