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新增196人染疫不治 創單日新高
(路透安卡拉5日電)土耳其衛生部的資料顯示,過去24小時新增196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不治,創單日新高紀錄,累計病故增至1萬4705人。
此外,過去24小時新增確診3萬1896例,較昨天的單日確診最高紀錄3萬2736例減少,累計確診攀升至79萬7893例。中央社(翻譯)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 台股鼠年封關在即,昨(27)日早盤一度大漲179點,終盤上漲42.60點,漲幅0.27%,收在15701.45點。永誠國際投顧分析師劉良梅表示,有許多台
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包括豐田、本田、德國福斯、福特等各國車廠紛紛關閉部分產線,汽車大廠也陸續透過外交管道向台灣求援。經濟部長王美花昨(27)日邀請台積電、力積電、世界先進、聯電高層協商應對方法。台積電...
疫情衝擊全球一年多,連跨國大企業都擋不住了。知名法國專櫃品牌「歐舒丹(L'OCCITANE)」美國分公司不得不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因為光是房租便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對此,歐舒丹台灣分公司回應,完全不受影響、一切營運正常。
前陣子國際知名作家劉墉,在臉書上披露,自己因穿著防滑設計不足的名牌運動鞋,在過馬路的時候,差點摔倒被車輾過,消基會就表示,希望政府能早日制定一般鞋類防滑標準,確保消費者買到的鞋子,都能真的止滑。現行的國家標準,只針對職場專用,裝有護趾片的安全鞋、防護鞋鞋具,訂定鞋底防滑能力和磨擦係數值規範,而民眾使用率高的運動鞋、布鞋等鞋款,反而不在限制內,上市前也不用送交檢驗,進而導致業者規避,商品資訊揭露義務,希望政府能早日制定一般鞋類防滑標準,確保消費者買到的鞋子,都能真的止滑。(民視新聞/呂中漁 盧柏璁 台北報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戲水暗藏危機 親水步道長青苔孩童摔傷越野跑鞋推出新配色 多款式可選安心登山烏克蘭基輔路面結冰 民眾邊爬邊摔爆笑全都錄
1\. 外資累計買超 5 日的股票 鴻海 (2317-TW)、元大台灣50反1 (00632R-TW)、宏碁 (2353-TW)、友達 (2409-TW)、街口布蘭特油正2 (00715L-TW)2\. 外資累計買超 4 日的股票 鴻海 (2317-TW)、元大
【時報-盤中焦點股】1.台積電(2330):美股重挫衝擊早盤股價一度重跌幅逾2.7%,惟低接買盤積極、月線有撐,600關守住。 2.聯電(2303):業績利多出盡,盤初一度下殺逾8%,所幸50關有守,跌幅快速縮減至4.5%左右。 3.海光(2038):產業面向好、綠能題材護駕,外資連兩日買超,晨盤開低後翻紅逆漲約1.5%。 4.車王電(1533):電動車題材加持,昨外資轉買超60張,今早股價開低走高,衝上71.5元、漲幅近5%。 5.英利-KY(2239):昨外資、自營商聯手買超178張,推升早盤股價開低走高近1.5%。 6.智伸科(4551):今年獲利拚1股本,外資持續買超、昨三大法人聯手大買733張,盤初股價一度逆漲至191.5元。 7.王品(2727):擬斥資25.9億元二度買庫藏股,早盤強勢護盤高漲逾5%,跳上5日線。 8.長榮(2603):缺櫃短期無解,擬重金購4.4萬只貨櫃,股價一度翻紅,相對抗跌。 9.四維航(5608):外資賣超力遞減,晨盤翻紅上漲近2.5%,重返10元、5日線。 10.聯發科(2454):法說會報喜,外資連4賣超,土洋續對作,早盤轉跌逾3%。 11.博晟生醫(6733):兩路並進拚3年內轉盈,上櫃首日剽悍大漲14%,蜜月行情火熱。 