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碳排放?和空污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您我需要減少碳排?

提到空污,您最先想到的是什麼?細懸浮微粒(PM2.5)紫爆?灰濛濛的天空?還是戴口罩的日常?排放大量灰煙的煙囪?您也許知道燃煤電廠、交通運輸、石化、鋼鐵等產業造成空污危害人體健康,但煙塵之中還有您看不見的「碳排放」,這些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助長氣候變遷,對您我身處的地球家園造成更深遠劇烈的衝擊。

2022 年初,一份針對全臺 82 個鄉鎮市區的空污調查指出,在過去 4 年的空污季(每年 11 月至隔年 2 月),平均 PM2.5 最高濃度皆超過 35μg/m3(高於聯合國標準 5μg/m3),更因氣候、地形、產業等因素,使污染物質多全集中在彰化縣以南地區,嚴重影響當地空氣品質!

2017年,綠色和平行動者在臺中倡議淘汰燃煤電廠。臺中火力發電廠為全球最大的燃煤電廠之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不僅威脅人民健康安全,也衝擊氣候與環境。
2017年,綠色和平行動者在臺中倡議淘汰燃煤電廠。臺中火力發電廠為全球最大的燃煤電廠之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不僅威脅人民健康安全,也衝擊氣候與環境。

事實上,您我已知燃煤電廠、石化、鋼鐵、電子製造等產業製造的空污會危害人民健康,而影響不僅於此,其產生的碳排放(溫室氣體)更是助長氣候危機的隱形元凶。空污和碳排往往息息相關,但它們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您我不可不知的事實?

空氣污染是怎麼發生的?

空氣污染物來源可分為「自然界的釋出」以及「人類活動的製造」。自然界的釋出包括沙塵暴、火山活動、森林火災等。而人類活動的各種燃燒行為,也產生極大量的空氣污染物,例如都市中的燃油交通車潮、焚燒廢棄物、燃燒化石燃料取得電力或動力、為開墾土地燒毀森林等,都是 PM2.5 等空氣污染物的來源。

您我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懸浮微粒、臭氧等,長期暴露在空污環境中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延伸閱讀:WHO強化空氣品質指南,生活在空污中沒有安全可言!

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是一世紀以來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
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是一世紀以來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

碳排又是怎麼來的?

碳排放也是空氣污染物的一種, 更準確地說,碳排放泛指溫室氣體排放,包括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臭氧等,主要來自於燃燒以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為主的化石燃料,因組成以二氧化碳為主,又稱為「碳排放」。雖然大多無色無味,不像 PM2.5 會對人體產生直接影響,卻會使全球暖化的速度加快,助長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加劇等氣候危機,衝擊您我生活。

廣告

工業革命以來,碳排放隨著科技發展而越趨嚴重,電力生產、交通運輸(包括汽車、飛機、船隻)、住宅能源消耗、農業、工業製程等大量地燃燒化石燃料,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急遽增加,助長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與強度。

相較 PM2.5 等空氣污染物,碳排放由於無色無味,且對人體沒有直接健康影響,容易被人忽略,但事實上,當工廠或燃煤電廠運作排放灰煙時,空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即同時存在於空氣中。如下圖比較兩者異同,即可大致看出:

空氣污染物與碳排放的異同。
空氣污染物與碳排放的異同。

空污除了威脅健康,也帶來巨額經濟損失

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與「能源與潔淨空氣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CREA)合作,於 2020 年公布的《奪命空氣:化石燃料的代價》報告指出,除了疾病,在 28 個監測的城市中,2020 年有 14 個城市各自與空氣污染相關的經濟損失超過 50 億美元(約 1,500 億臺幣)。對較為貧窮的城市來說,空污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極為沉重的負擔,以印尼雅加達為例,2020 年的相關經濟損失相當於整個城市 GDP 的 8.2%。

