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追追追 一堂升息課代價3千億

美國CPI年增率在2021年4月已突破4%,Fed直到2022年3月才升息,此時通膨預期已形成,不得不急速3碼3碼的追追追。圖/freepik
美國CPI年增率在2021年4月已突破4%,Fed直到2022年3月才升息,此時通膨預期已形成,不得不急速3碼3碼的追追追。圖/freepik

「千江水,千江月,千里帆,千重山,千里江山,我最水…。很久以前,狼主的傳說,如今狼煙再起…」(黃妃,追追追)

9月初在一個公益場合,有機會聽天后演唱、與天后合照,跟天后近距,內心雀躍。「狼主的傳說」其實已經持續五年,從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以301調查正式點燃史上最大的貿易戰,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課徵25%關稅開始,全球就一直處在「狼煙再起」Triple G的陰影中。

GGG的第一個陰影是Geopolitical Tension(地緣政治緊張),從美中對抗、關稅貿易戰、晶片制裁、俄烏戰爭,到今年7月北約維爾紐斯(Vilnius)峰會的劍指,以及8月金磚集團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峰會的宣示世界新秩序,全球政治已走向兩極化。

第二個陰影是Globalization(全球化)的去化,政治力介入李嘉圖比較利益學說,全球的經濟走向區域化,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ASEAN(東協)、EU(歐盟)、USMCA(美墨加協定)、MERCOSUR(南方共同市場)的形成,令全球供應鏈走回在地化。

第三個陰影是Government Debt(政府債務)的加重,各國政府債務佔GDP比重愈來愈高,債留子孫雜音頻出,單美國現在就已經118%,是一般標準60%的兩倍。當中有民主選舉支票的濫開,不斷調高債務上限;有歐元區採行PEPP(疫情緊急資產收購計畫),美國採行無限量QE(量化寬鬆),日本採行YCC(殖利率曲線控制)控制,印鈔購債;也有現代貨幣理論的煽動。這些都挫傷全球經濟GDP的發展潛力,以及對各國通膨產生上行壓力。

廣告

記憶猶新,2022年一場利率大反轉,央行漫無頭緒的急速升息,造成全球金融曝險上升,金融市場混亂,OCI(其他綜合損益)產生巨大損失,不論是持有股、債、或衍生性金融商品。台灣金融業在2022年啟動史上最大的增資潮,增資金額2,141億,今年還在延燒。而美國金融業2022年也是相同困境,2023年更有SVB、FRC、Signature等中小銀行倒閉或被接管。

回想過去,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在2021年4月就已經突破4%,簡單的計量模型應該都可以判斷未來六個月都會在4%以上,也就是達到通膨的定義。然而聯準會(Fed)當時還是認為通膨是暫時的,錯過黃金升息時機,直到2022年3月才升息,此時通膨預期已經形成,不得不急速3碼3碼的追追追,令人遺憾。由於通膨領先央行,結果換來「一堂升息課,代價3千億」。

回到現在,美國CPI年增率在6月就已經跌破4%,簡單的計量模型應該都可以判斷未來六個月會在4%以下,通膨高峰已過,升息循環理應告終。如果決策者還停留在下行是暫時的,不排除再升息,或是Data dependent(數據決定),或是直到核心物價年增率降到2%,恐再錯過黃金時機,因為企業經營者不擔心利空,就擔心不確定,以及政府的錯誤決策。

幸好市場目前定價美國7月升的第21碼(至5.25%),就是這波升息循環的終點。依此,台灣央行9月21日的第三季理監事會議,預期重貼現率將維持不變在1.875%,未來半年,亦即今年第四季、明年第一季也是一樣。

現在是開始探詢2024年大環境的時候。從主計總處對2024年的初判,以及整合國際貨幣基金(IMF)、S&P、與國際投行的預測,目前共識是全球兩個霸權對抗的主角美國與中國,明年GDP成長率往下,美國由2.0%變成1.0%,中國由5.0%變成4.5%,而受惠於供應鏈移轉與製造業回流的台灣,在投資成長3%,出口成長4%的假設下,2024年至少會有2.5%的GDP增幅,優於今年的1.61%。

期待2024年「龍騰躍起乘雲歡,祥雲瑞氣聚台灣,2.5%成長率,12.5%報酬率」。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徐秀蘭:能源政策明確 就能拚出產業需要的電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
三引擎催動 金居Q4獲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