12.圓展(3669):近日獲投信偏多操作,晨盤翻紅勁揚逾3%,觸及季線。 13.先進光(3362):遭大立光狀告侵權判決相對有利,晨盤急拉漲停登半年高,上演慶祝行情。 14.亨泰光(6747):布局角膜塑型鏡商機火力全開,19日掛牌來蜜月行情火紅,今日再觸漲停200元,上櫃來已飆漲近一倍。 15.華晶科(3059):電動車題材大爆發,昨獲外資反手買超5477張,晨盤逆勢彈升4%,來到相對高檔。 16.中壽(2823):借券賣出占總成交量過高遭列注意股,早盤隨大盤走跌,丟失周線。 17.凌華(6166):攻MIH自駕電動車+5G智慧工廠,早盤聞訊漲停,躍上10日線及月線。 18.和碩(4938):越南子公司建廠有眉目,三大法人昨轉買超逾1.8萬張,早盤放量漲近2%。 19.宏碁(2353):受惠遠距商機,外資昨擴大買超逾4.1萬張,早盤漲6%、改寫前高。 20.時碩工業(4566):不畏外資連3日賣超,早盤觸及漲停。 21.宏致(3605):四大產品線成長,筆電能見度看到年中,股價先前已回檔,開盤小揚展現抗跌力道。 22.雙鴻(3324):今起執行庫藏股,對抗大盤重跌,成功守在平盤之上。 23.鴻海(2317):美股重跌影響投資人信心,早盤一度跌逾3%,惟三大法人買超相挺,力守120元。 24.統一(1216):迎農曆春節商機,外資連買5日、本土法人加入多方行列,早盤抗跌站穩短均之上。 25.廣宇(2328):車用題材形成護城河,低接買盤強勁,黑翻紅大漲逾5%。
外資出具報告指出,聯發科 (2454-TW) 現今庫存水位健康,並無庫存調整疑慮,加上非手機晶片業務成長動能強勁,預估聯發科今年營收將衝破 4000 億元,挑戰賺四股本,同時上調目標價,其中,港系外資最高上看 1200 元。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高端骨科醫材廠博晟(6733)今日以承銷價每股28元掛牌上櫃,今蜜月行情熱,漲幅逾15%,股價最高達32.5元。 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表示,博晟創下成立四年即獲准上櫃之佳績,未來博晟將持續推進硬骨、軟骨雙再生平台研發進程與全球商業布局,短期目標透過BiCRI產品挹注穩定現金流、中長期目標則透過授權模式搶攻國際市場!除業務有機成長外,博晟也計畫透過技轉或授權等方式強化產品組合與競爭力,締造策略性成長。 博晟旗下擁有專注軟骨的「兩相軟骨修復植技術(BiCRI)」與硬骨的「骨生長因子(OIF0」兩大再生技術平台,其中兩相軟骨修復植技術(BiCRI),根據臨床數據驗證,術後六周BiCRI首發產品有效減緩膝關節疼痛問題,三個月改善症狀,有效恢復運動功能、改善生活品質。該產品已由臺中榮民總醫院完成臺中衛生局核價程序並取得自費價格,目前正加速拓展全國據點布建。此外,博晟持續耕耘歐美市場,預計於今年Q2向美國FDA申請醫療器材臨床試驗許可及歐盟申請上市許可,同時持續洽談全球合作授權機會;針對大陸市場,博晟已成立山東博升生物技術全資子公司,並與磐升生物工程集團合作,以加速大陸取證與商業化推廣。 另外,在骨生長因子(OIF)方面,博晟目前擁有兩個產品,分別對應開放性脛骨骨折(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BiG-006)之適應症,其中BiG-001已取得美國FDA有條件核准執行一/二期臨床試驗許可;BiG-006也預計於今年Q1申請美國一/二期臨床試驗許可,待取得後將陸續向TFDA申請醫療器材臨床研究許可,並持續洽談全球合作授權機會。此外,博晟策略性投資Osteopharma並取得43.28%股權,目前Osteopharma正在日本進行OIF的骨折不癒合一/二期臨床試驗,其試驗結果之共享將有利於加速OIF的全球授權。
內政部統計處最新公布資料顯示,去年全台房屋買賣移轉棟數為 32.6 萬棟,年增 8.76%,創近 7 年以來新高;法拍市場也增溫,依據內政部資料,去年全台拍賣移轉量 5269 棟、年增 3%,六都中法拍移轉量最大為新北市。
