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傳打造"去中國化"供應鏈 無陸製零件也能生產

MoneyDJ新聞 2022-09-21 10:20:32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預備「有事(突發狀況)」發生,日本空調大廠大金工業(Daikin)傳出將打造「去中國化(降低對中國依賴)」供應鏈,建構即便沒有中國製零件、也能生產空調的體制,除計畫將核心零件在日本國內自製外、也將要求供應商在中國以外的據點進行生產。

日經新聞20日報導,為了預備「有事(突發狀況)」發生,大金計畫在2023年度內打造「去中國化」供應鏈,建構即便沒有中國製零件、也能生產空調的供應鏈體制,除了計畫將節能相關核心零件在日本國內自製外、也將要求供應商利用中國以外的據點進行生產。因中國清零政策導致封城、加上美中對立引發供應中斷風險,以及考量地緣政治風險,也讓日本製造業「去中國化」動向擴散。

據報導,之前日本企業紛紛將生產據點、零件採購集中至成本競爭力高的中國,根據財務省指出,2020年日本來自中國的進口額達17兆日圓、佔整體比重達26%,其中尤以家電、汽車零件對中國的依賴度高。而大金雖已於2021年將來自中國的零件採購比重降至20%,不過今年因上海封城影響、導致部分產品生產減少,因此為了穩定產品供應,大金研判有必要建構在正常情況時可從中國採購零件、而緊急狀況時可從其他區域進行採購的體制。

報導指出,具體來說,大金將特殊閥門等空調專用零件定位為「風險零件」,原則上除了中國之外、也將建構可從日本或東南亞等多個據點進行採購的體制,大金將要求供應商在中國以外的據點進行生產,且將要求僅在中國擁有據點的供應商在其他國家新設工廠。另外,大金也計劃自家生產節能相關等空調核心零件。在上海封城後,大金已開始利用位於日本滋賀縣的工廠以及馬來西亞工廠自家生產印刷電路板,且也計畫在中國以外的多個據點自家生產馬達。

廣告

降低依賴、本田傳打造"去中國化"供應鏈

產經新聞8月24日報導,本田(Honda)將重組全球零件供應鏈、考慮將中國和其他區域脫鉤,打造「去中國化(降低對中國依賴)」的供應鍊。中國為「世界工廠」、是本田零件供應的主要來源,不過因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中國城市封城,對本田生產造成影響,也迫使本田考慮重組供應鏈,且此舉也是為了應對美中對立、台灣情勢緊繃等地緣政治風險。在中國的部分,本田也將重建其當地供應鏈、持續進行車輛生產。

日媒8月12日報導,馬自達考慮降低對中國零件的依賴度,主因上海等城市封城、引發供應鏈混亂,造成馬自達被迫進行大規模減產。首先,馬自達要求零件供應商增加庫存,且要求在日本等中國以外的據點生產零件。

日企"去中國化" 進駐數10年來最少

日本國內最大信用調查公司Teikoku Databank(TDB)7月22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日本企業的中國事業正迎向「轉角」,之前因中國具備龐大的市場、豐富的勞動力以及低廉的工資,「世界工廠」的魅力吸引日本企業紛紛將生產據點轉向/集中至中國,不過隨著近年來中國工資揚升、加強環境管制,讓身為「出口基地」的優勢降低,加上中國政府「清零政策」引發長期封城,造成業者工廠長期停工、物流/供應鏈混亂,呈現出據點過度集中在中國的風險,且日本政府推動「生產回流(將生產據點移回日本)」措施,也讓日本企業的「去中國化」動向擴散。

TDB指出,截至2022年6月為止,進駐中國(不含香港和澳門)的日本企業家數為1萬2,706家、和前次調查(2020年2月)相比減少了940家,進駐數為過去10年來最少。

(圖片來源:大金官網)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延伸閱讀:

和大Q3營收有望拚高,下半年毛利率好轉

晶片短缺 豐田10月全球產量砍1成;本田也減產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