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興市場債 後市有光

【時報-台北電】在聯準會停止升息與大陸經濟重啟下將更有利於新興市場前景,新興國家央行緊縮貨幣政策將早於成熟市場來到尾聲,法人對好新興市場債後市漸轉趨樂觀,有的法人認為新興市場當地債更具吸引力。

富達國際表示,新興市場債券3月表現良好,當地貨幣債券指數上漲4.1%,表現優於美元計價主權債券的1%和企業債券的0.8%。當地貨幣債券報酬率主要受惠美元走弱、新興市場貨幣走揚及利率下滑所帶動。後市從基本面來看,大陸重新開放有助於提升新興市場基本面,根據IMF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主要成長動能將來自新興市場,新興國家相對於成熟國家經濟成長率有望提升。

從評價面來看,目前新興市場公債與新興市場企業債之殖利率均逾7%且信用利差高於歷史均值具評價面優勢,且美元走弱,有助吸引資金流入新興市場。歷史資料來看,從1990年以來,聯準會停止升息期間,包含1995年、2000年、2006年與2018年,新興市場美元債漲幅都超過1成,因此,富達國際說,對整體新興市場債後市看法是中性偏正向。

富蘭克林旗下西方資產團隊認為,新興市場當地債殖利率在經通膨調整後是具有吸引力,尤其是聯準會停止升息與大陸經濟重啟下更有利於新興市場前景。就點陣圖顯示,今年僅剩下一次升息,預期美國經濟成長將走緩,美元也溫和走弱,加上新興國家央行緊縮貨幣政策將早於成熟市場來到尾聲,預期新興市場當地債殖利率在經通膨調整後具有吸引力。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預期,新興國家資產已充分反映高通膨和央行升息利空,主要國家利率已經或即將到達高點,隨著通膨明顯滑落,當地債匯市的轉多訊號強勁,特別是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看好亞洲疫後的復甦機會,亞洲經濟成長率領先全球,多數國家仍有經常帳盈餘、政府債務負擔低、殖利率普遍高於已開發國家,亞洲債匯資產可作為主要的核心配置。(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惠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