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歐肯法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根據2016年產業關聯表,製造業中的電腦電子產品、紡織品、成衣、機械設備等業別的「向後關聯係數」都超過3.0,而基本金屬、化學材料業更超過3.5,服務業裡的金融服務、證券期貨、保險、零售、批發、教育等業的向後關聯係數只有1.5左右。

■我國2013年出口(海關統計)3,108億美元,GDP是5,129億美元,出口占比60%,2021年出口4,464億美元,GDP是7,758億美元,出口占比58%,2022年出口4,794億美元,GDP是7,614億美元,出口占比63%。

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工業生產連月衰退,經濟預測持續下修,日前央行已把今年經濟成長調降至1.7%,在這麼蕭條的環境裡,我們失業率非但沒有升高,還創了近23年新低,低成長居然還可以創造低失業,明顯不合邏輯,不合邏輯的事通常就不會持續太久。

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到底有什麼關係?美國經濟學家歐肯研究二戰後美國的相關數據,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經濟成長率每降低2個百分點,就會使得失業率提高1個百分點,此即著名的歐肯法則(Okun’s Law)。

經濟成長與失業的連動

老實講,歐肯所發現的這個法則,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因為經濟衰退了,失業人口當然會增加,景氣繁榮了,失業率自然會下降,這是想當然耳的事,不用歐肯法則都可以推得出來。歐肯的貢獻在於把這個想法用數字表達出來,這個2比1的法則在不同年代、不同的國家容或有差異,但法則是不會變的。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漫天蓋地而來,受創最嚴重的韓國,GDP實質衰退逾6%,失業率升至7%,這一切的變化與歐肯法則如響斯應。次年韓國經濟走出谷底,經濟成長逾10%,不過失業率仍在6%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復甦之初,風險仍在,廠商不敢冒然招募人力,正因為如此,失業率向來都是景氣的落後指標,要總擴張個一年半載之後才會回落。

廣告

從2001年網路泡沫,也可以看出歐肯法則的身影,台灣這一年創下1951年編製GDP以來第一次經濟負成長,上半年失業微幅升高,情勢看似穩定,多數學者研判失業率不會超過4%,不料,8月以後即升破5%,次年景氣雖撥雲見日,失業率仍居高不下,直到2003年才趨緩。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哀鴻遍野,台灣亦不能免,訂單驟降,庫存升高,次年又出現經濟衰退,隨著企業關廠、裁員一波接著一波,失業率在夏、秋兩季升破6%,台灣再次陷入歐肯法則的循環裡,元氣大傷,直到2010年才漸趨緩和。

蕭條年代會更明顯

歐肯法則無所不在,只是在蕭條的年代會更為明顯,長期而言,絕不可能經濟低迷,而同時又創造充份就業。然而,何以上半年台灣經濟如此疲弱,失業率竟然可以創下2001年以來新低?顯然,這是疫後報復性消費所致,然而,報復性消費若沒有GDP支撐自不可能長久,終將回歸歐肯法則的循環,不用太久,失業率必要升高。

道理很簡單,台灣的出口占GDP約60%,當出口擴張,在產業關聯帶動下,服務業也會欣欣向榮,相反的,當出口面臨寒冬,服務業就不可能有春燕,因為製造業的「向後關聯係數」大,而服務業的向後關聯係數小,只可能製造業帶動服務業,不可能服務業帶動製造業。由此研判,只要出口繼續以兩位數衰退,眼前消費的熱度終將降溫,服務業就業榮景也將灰飛煙滅,失業率隨之提高,這就是歐肯法則,想逃,也逃不掉。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陸房地產風暴 襲向鋼鐵、水泥
純網路保險公司正式開放 金管會明年8月開始受理申請執照
2022財稅四新制 綜所稅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