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半導體展登場 吳田玉:台灣半導體該扛什麼責任「腦筋要清楚一點!」

國際半導體展6日登場,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今(5)日出席展前記者會,他表示,半導體產業歷經30多年成長循環,自2010年升級到PMP(People-Machine-People)後,隨機器間協作增加,將轉變為PMMP,包括機器人、AI、電動車、先進駕駛輔助、新能源等等,將推升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突破1兆美元。

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今(5)日出席展前記者會,他表示,半導體產業歷經30多年成長循環,自2010年升級到PMP(People-Machine-People)後,隨機器間協作增加,將轉變為PMMP。(圖/記者侯冠州攝)
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今(5)日出席展前記者會,他表示,半導體產業歷經30多年成長循環,自2010年升級到PMP(People-Machine-People)後,隨機器間協作增加,將轉變為PMMP。(圖/記者侯冠州攝)

吳田玉形容半導體是自我調節的正循環,兩大驅動力是規模與創新,當有規模成本降低,售價往下調,這是正向的,量增加後因為錢多投資更多,創新更有原動力,有了創新應用面的價值,帶來人類生活的價值也更高。

他認為,這樣的循環過去40年沒有改變,但改變的是地緣政治,把規模區域化分割,規模變小成本也增高,對量的正循環是負面,不過業界應該還會回歸創新,如AI。未來十年應該會有區域政治引導的成本增加與區域性分隔,業界希望同心協力提出更多創新。

回顧過去,吳田玉也說明,觀察半導體產業成長循環,1990 年代 PC時代,而後全球走向人機協作 PM(People-Machine),2000年代手機誕生,強化了人與人間的連結,進到PP(People-People),以人為本,但過去幾十年被打破,進到PMP(People-Machine-People),但在大數據、AI、自駕等趨勢下,以後裝置大量將轉為PMMP。

他舉例說,以自動駕駛應來看,要面對旁邊400輛車,若要交給機器來做,就要擬人化,機器要擬人化就是要有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跟觸覺。又像007電影,很多都變成真的。

廣告

吳田玉進一步解釋,現在生成式AI有記憶與邏輯,要有整合還要連結五感,傳輸要更快、AI大腦容量要更大更快,才能處理不一樣象限的感覺,這就變成半導體的正向循環。

他也認為,未來半導體新世代,每個國家、區域和企業都會想盡辦法創新,以價值出發,不再受限人與人之間的介面,一但打開後,數目變得非常多,想像空間也大。因為以往所有電子產品都圍繞 Human need,以後是根據 need。半導體過去60年沒讓大家失望過,每10年成長3到5倍的裝置量,未來10年要機器與機器協作更多,老新舊的「材料」都會被消化掉。

「年輕的時候喜歡看機會,不太想責任,年紀大的時後想到機會,會花更多時間來想做這件事會不會後悔,要扛什麼責任」,吳田玉也有感而發,台灣半導體已經夠成熟,看2030年、2050年機會時,要想到業界要扛什麼責任,淨零、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與循環經濟,這不是嘴巴說說,在每個環節都要想到正價值與負價值,「腦筋要清楚一點!」。

延伸閱讀

應材余定陸:2030年半導體產值突破1兆美元 要「解鎖」機會有5大挑戰

日月光投控攜20供應商宣示減碳目標 12家最佳供應商南電、臻鼎等入榜

日月光集團辦社會創新競賽 獲獎提案合作盈餘2成回饋社會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呂俊儀:資深財經媒體工作者,曾任採訪團隊主管,專訪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歷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記者會等大事件,堅持產出最專業、富有洞見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