[新頭殼newtalk] 台股一月前段靠著權值股王台積電領軍發威之下,加權指數一路自14732.53點衝至最高16238.46點,但近日台積電在爆量衝高後進入震盪盤整,指數也隨之「走下山」,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台股一直以來由台積電獨撑大局,被大家視為一個人的武林,但過往被視為晶圓二哥的聯電未來格局與空間可能不輸給台積電。 謝金河表示,27日有兩家公司召開法說會,都端出了令人驚艷的成績單。其一是聯發科第四季營收964億元,比第三季的972.74億元略少,但稅後純益149.5億元,比第三季的132.51億元高,EPS9.35元,全年EPS25.81元,寫下歷史新紀錄。 謝金河接著指出,聯電第四季財報更令市場驚喜,聯電第四季營收452.96億元,只比前一季多4.26億元,但浄利112億元,比第三季多賺21億元,單季EPS0.92元,這比市場預期的0.4到0.5元高出許多,最重要的是毛利率拉升至23.9%,這兩年聯電毛利率從11%上下拉升至接近24%,這是聯電重要的質變與量變。 謝金河提到,最近歐美日紛紛對台灣施壓,希望台灣增加量產解決車用半導體缺貨的問題,車用半導體以8吋廠成熟製程為主,這些年,聯電自知在先進製程已不再是台積電的對手,於是回頭鞏固成熟製程,也不再投資新晶圓廠,資本支出及折舊也大幅下降,毛利率逐漸拉高。這次法說會公布的第四季財報令市場睜大眼睛看,聯電四個季度淨利,從22.06,66.8,91.06到112億元,毛利率及淨利潤逐季走高。 以當前成熟製程吃緊的狀況來看,謝金河認為,今年聯電的EPS很可能從3元起跳,未來格局與空間可能不輸給台積電。如果今年聯電配息拉高一倍到1.6元,股價反應20倍到30倍的本益比,聯電市值如果挑戰一兆台幣,那麼股價可能有挑戰80元的潛力,也許農曆新年後,聯電的表現會比台積電更吸睛。 他研判,經過這場法說會,可能會有愈來愈多的外資機構調高聯電的目標價。從一個人武林的護國群山效應,台股的基本面力道十分強勁,第四季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可能令人驚嘆,這個基本面強度值得大家注意。更多新頭殼報導內湖夜櫻季、陽明山花季取消 柯文哲:透過旅遊警示控制人流做空機構嘲買GameStop股票是受騙者 慘遭美國鄉民與馬斯克聯手軋上外太空
【時報-台北電】貨櫃航運市況從2020年第二季強勁復甦,長榮(2603)2020年啟動三波造櫃計畫後,因2021年市場需求持續暢旺及缺櫃短期仍無解,27日董事會宣布再度購買8,500個新造貨櫃及規劃之後再採購4.4萬個貨櫃。 長榮27日董事會公告三大事項,第一項為長榮旗下子公司「長榮香港有限公司」向CXIC Group Containers Company Limited依據市價,購買8,500個新造貨櫃,合計達4,541.4萬美元(約新台幣12.7億元)。 此外,因應汰舊換新及業務需求,長榮及旗下兩家子公司「長榮香港有限公司」、「青標海運公司」合計三家計畫採購各型貨櫃4.4萬個貨櫃,貨櫃價格及交易相對人待詢價及簽約完成後才會發布。 此外,長榮27日也宣布股東會將在2021年5月31日召開。 事實上,長榮2020年從2月21日開始已陸續進行三波的造櫃及買櫃計畫,合計已購入45,300個貨櫃及5,500個特殊貨櫃,但仍無法解決市場需求。 貨櫃輪長榮及陽明近期股價走軟,與基本面不同調,法人指出,主要為兩家公司2020年辦理ECB陸續轉換並賣出,龐大賣壓出籠所致,其中長榮已轉換31.66萬張,陽明已轉換59.5萬張,預計尚有一半的未轉換完畢;至於未有ECB干擾的萬海股價表現優於陽明及長榮。 在產業基本面上,貨櫃航運市況仍持續緊俏,短期運價將隨著農曆春節後見低點後走揚,依據歷史經驗每年季節性由淡轉旺漲幅有兩成,再加上5月為美國線合約價換約,預計優於2020年七成到一倍,美國線占營收比重超過四成的陽明及長榮2021年5月以後的單月合併營收年增率將有不錯的表現。(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王淑以/台北報導)