醫學研究顯示,持續吸入污染的空氣會帶來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等疾病,甚至增加新冠肺炎的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醫學研究顯示,持續吸入污染的空氣會帶來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等疾病,甚至增加新冠肺炎的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報告中,臺灣的數據也很驚人!每年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空氣污染,所衍生的經濟成本佔臺灣 GDP 2.6%,可能導致每年約 16,000 人過早死亡(premature death);民眾因暴露在 PM2.5 中,導致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案例約 4,000 例,造成工作缺勤約 500 萬天。

綜合來看,因為燃燒化石燃料所導致的空氣污染,每年在全球造成約 450 萬起的過早死亡案例。中國、美國以及印度承擔全球最高的化石燃料空氣污染成本,分別高達約每年 9,000 億、6,000 億與 1,500 億美元。

守護氣候行動急需您支持!

氣候緊急已成現實,綠色和平致力推動政府修法、要求企業轉用再生能源,加速減碳腳步!

捐款支持

碳排放雖不會直接傷害人體,卻影響氣候與環境

過去一世紀中,人類燃燒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大量碳排放,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加上大幅度開墾林地、拓展農業和工業發展,導致溫室氣體濃度越來越高。經過百餘年累積,大氣中溫室氣體過量,引致全球暖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 2021 年 8 月 9 日發布最新報告,更指出現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達 200 萬年來最高,相較工業化前的氣溫,至今已升溫攝氏 1.1 度

2020年11月,菲律賓遭受梵高颱風侵襲,強風和暴雨使馬尼拉等地多處房屋毀壞,並造成嚴重淹水。
2020年11月,菲律賓遭受梵高颱風侵襲,強風和暴雨使馬尼拉等地多處房屋毀壞,並造成嚴重淹水。

當平均氣溫和海洋溫度升高,海水體積膨脹,南極和格陵蘭的大陸冰川也會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除此之外,降水模式改變和亞熱帶地區的沙漠化,助長極端天氣包括熱浪、乾旱、森林大火、暴雨、水患、暴雪等,日愈頻發的天災襲擊在全球造成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

全球暖化不僅影響氣候模式,還會衝擊極為敏感的生態環境,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地退化、水資源短缺、糧食危機等問題,更可能引發經濟動盪、人類爭奪資源的政治風險。

臺灣已針對空污徵收費用,那碳排呢?

面對空污問題,大眾相對有感,臺灣已制定《空氣污染防制費收費辦法》,並針對污染源排放空氣污染的種類和量課徵防制費,然而,在對環境與氣候影響更為全面的碳排放,碳排大戶們卻沒有被規劃徵收費用的標準,以支付相關社會成本。(延伸閱讀:燃燒化石燃料的空污隱藏成本 吃掉臺灣 GDP 2.6%

全球逐漸重視氣候危機的威脅,並尋求因應措施和規範,更相繼提出「淨零碳排」的目標。轉用再生能源,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是減少碳排放的直接做法,除此之外,透過「污染者付費」原則為碳排放定出一個價格,提供經濟上的誘因更能推動企業達成實質減碳。

2021 年,綠色和平進行了「臺灣排碳大戶碳定價意向調查」,結果發現將近七成(69.6%)的排碳企業皆認為合理的碳費在每噸 10 美元(約新臺幣 300 元)以上。調查也顯示排碳量高的大戶更支持提高碳費。因此,環保署不僅應將碳定價列入《氣候變遷因應法》,更必須制訂「有效」的碳定價,以價制量,也協助排碳企業有法可循。

邀請您分享碳排放的正確訊息,讓更多民眾了解空污與碳排的差異,並連署支持,要求政府正視碳排造成的環境危機,加速再生能源轉型,落實更積極的減碳政策,並將「有效碳定價」列入相關法規中,守住臺灣產業出口競爭力,也為您我及下一代留下永續豐饒的家園。

更多綠色和平文章
升溫逼近關鍵的1.5度,IPCC釋出最新氣候報告
什麼是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原因?有哪些影響?懶人包一次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