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陸股風險升溫 法人:從中挖寶

【時報-台北電】大陸市場利空消息頻傳,法人表示,短期內陸股的波動或許會繼續上升,但非所有個股都會下跌,甚至可以其中找到投資潛力且獨一無二的企業,這類公司的市占率擁有主導地位,其絕對估值在當前的價位下將更具吸引力。

今年陸股深受監管政策的陰霾壟罩,但其中有部分的監管舉措並不完全是負面影響。以互聯網平台來說,其監管目標可能是遏止壟斷和寡佔,避免迫使商店簽訂獨家合約,或是採取掠奪性的行銷策略。這一輪監管行動是促進競爭並創造有利於小型企業蓬勃發展的環境,讓不論是B2C或是B2B領域的產品,消費者都能受惠其較低的價格。

雖然某些企業和產業面對較高的不確定性,但與政府重點策略較為一致的其他商業範疇則有望迎來投資機會,像是電動車,及相關綠色能源產業。因有助引領大陸邁向乾淨能源,減少碳排放和汙染所導致生育率下降以及生存環境不佳等種種問題,將有望通過投資增加而受惠。

此外,進口替代亦是大陸重要的關鍵部署之一。進口替代涉及醫療、科技等各產業,其中以半導體別具戰略意義,尤其在美國對電信巨擘華為頒佈禁令後,大陸更致力於提高半導體設計和製造技術。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表示,大陸近期的「能耗雙控」政策再次引起市場震盪,「能耗雙控」即能源消費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雙控,每年全國設定總量目標,再將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執行,今年前八月大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3.1%、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3.8%,實現全年能耗目標壓力大,因此近期發改委督導部分地區重視落實雙控任務。該政策並非近期政策的加碼,而是既定總額框定下,前期消耗過快導致年內額度不足,市場無需過度解讀,反而可利用陸股短線的回跌逢低布局。

類股布局上,消費類股相對看好,前期被疫情壓抑的消費力道有望出籠,建議逐步布局。(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