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11月開展8,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 專家:提升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

為提供年底市場流動性需求,中國人民銀行29日透露,今年11月份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人民幣(下同)8,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3個月,這也是人行繼10月後,第二次操作買斷式逆回購。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當前中期借貸便利(MLF)在流動性投放的過程中質押了大量高品質債券資產,導致大陸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一直有所欠缺,若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工具大量置換MLF,則可將質押凍結的債券轉為公開市場可交易的債券,大幅提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溫彬表示,從操作期限看,此次開展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將於明年2月下旬到期,可熨平跨年、春節假期的資金面波動。春節前現金投放、繳稅等規模都較大,歷來有較大的流動性缺口,而人行在10月、11月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均可避免春節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

人行10月首度開展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規模5,000億元,期限6個月。專家指出,買斷式逆回購屬常規貨幣操作,不帶特定目的,只為管理流動性波動,帶有一定期限,最終效果是貨幣中性。買斷式逆回購可能會逐步替代MLF,成人行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的重要方式。

專家表示,買斷式逆回購與質押式逆回購區別,在於前者對應債券所有權轉移給人行,人行可將所購債券在二級市場上再質押或賣出。此外,相較MLF,透過買斷式逆回購等方式釋放流動性的成本較低,有助於穩定銀行息差水平。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信用卡寧可沒用也不要剪掉?20年信貸專家曝背後原因:不划算
又有股票淪壁紙!這家下櫃時間曝光 2.2萬股民崩潰
石化原料報價上漲 台塑化、EVA三雄營運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