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央行第六波管制 首購族免煩惱、換屋交屋族要多出自備款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中央銀行今(13)日下午召開今年第2季理監事會議,祭出第六波信用管制,將特定地區第2戶貸款成數上限降為6成,但並未擴大管制範圍,也沒有下修豪宅的總價認定標準。多數房地產業內人士認為,首購族不用過於擔憂,不過,央行此舉也代表新政府房市政策取向的意義。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將第二套房貸降低貸款成數到6成,直接受影響的將會是換屋族與交屋族,換屋族需要想辦法多準備自備款,已經有聽聞買方說要確定央行政策才要換屋,不過若是幾年前買預售屋的民眾,名下還有房貸的客層,近期交屋時可能就容易出現資金缺口,不是想辦法補上額度,就是繳交45%的房地合一稅換約。

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利率的調整除了牽動房市外,也影響總體經濟的發展,因此單純以調控房市為目的,並不適合從利率下手,加上國際上的升息循環已邁入尾聲,國內的通膨情勢也較先前緩和,所以本次央行利率不變,符合各界預期;但由於國內行庫的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高,且為防範景氣過熱,央行睽違一年端出了第六波信用管制,展現出對房市「居高思危」的示警意味,也為後續市場投下降溫變化球。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本次央行下調六都及新竹縣市的第二屋貸款成數,上限從7成壓縮為6成,對市場具有抑制作用,但由於管制區域未擴大,因此資金有可能轉往非管制區佈局,也由於本次管制僅對想買第2屋的七都置產族影響較大,新青安申辦主力的單一自住客,並非政策抑制的對象,所以首購族毋須過度擔憂。

廣告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回顧央行在2020年12月開始新一輪的房市信用管制,而且季季出重拳,一直到2022年才以升息取代信用管制。而這次央行繼去年6月後,再度祭出第六波的信用管制,壓縮七都第二戶以上住宅貸款成數,並調升存準率1碼,其實了無新意,對市場降溫極其有限,甚至進一步扭曲正常換屋需求,而且高價住宅限貸門檻不調整合理建築規劃。

黃舒衛分析,新青安的原意是補貼首購族進場,但是重新點燃的成屋買氣激出預售市場的比價效應,再加上預售屋付款的彈性,不但吸引自備款不足的自住買方進場,更成為置產抗通膨、投資買盤大開槓桿,把預售屋當成金融期貨操作的新樂園,引發諸多市場亂象。

黃舒衛指出,預售不涉及房貸、授信問題,因此即便央行下藥再猛,在完工前根本都不受央行信用管制牽制,所以目前檯面上的信用管制工具不但不是房市降溫的解藥,甚至因為對於成屋市場的過份壓抑,將使熱錢、剛需流向預售市場的趨勢更為擴大,銳化房市價量膨脹的領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