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11月報捷 示警12月

挾著新機上市的餘威,大立光11月合併營收52.31億元,一舉寫下2020年11月以來的新高,月增,年增的雙成長佳績依然耀眼,不過隨著旺季效應告一段落,客戶需求似有轉弱跡象,大立光認了「12月拉貨動能看起來會比11月差」。

大立光5日依例公布營收,11月營收為52.31億元,交出了連續三個月站穩50億元大關的成績,表現不僅較上月的52.13億元成長0.35%,也較去年同期的43.51億元增加20.22%。

大立光指出,就11月的產品組合言之,以10MP(百萬畫素)產品占比最高,達6至7成,20MP以上產品占1至2成,8MP占不到1成,其他產品占2至3成。

受惠於近幾個月營收拉高的表現,大立光連續二個月累計營收成長率翻正,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437.11億元,僅較去年同期的424.6億元成長2.94%,但卻透露出營運由谷底回升的味道。

■旺季告一段落?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隨新機上市日期走遠,大立光營收的月增幅也一路由9月的14.88%,驟降至11月的0.35%,似乎透露出旺季效應已到了強弩之末的訊息,就連大立光在展望12月時也指出,12月拉貨動能會比11月差。

除了步入淡季外,法人指出,鄭州疫情再起,大陸清零政策形成隱憂,不僅重創中國智慧型手機的銷售,也為手機生產帶來極大的考驗,這對已經步入淡季的手機供應鏈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後續疫情動向仍是產業興衰的重要指標。

■明年還有雙利多

惟展望明年,大立光仍有幾個利多待發酵,其一是新廠的機器設備仍可望如期在明年第三季底移入,將為大立光明年的營運注入新動能。

廣告

針對此新廠的規畫,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在前次法說會中透露,初期暫會以手機為主,不過,未來還會有幾個專案會在此生產,現在已在和客戶合作、設計中,只是量有多少?還要看客戶的接受度。

另一個利多則來自於新應用、新規格的發酵,2023年旗艦機種升級方向初步底定,除了可變光圈、潛望鏡外,預期8P產品也會在2023年變多,高階手機鏡頭的需求有望自明年下半年起飛。另在新應用部分,大立光也有涉獵,除了市場關注的VR鏡頭、Pancake已順利供貨外,大立光也跟進搶進現當紅的Drone(無人機)市場,為多元發展布局的企圖明顯。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當沖降稅三讀 台股添火力
斷鏈+疫情 Q3全球貿易量萎縮
工商社論》數位貨幣監管大突破 美國將立法規範「穩定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