昨(27)日美國聯準會(Fed)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並警告美國經濟正在放緩,即便蘋果等科技大廠財報優於預期,不過恐慌心態仍拖累美股3大指數全面走跌,跌幅均超過2%。今日台股也難逃大跌命運,加權指數跌幅最大來到300點,台積電也跌破600大關,法人認為,近期市場觀望心態將愈來愈濃,量能縮減情況下,台股漲勢恐將受到壓抑。
【時報-台北電】個股重大訊息: 1.華新科(2492):買500張庫藏股護盤。 2.胡連(6279):今年營收看增雙位數。 3.旺宏(2337):去年獲利增逾七成。 4.晶心科(6533):攻進5G,今年業績再衝高。 5.智易(3596):訂單遞延,Q1淡季不淡。 6.亞德客-KY(1590):大賺2.5個股本,今年續旺。 7.大銀(4576):去年EPS估逾1元。 8.博晟生醫(6733):兩路並進,拚3年內轉盈。 9.瑩碩(6677):攜手陸藥廠,攻精神科藥物市場。(編輯整理:柳繼剛)
【時報-台北電】氣動元件大廠亞德客-KY去年第四季EPS高達8.37元,創單季新高,去年EPS攀升至25.63元,改寫歷史新高。亞德客今年營運成長來自大陸自動化設備、5G相關產業,6、7月線性滑軌年產能會從上半年人民幣5、6億元拉升至7、8億元,今年產出含亞德客內需使用部分可達人民幣5、6億元,今年營收及獲利優於去年。 近期鋼鐵等原材料價格飆升,亞德客表明會從提升內部效率著手,不會調漲報價。法人預期,只要全球疫情沒有惡化,亞德客今年營收年成長二成,EPS挑戰30元,雙雙改寫歷史新高,部分外資在27日法說會前已將目標價上調至1,700元。不料今(28)日大盤大跌,亞德客今日大跌40.0元而以1140.0元開出,最低曾跌落至1090.0元,目前呈大跌走勢。 亞德客2020年因大陸自動化設備、5G相關產業及電池等產業訂單激增,2020年第四季合併營收人民幣12.39億餘元、營業毛利6.23億餘元,毛利率從前年同期39.0%回升至50.29%,營業利益3.97億餘元,認列匯兌收益6,400萬元,稅前淨利近4.71億元、稅後淨利近3.64億元;折合新台幣計價,去年第四季合併營收近53.9億元、營業毛利近27.11億元、營業利益17.27億餘元、稅前淨利近20.48億元、稅後淨利15.82億元,EPS高達8.37元,創單季新高。 亞德客2020年合併營收人民幣44.65億餘元、營業毛利22.1億餘元、營業利益近13.95億元,全年認列匯兌收益0.81億元,稅前淨利近14.83億元、稅後淨利11.32億餘元;折合新台幣計價,去年合併營收191.03億元、營業毛利近94.53億元、營業利益59.62億餘元、稅前淨利63.42億餘元、稅後淨利近48.44億元,EPS從2019年14.42元攀升至25.63元,締造史上新高。(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沈美幸)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今(28)日宣布與國際認證公司UL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深圳龍華園區成為「零廢園區」示範基地,強化供應鏈環境管理合作。未來結合UL管理及認證系統後,龍華園區廢棄物管理將雲端數位化,可即時掌握各種廢棄物產出量及轉化率,進行追蹤改善。 鴻海今年以來股價漲勢強勁,26日觸及125元、創2011年2月中以來近10年高點,短線漲幅達36%。近日股價高檔震盪,今(28)日受調節賣壓出籠影響,開低走跌4.07%至118元,早盤挫跌逾3.5%。不過,三大法人持續敲進,本周迄今買超達3萬4795張。 鴻海有鑒於近來「工廠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已成為電子產業供應鏈重要課題之一,為加強全產業鏈的環保減廢管理,主動推行一系列永續發展的關聯措施,致力於環境、社會及治理(ESG)落實與優化,逐步構築「EPS+ESG=永續營運」思維。 