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德7月PPI年增37% 創紀錄

【時報-台北電】在能源價格急速飆漲的情況下,德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在7月年增37.2%,是1949年政府開始統計以來最大年增幅,加重德國通膨壓力,經濟前景更加堪憂。

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PPI繼5月年增33.6%後,6月年增幅擴大至32.7%,7月又擴大至37.2%。與6月相比,月增幅5.3%,也創下歷史新高。

資料顯示7月德國能源價格年增105.0%,是加速PPI上漲的主因。俄羅斯縮減天然氣供應造成7月德國天然氣價格年增163.8%,電價也年增125.4%。排除能源價格後,7月PPI年增14.6%。

除了能源價格飆高之外,其他商品價格也全面上漲,例如金屬價格在7月年增24.1%,消費性非耐久財價格年增16.2%,消費性耐久財價格也年增10.9%。由於PPI被視為重要通膨指標,因此7月數據令外界擔心德國難以擺脫高通膨。

德國7月通膨率達到8.5%,與歐元區通膨率8.9%不相上下。許多專家擔心德國在疫情期間實施的大眾運輸補助及燃料稅減稅優惠將在8月底到期,屆時通膨率可能衝上9%。

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索韋恩(Ralph Solveen)認為,今年下半德國通膨率衝上9%可望達到頂點。他表示7月PPI排除能源價格後僅較6月增加0.4%,透露通膨壓力已有趨緩跡象。

但他仍警告明年勞工薪資調漲恐怕再度助長通膨壓力,因為「企業會將多餘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德國政府在4月曾預期今年通膨率約在6.1%,接下來在10月12日發表最新經濟預測時可能上修年度通膨預期。

今年以來俄羅斯縮減天然氣供應造成歐洲能源危機,再加上全球供應鏈混亂遲遲未解,而大陸堅守清零政策又讓上游缺貨問題雪上加霜,皆對德國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已造成國內生產毛額(GDP)在第二季零成長。(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