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股市》端午前台股量縮,節後多空再戰年線、留意資金板塊移動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股在6月的第一周,周線收黑,年線成為多空角力指標,端午節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台股成交量不到1000億元。量縮成為台股在端午後能否再力守年線的隱憂。從評價面來看,受到貿易戰等情勢影響,科技股明顯承壓,在盤面資金板塊挪移下,傳產類股本益比有被拉高的跡象;也因此,未來也需留意,如果貿易戰出現緩解,市場資金板塊重新挪移可能對傳產股價帶來壓力。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貿易戰僵局延續,3000億關稅課稅議題與華為禁令事件發展,仍是牽動近期盤面的重要因子,受到市場對科技股信心不足、面臨季線壓力,以及等待6月17日3000億元公聽會與6月底G20川習會是否會面等消息明朗前,台股可能持續震盪打底。

廖哲宏表示,現階段,雖然科技股持續面臨不確定因素影響而出現波動,但在市場修正同時,卻也帶出其他機會。從貿易戰和華為禁令事件發展來看,美中角力雖尚未有定論,卻反而為台灣科技業帶來更多新機會,這些利基包括:產地移轉、品牌競合與加速非美供應鏈採用,轉單效應正在逐漸發酵並且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表示,貿易戰發展至今,台灣供應鏈已明顯感受到華為轉單效應,過往使用美系半導體、光通訊、零組件者皆在今年初開始紛紛找尋台灣品牌或是請台灣製造業進行代工,挹注台灣科技業更多的成長動能。

在電子部份,廖哲宏表示,5G、物聯網等仍具長期成長趨勢。其中,在5G發展方面,可持續關注受惠5G基站與5G終端發展所帶來的契機,包括:銅箔基板、ABF載板、散熱、晶片、天線及檢測等族群都有望受惠。

在非電部分,鍾安綾則表示,由於紡織及電動腳踏車等內需相關族群,較不受貿易戰影響,仍具成長利基及投資吸引力;不過,由於這些內需族群成長動能仍與跟消費力有關,因此接下來,仍需要關注下半年景氣變化以及市場需求端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