鴻海此次將固廢納入環保管理作法,依據UL2799廢棄物零填埋標準,將2.3平方公里大的龍華園區導入UL系統、進行廢棄物管理資訊化,透過量化系統落實減量依據。UL將協助鴻海逐步落實全集團系統覆蓋,實現廢棄物管理資訊化,最終實現「零廢園區」目標。 同時,此次鴻海與UL的合作備忘錄將涵蓋供應商夥伴,以確保公司與客戶產品能達到業界最高的環保規格。集團內中央採購供應商管理部門亦已據此合作框架,在本月召集供應商進行系統培訓,加快「零廢園區」推動腳步。 鴻海指出,在導入系統覆蓋後,會按照產品製程工序訂定不同的「零廢目標」。首先要求組裝製程的單位及法人,在首年就達到90%的轉化率標準,後續逐步提升、並擴及其他機構加工製程,朝向全面「零廢園區」目標邁進。 鴻海董事長特助洪榮聰表示,集團在環境保護的角色已從追隨者演變為開創者,會持續與客戶及技術領先的環保機構開展前瞻合作計劃。此次與UL合作是個開端,將憑藉UL豐富的廢棄物系統管理經驗,把龍華園區打造成「零廢示範廠區」,再複製推廣到全球各廠區。 UL全球高級副總裁Alberto Uggetti表示,鴻海對廢棄物管理的實踐經驗,將為電子產業及其他企業提供寶貴參考,為其他企業指明方向。UL將幫助製造商和採購商,以更環保的方式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並做出更明智的環保採購決策。 鴻海表示,集團後續還會推出更多綠色生產及智慧製造相關的環保專案,將邀請供應鏈夥伴、客戶、員工一同參與,逐步建立集團在綠色製造的軟實力,成為集團下階段成長的新動力之一。
【時報記者沈培華台北報導】聯電(2303)去年獲利創14年新高,每股純益2.42元;聯電今年第1季持續樂觀,產能利用率將達100%,營收可望再挑戰新高。但美股周三大跌,聯電美國存託憑證(ADR)跌6.96%,聯電今跳空開低3.6元為51.2元,跌幅6.57%,隨後跌幅略收斂至約為5%。 聯電法說會釋利多,但聯電ADR收9.23美元,跌0.69美元,跌幅6.96%,換算每股為台幣52.39元。聯電周三收在54.8元。 聯電去年歸屬母公司淨利291.89億元,創14年新高,每股純益2.42元;聯電今年第1季接單持續暢旺,本季營收將再創新高。 聯電對於今年晶圓需求展望樂觀,隨著全年晶圓代工產能預估持續緊俏,聯電接單將持續強勁,並將持續受惠漲價效益,加上28奈米占比持續提升,毛利率也將優於去年,營收將再創新高,本業獲利增幅可望更為強勁。 公司指出,穩定的需求將使今年第1季晶圓出貨量及美元計價的平均售價都將進一步成長,預期出貨量將季增2%,美元平均售價揚升約2%至3%,產能利用率將達100%,毛利率將攀高至25%。 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周三於法說會表示,去年美元營收成長26%,營業利益也大幅增加,顯示8吋及12吋廠的高產能利用率及產品組合優化的成效,尤其強化12吋晶圓產品組合,使得28奈米製程業務大幅增長。 據聯電統計,去年第4季28奈米製程比重攀高至18%,與65奈米同為比重最高的製程技術;去年度28奈米製程比重自2019年的11%攀升至14%。目前包括28奈米、40奈米等所有產能均滿載,今年28奈米貢獻將持續提升,營收占比可望進一步攀升至25%。 展望今年,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表示,晶圓代工價格仍有上漲空間,預估今年ASP將成長4-6%;對今年晶圓需求展望樂觀看待,主要動能來自智慧型手機、遠距應用及車用電子等,將帶動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 為滿足強勁需求,聯電今年資本支出將達15億美元,較去年10億美元大增50%。其中,85%的資本支出將投入12吋廠,15%的資本支出投入8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