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廠新南向投資年逾10億!重要中間財產地移轉,人才、水電供應成新挑戰

近年來,台商受到「去中風險化(“de-risk” from China)」風向轉變的影響,赴新南向國家設廠已漸成潮流。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22 年台商製造業赴新南向六國投資的總額共計超過 10 億美元,其中以越南(4.3 億美元)、泰國(2.4 億美元)最高。新南向設廠潮的現狀與趨勢為何?工研院今(25 日)舉辦產業趨勢研討會,分析供應鏈重整的進程與未來。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吳佩玲指出,近年台商新南向布局主因為「供應鏈移轉及客戶要求」、「美中貿易競爭」及「運用投資及關稅優惠政策」等因素。

吳佩玲表示,2023 年因全球總體經濟局勢不明朗,預計南向六國總體貿易與投資展望為較為保守,但在長期具成長潛力的行業與相關技術,如電動車、淨零減排/綠色能源、人工智慧、數位轉型等,仍是熱門的投資焦點。

台灣電子業及 ICT 發展成熟,在車用、半導體或消費性電子服務平台及相關軟體亦被各國廠商視為重要的技術夥伴之一。

2023 年前八月台商製造業赴主要六國投資總額共計 9.88 億美元,於越南投資佔比約48%,排名第一,泰國、馬來西亞分別以 18%、15% 次之。投資額較去年同期增加145%,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度前八月投資額已超過去年整年。

商益 / 劉家瑜攝
商益 / 劉家瑜攝

台商製造業赴南向六國投資金額

台商製造業赴南向六國投資金額

單位:億美元;資料來源: 經濟部投審會;劉家瑜製表

台商近兩年布局地仍以鴻海最為積極,除在越南電子組裝製造、在印度手機製造外,在馬來西亞與當地業者合資設立晶圓廠;另分別與印尼及泰國國營企業合資電動車製造。

廣告

電子六哥皆有在越南進行代工(EMS)製造,鴻海、和碩、緯創、仁寶皆在印度進行手機組裝製造;廣達及英業達在泰國布局生產基地。

吳佩玲指出,目前台商在東南亞的佈局模式,已從單一點投資,轉變成考量產業鏈上、中、下游的整體佈局。此外,不只中小型企業有興趣,大型企業也陸續加入投資行列。

由於供應鏈難以自給自足,需要靠大量原物料進出口或在地供應商支援,除了考量個別設廠問題,也開始考量「鏈」的移動和模式為主。

商益 / 劉家瑜攝
商益 / 劉家瑜攝

越南:網通、筆電等電子業者首選

越南早期主要以紡織、食品等傳統產業為主,近年來因具有多項貿易協定,三星電子帶動手機零組件前往設廠,電子產業聚落相對完整,且北越、中國有一日供應鏈的優勢,故為台廠電子業者首選,尤以網通、筆電為主。

越南整體基礎建設緩步上升,但土地及勞動力成本因需求度高而成長快,人力和電力的問題是企業投資越南需要注重的議題。

越南除以落實綠色增長、循環經濟等永續發展面向,以推動越南邁向低碳經濟成為淨零排放國我為方向外,並持續推出推動外國投資的解決方案。

商益 / 劉家瑜攝
商益 / 劉家瑜攝

泰國:開放外勞、投資優惠多元、外資可取得土地所有權且基礎水電相對完善

泰國開放外勞、投資優惠多元、外資可取得土地所有權且基礎水電相對完善,故近期 PCB 及電動車產業也開始前往布局,拉抬上下游業者前往,但應布局時間過度集中,預期未來廠商需要注意未來工程團隊、建廠材料、人力及電力的運用及來源取得。

泰國 2022 年底宣布五年的國家投資戰略,針對生物科技和電動車等多個領域提供長達 13 年的免稅期,帶動外資投資電子、食品加工與汽車等產業,特別是電動車供應鏈。

