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有望開放 ETF再掀搶錢熱潮?

台股大漲25% ETF、台股基金創佳績

今年以來加權指數漲幅已近25%,截至11月底,境內基金總規模成長幅度約32%、達6.39兆元創歷史新高,其中,規模增加最多的前兩名為債券和台股ETF,今年合計大增1.15兆元,成規模推升的最大功臣。今年是台灣ETF發展第20年,為跟上國際腳步,金管會研擬明年開放「主動式ETF」,料有望進一步推升ETF投資熱度。

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境內基金總規模在8月站上6兆元大關後緩步震盪向上,11月因聯準會停止升息、美債殖利率自高檔回落,帶動股債市大漲,基金總規模月增幅達6%,創下今年單月最大漲幅。

截至11月底,債券ETF規模約1.84兆元,今年以來成長52%,台股ETF規模約1.32兆元,今年以來成長67%,兩者合計規模3.15兆元,占境內基金總規模49%、將近一半。

資料顯示,台股ETF中已有4支千億級ETF,且規模前五大除了排名第一的元大台灣50(0050),其他4支都是高股息ETF。目前0050規模已逾3,000億元,是國內最老牌、規模最大的ETF;而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規模均將近2,500億元;排名第四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雖是今年6月才掛牌上市,規模也已破千億。

今年不僅ETF投資大熱,另一方面,台股基金規模也累計達4,821億元,今年來成長幅度42%。今年以來台股震盪加劇且類股輪動快速,但主動式台股基金在換股操作上相對靈活,表現明顯超越大盤,以平均績效42%來看,幾乎是大盤加權指數漲幅的2倍。表現最佳的台股基金甚至報酬逾100%,部分科技型台股基金也有7~8成報酬率,預期今年國內主動式台股基金表現可望創歷年最佳。

廣告

投信法人表示,市場高度預期聯準會2024年降息效應,有利新興市場資金動能,預期台股現階段由電子至傳產的多頭輪動走勢不易改變。

多頭行情持續,台股基金、ETF等相關商品持續吸金,而金管會研擬開放的「主動式ETF」,結合基金的主動選股和ETF的交易方便兩大優勢,更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

主動式ETF是什麼?跟基金、被動式ETF有何不同?

ETF全稱Exchange Traded Fund,意思是可以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是基金的一種形式,但其在證券交易所掛牌,讓投資人可依買賣股票的方式交易。ETF可以包含各大產業公司或特定主題類型的成分組合,當投資人買進一檔ETF,等於買進一籃子股票或其他資產標的,比起投資單一標的所要承受的漲幅波動相對較低。

目前台灣的ETF均為被動式ETF,其選股方式是根據其追蹤的指數,因此績效也以複製該指數的表現為目標,經理人在管理上較為簡單;而主動式ETF,雖與被動式ETF一樣都是在證券市場掛牌交易,但是是由專業團隊主動挑選一籃子股票、債券或另類資產,採取「主動式管理」,而非被動追蹤指數表現,績效以打敗大盤為目標。不過,也因為經理人操盤程度高,其費用率將比被動式ETF高,和一般主動型基金相近。

主動式ETF與主動型基金一樣,都是由專業經理人擇定投資組合、主動式管理,但是,主動式ETF可在證券市場交易,交易價格隨時可查詢,相比主動型基金來說,擁有更高的流動性與透明度,投資人若要購買主動型基金,一般需要透過銀行或基金平台,其交易價格以每日收盤淨值定價,且無法隨時交易,申購贖回時間較長。

國泰投信總經理暨投信投顧公會業委會召集人張雍川表示,各國一開始都是發行被動式ETF,但被動式ETF發到最後大家相似度會愈來愈高,因此現在美、韓、澳、歐很多都開始發行主動式ETF。

全球首檔主動式ETF 美國16年前發行

美國是全球最早發展主動式ETF的國家,第一檔主動式ETF是2007年由投資銀行貝爾斯登所發行的貨幣型收益ETF,而近年來最為人熟知且受市場追捧的,則是由有「女版巴菲特」之稱的木頭姐伍德(Cathie Wood),其方舟基金旗下推出的包括ARKK在內的多種主動式ETF。

據投信投顧公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美國發行的主動式ETF數量近年來不斷增加,從2019年的341檔,到今年6月已有1086檔,占全部ETF發行檔數比例從17%擴大到37%,資金規模也從1,030億美元成長到4,210億美元,漲幅超過4倍。

而據證交所引用紐約證交所資料,每年新投入美國主動式ETF的資金從2018年的278億美元成長到2022年的831億美元,光2022年新投入美國ETF市場的資金,主動式ETF就占了18%。

台灣投信投顧公會研究指出,美國主動型ETF具有稅收、結構和成本效益等優勢,市場持續擴大中,過去12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為33%,並預期2027年將成長至1.5兆美元的管理規模。現已有超過240家ETF發行機構進入主動式ETF市場。

不過,若實際從規模比較,截至今年6月,美國主動式ETF的規模也只占美國全部ETF規模的5.8%、占全體共同基金規模的1.6%。

為何經過16年的發展,主動式ETF不若被動式ETF那般發達?原因之一可能出在過去監管單位嚴格規範下所產生「透明度太高」的問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過去規定,主動式ETF必須每日披露持股內容,此舉雖有利投資人即時了解基金經理人的投資標的,但資訊高度透明,卻導致時常發生投資人或基金經理人依據某些績效優異的主動式ETF「跟單買進」,間接降低該投資商品對投資人的購買吸引力。

此外,每日披露持股內容,長期下來可能讓操作策略或選股邏輯被反向破解,進而造成市場上出現更多仿造投資策略的競爭對手,市場超額報酬在不斷瓜分下便容易造成收益稀釋甚或讓整個策略失效。2019年,SEC終於做出讓步,基金經理人可選擇不再每日披露持股情況,但最少必須每季公布,資訊披露從「全透明」改為「半透明」。

澳洲證券交易所和監管單位也在2015年針對ETF的揭露頻率進行調整,允許主動式ETF發行商得延遲揭露ETF投資組合,發行商無須每日揭露該ETF的投資組合,僅須於每季揭露ETF完整投資組合持有部位,此舉被認為是澳洲主動式ETF市占率不斷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香港是亞洲第二個開放主動式ETF的市場,去年更是主動型ETF發展最為繁盛的一年,共計發行11檔主動型ETF,投資主題涵蓋貨幣市場、股票及虛擬貨幣期貨。

台灣有望明年開放 是否追蹤指數、透明度是焦點

目前台灣是否開放主動式ETF尚在研議階段。投信業者希望向美、日等國家借鏡,發行主動式ETF來強化資產管理產業周全性,今年7月成立主動式ETF工作小組。據了解,投信投顧公會規劃本月提交研究結果與方案,爭取金管會明年放行。

金管會指出,證交所、投信公會已研議一段時日,今年有較具體方案,若要開放需要先修基金管理辦法,因為目前的ETF都是被動式且要追蹤指數。

未來若開放主動式ETF,關於是否追蹤指數、持股披露透明度等重要規範都尚在研議當中。現行被動式ETF是每日申報持股,主動式ETF可能會只揭露前幾大持股或是延後一日揭露。

據悉,目前主動式ETF工作小組並沒有規劃建議一定要追蹤指數,而有關持股資訊揭露的部分,全透明、半透明各有利弊,小組會收集相關資料,提供主管機關政策參考。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領全額勞保年金再等等?明年再延後1歲!「這樣領」86萬先落袋為安
00929、00936近2日漲幅前二強 比加權指數多10倍
來自再生能源 國際恐難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