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晶稱台灣發展太陽光電無土地問題,估2028年進入量子電池時代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元晶(6443)董事長廖國榮指出,台灣發展光電救地球是很好選擇,台灣沒有土地問題,太陽能技術是等比級數成長,成本是等差數列下降,並以「太陽能摩爾定律」及太陽能「量子電池」開發兩大論述主軸,預期鈣鈦礦疊加TOPCon被認為有機會於2028-2030年量產而成為太陽光電市場主流產品。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及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即將於10月2日登場,今天下午舉行展前記者會,廖國榮作以上表示。
廖國榮指出,2004年聯合國全力推動ESG概念以來,降低地球暖化與發展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使用。全球太陽能電力系統累計裝置量由2004年的2.8GW成長到2023年的1676GW水準,成長600倍,所產生的電力佔世界電力總需求約7%,預估2035年將超過20%。
廖國榮指出,太陽能電力蓬勃發展主要為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大幅提升,使得成本不斷下降,在世界主要電力市場已達到電網平價。
另外,2023年地球表面溫度比工業革命時期上升1.63度C,今年更創造出連續15個月打破紀錄的高溫,2023年全球碳排放量雖仍上升,但只上升1%,這完全歸功於發展太陽能與風能。
廖國榮進一步指出,預估10年後光電轉換效率將達到39.5%,比2024年成長60%,主要為技術成長很快推升成本不斷下降,電力成本每隔十年就會有一次大躍進,2004年轉換率約14%,2024年達到17%,進步幅度超過兩成;2024年達到24.5%,進步幅度更比2014年超過40%。
廖國榮說,2004年開發的是鋁背面電場太陽能電池,2014年轉為鈍化射極與背面太陽能電池,2024年開始為穿隧氧化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是採用N型矽晶片,相較之前都採用P型矽晶片技術提升,是進入量子電池時代。
廖國榮強調,台灣發展太陽能沒有土地不夠問題,其實採用TOPCon太陽能電池每公斤土地以70%覆蓋率計算可裝置1.4MW的太陽能電力系統,因此以一個271.8平方公里大小的台北市,就可裝置40GW太陽能電力系統,每年可提供565億度電力,約等於3.5座核三廠發電量。
透過光電效率提升,光電業者期望2030年時每公頃土地裝置量可達到2.25MW,增幅達60%,因此土地稀少不必然是發展太陽光電的瓶頸。
他也以太陽能摩爾定律來說明,廖國榮說,台灣發展光電救地球是很好選擇,技術是等比級數成長,成本是等差數列下降,預期鈣鈦礦疊加TOPCon被認為有機會於2028-2030年量產而成為太陽光電市場主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