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不用特效的《奧本海默》怎麼拍核爆?諾蘭:我就是要讓觀眾身歷其境
《奧本海默》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編劇,席尼墨菲、麥特戴蒙、艾蜜莉布朗、小勞勃道尼主演,描述「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的故事。
如果沒有那兩顆投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現在的世界可能會不一樣,但在歷史的洪流當中,你永遠無法去評斷對錯,只能讓時間自己給出答案。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一部描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關於領導曼哈頓計劃核心的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的故事,他被後世譽為「原子彈之父」,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卻也引爆了可能毀滅世界的危機。
他從沒想過的是,這顆原本是因為要和德國競爭、角逐的核分裂技術,在長達兩年多的研發過程中,卻遭遇德國投降的窘境,進而迫使原子彈的目標,轉為太平洋戰線中依然膠著的日本,讓日本面臨重大挫敗、無條件投降,使二戰正式結束。
註:本影評無雷,請放心閱讀
奧本海默為了拯救世界,卻可能先毀滅世界
《奧本海默》是一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史詩驚悚片,觀眾將看到一個謎一般的男人,是如何陷入一個自相矛盾的困境——他為了拯救這個世界,必須先冒著可能毀滅它的極大風險。
本片由大導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編劇,這是繼《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之後,諾蘭第二部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3小時的片長也是他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部作品。
本片主演為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以及麥特戴蒙(Matt Damon)、艾蜜莉布朗(Emily Blunt)、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與佛蘿倫絲普伊(Florence Pugh),他們用充滿歷史價值的姿態,詮釋出那個時代下,一些捨我其誰與事與願違的衝擊。
一直以來,克里斯多夫諾蘭的電影,總是將電影這門藝術和說故事的方法推到極致,積極闡述關於非凡英雄以及大膽計劃的史詩級故事,審視並反思極具野心的嘗試的必要性、道德性以及人類的傲慢。
史詩級戰役背後,奧本海默面臨的掙扎與人性考驗
《奧本海默》的故事主人翁是一名傑出的科學家,他研發了改變全世界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代表了人類智慧的總和,也將重新改造人類文明,甚至威脅全人類未來的安危。
「我希望能夠帶領觀眾進入對人類歷史做出最重大改變的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經驗。」克里斯多夫諾蘭說,「不管你喜不喜歡,羅伯特奧本海默是史上最重要的一個人,不管是變得更好或是更糟,他造就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而觀眾必須進戲院看這部電影,才會相信他非比尋常的人生故事。」
回過頭來看,如今原子彈的研發,是人類智慧的勝利,也是無數科學和技術領域日後創新的根源;然而,它也展開了核武國家之間的軍備競爭,對全世界造成重大和毀滅性的後果,並且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內心充滿了全新的生存恐懼。
克里斯多夫諾蘭之所以想要拍攝《奧本海默》這部電影,初衷來自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內心感受到的極大恐懼,因為他們解開了核分裂的秘密、研製出威力強大的核彈,後來甚至研製出威力更強大的氫彈——奧本海默將這種恐懼感稱為「可怕的可能性」。
克里斯多夫諾蘭帶著觀眾回到那不可思議的一刻
他分享,「在進行三位一體核試驗之前,奧本海默和他的工作團隊就面對了一個極小的機率,當他們按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的按鈕之後,有可能會燃燒整個大氣層,毀滅全世界。」
克里斯多夫諾蘭表示,「雖然發生這種事的機率非常小,但是卻沒有任何數學公式或理論基礎能夠讓他們完全排除這個可能性,然而他們仍然按下了按鈕,那是人類史上最非比尋常的一刻。」
他希望帶領觀眾進入那個房間、聽到那些科學家之間的對話,當他們按下按鈕的時候,讓觀眾感覺他們似乎也就在那裡。
「當你仔細想想,那真的是最不可思議的一刻,引爆一顆原子彈的風險是如此龐大。再加上科學、理論、知識,這些我們可以想像的事情,對上將這些抽象概念帶入實際的自然環境和真實世界,進而必須承擔這些抽象概念成為真正的現實之後所造成的後果。」
堅持不用特效的爆炸場面怎麼拍的?
有趣的是,和網路上一直在謠傳的完全相反,克里斯多夫諾蘭並沒有為了《奧本海默》一片,在新墨西哥州引爆一顆真正的原子彈,就為了捕捉到三位一體核爆試驗後,在天空燃燒的熊熊大火和強大爆炸產生的蕈狀雲。
但克里斯多夫諾蘭確實告誡整個劇組,為了符合他一直以來偏愛使用實景特效的習慣,後製過程不能使用任何電腦動畫。
他說,「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三位一體核爆試驗將會是我們必須設法拍攝出來最重要的其中一個畫面。」
克里斯多夫諾蘭堅持,光憑電腦動畫打造這場核爆試驗的畫面,絕對無法讓觀眾感受到真實片段那種令人驚心動魄、身歷其境的恐懼感和威脅感。
那些片段有一種直擊人心的震撼感,幾乎可以觸手可及,而且是一種觸手可及和可以真實感受的驚懼體驗。「所以那是最大的挑戰,找到可以用傳統實景拍攝的方法,呈現出三位一體核爆試驗那種既壯觀又可怕的絕美畫面。」
用實驗嘗試各種拍攝,整個劇組就像是物理教室
一開始,視覺特效總監就進行一連串的實驗,包括將乒乓球用力互相撞擊、朝著一面牆壁潑灑油漆、調配發光的鎂溶液以及更多不同的嘗試,再用小型的數位攝影機以不同的幀率拍攝超近距離的特寫鏡頭,接著,再把這樣的模式,搬到IMAX攝影機的拍攝上。
克里斯多夫諾蘭笑稱,這部電影到底是用什麼方法拍攝片中核爆的畫面,仍然是最高機密,但是拍攝這些鏡頭也算是劇組的「曼哈頓計劃」,而且過程非常好玩,「整個特效團隊都在進行一場規模龐大的科學實驗。」
「我們後來能夠拍出大量的既特殊又私密、既可怕又美麗的畫面,讓觀眾看見,這股巨大的能量可能將如何被釋放出來,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可怕後果。」
《奧本海默》就像是本最鮮活的歷史教科書,在克里斯多福諾蘭獨特的鏡頭語言下,整部電影交織出核子武器背後的殘酷和現實,強大的音效、畫面震撼力有種令觀眾屏息的狂妄,而那醍醐灌頂的深意和生離死別的無奈,更讓人久久不能自己,彷彿時空如漩渦般蕩漾,把你我拉入1945年的洪流中。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奧本海默》:克里斯多福諾蘭用深刻的省思,挖掘原子彈背後最殘酷的掙扎和無奈
「芭本海默」在日本遭炎上抵制?歷史傷痕上撒鹽,刺傷了日本人的心
好萊塢演員工會集體大罷工!這些巨星們所為何事?為什麼他們拒絕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