近期因為台廠金像電、欣興、華通等投資下,2022 年台灣超越中國成為泰國第二大外資,推動該國朝向全球第三大 PCB 新鏈目標前進,預期未來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布局亦將持續進駐泰國。

商益 / 劉家瑜攝
商益 / 劉家瑜攝

馬來西亞:產業結構完整、人才素質佳

馬來西亞受惠產業結構完整,成為東協半導體封測新重鎮。由於人才素質佳,語言溝通差異小,因缺工問題,投資企業多以自動化設備為主。

馬來西亞為吸引更多外資,於 8 月公布 2030 年新工業大藍圖(NIMP 2030),致力於改善產業人才培育、產業數位化及經商便捷性。

商益 / 劉家瑜攝
商益 / 劉家瑜攝

印度:為市場就地打造生產重地,現行法律和稅收體系較為複雜

印度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市場,生產 iPhone 全球市占率由 2%(2019年)可望升至 7%(2023年),令鴻海、和碩等代工廠業務也同步成長。

印度現行法律和稅收體系較為複雜,基礎建設仍待優化.對企業布局挑戰較高,但因市場龐大,當地需要長時間經營才能取得落地優勢,故有意進入印度之業者,建議先在當地經營據點及培養人才。

印度於 2022 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公告「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生態系統發展計畫」、資通訊產品(I Hardware)的生產鏈結獎勵計畫(PLI)2.0,並於 2023 年 8 月 3 日公告,預計未來電腦相關等電子產品將由自由進口改為限制進口,可見政府大力推動半導體及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產品在地化生產。

商益 / 劉家瑜攝
商益 / 劉家瑜攝

其他:菲律賓、印尼

菲律賓主要優勢在人力資源充沛,但文化接近於歐美,為破碎島國,故運輸主要以船運為主,因基礎建設不佳,故當地企業運營成本相對較高。

菲律賓持續推行各種政策以及法令修改,以利刺激國內活動,而吸引外商投資可促進菲律賓經濟及基礎建設發展,預期仍為小馬可仕政府的主要推動方向。

商益 / 劉家瑜攝
商益 / 劉家瑜攝

印尼因應減碳趨勢及產業轉型,近年積極發展電動車產業,除了提供相關生產補貼之外,亦持續強化其資源限制法令,繼鎳礦原料後,2023 年 6 月實施鋁土礦出口禁令,致力打造本地產業生態圈。

結論:

全球各品牌的供應鏈已採取不同生產基地,銷售不同市場之多點供應策略,並透過區域中心調度,彼此支援,達到分散風險之目的。而未來重要中間財的所在地將為供應鏈重整的重點。

台商製造業目前首選國為越南,越南因勞動力相對便宜、鄰近中國大陸,且廣泛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等,故在美中貿易衝突下成為電子業台商首波移轉的重要基地,主要遷往的產業以網通、筆電等電子製造業為主。

泰國因投資優惠規定明確,且可允許外國投資人購買土地及合法聘用外勞,因此為台商評估的重要基地,如 PCB 因用地大、所需工人較多,故開始大舉往泰國進行布局。但應布局時間過度集中,預期未來廠商需要注意未來工程團隊、建廠材料、人力及電力的運用及來源取得。

南向投資布局當前目的為分散生產風險,長期而言應著眼當地持續成長的內需市場,建議企業將東南亞據點作為持續拓展新興區域市場的練兵地,掌握國際情勢及貿易協定及排他限制狀況,掌握先機。

由於品牌客戶就近供應市場需求,未來可能墨西哥設廠服務美國市場,在中國設廠服務中國市場,印度設廠服務印度市場,但是每一個點都不大,未來設廠變得滿地開花。

核稿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供應鏈重組:首次由「印度製造」iPhone 先行上市;產銷重鎮由中轉印?
蘋果去中化新進程?傳鴻海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15!
蘋果加速產線去中傳和碩打算在印度蓋第二座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