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下行 「繁花」重溫改革開放激情

1992年鄧小平南巡 改革開放續前行

繁花第一集,就從故事主人翁阿寶的口述旁白中展開。「1992年的上海,霓虹養眼,萬花如海。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講話,加快了中國股份制改革的步伐,舉世矚目」。

1978年中國人均GDP僅156美元,全球排名第134位,該年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提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中國開始實施一系列以經濟為主的改革措施。然而1989年爆發了六四天安門事件,不但讓西方國家對中國啟動貿易制裁,也讓中國當時許多黨政高層對於改革開放產生質疑,執政路線轉趨保守。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期間,當時已卸任黨內一切職務的鄧小平到中國南方的深圳、珠海、廣州、上海等地巡視,接二連三公開重申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他明確指出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都只是經濟的手段,「判斷的標準,應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現階段不應該去搞中國究竟該姓「社」還是姓「資」,「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管黑貓白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

已故著名中國專家、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zra F.Vogel)曾在《鄧小平時代》一書中披露,鄧小平南巡期間曾在廣東珠海召開秘密會議。會議裡鄧小平曾說道:「誰不改革,誰就下台,我們的領導看上去像是在做事,但他們沒做任何有用的事」。

傅高義認為,諸多軍系要員出席了這場秘密會議,意味著轉趨保守路線的江澤民若不繼續推行改革,得到軍隊擁護的鄧小平當時很可能會用喬石來替換他。珠海會議無疑是鄧小平南巡期間江澤民改變立場的關鍵。1992年2月中旬,鄧小平返回北京前幾天,江澤民公開申明,他將擁護鄧小平進一步改革的呼籲。

廣告

哈佛大學政治系教授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當年在《亞洲調查》發表年度觀察論文《中國1992》時認為,「1989年北京風波後,如果有人對中國領導人改革開放的態度有所懷疑,這種懷疑在1992年也就煙消雲散了」。可以說1992年鄧小平南巡,堅定確立了中國重啟並加速經濟改革開放的決心與進程,為中國後來幾十年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奠定基礎,也讓90年代的上海,能誕生出《繁花》戲裡那些股市、外貿兩手抓的「寶總」們。

「三來一補」打前鋒 為中國創匯立大功

戲裡的阿寶在還沒成為寶總前,有位在香港開公司的哥哥,介紹外貿訂單給他。後來阿寶利用「三來一補」政策,從日本進口設備,再找到中國本地加工廠,最終成功拿下訂單,賺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三來一補」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嘗試性所創立的一種中外合作貿易形式,其中的「三來」,指得是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而「一補」則是指補償貿易。

其主要運作模式是由外商提供設備、原料與樣品設計;由中方提供土地、廠房與勞力。外商負責全部產品的外銷,中方則只收取微薄的加工費,也相當於變相償還外商一開始所提供技術、設備的價款,故稱為「補償貿易」。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中央賦予廣東「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使得鄰近港澳、華僑眾多、交通又便利的深圳及廣州,積極發展「三來一補」貿易。

據資料顯示,1993-1994年,「三來一補」貿易在深圳的發展達到頂峰。1994年,深圳「三來一補」企業數量占全廣東省1/3,累計實際利用外資占全省的48%,出口總額與就業人數均占全省近40%。數據充分展現在特區經濟發展初期,「三來一補」如何為深圳賺進第一桶金,為國家賺進大量外匯存底;也間接說明在戲中商戰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的汪小姐,為何要二天不睡覺,獨自一人從上海開車狂奔深圳去找加工廠。

上證股票認購證 一夜致富的敲門磚

1984年11月,上海發行了1949年後中國的第一支股票,到了1987年上半年,全上海只發行了四支股票。當時證券交易所還沒有成立,買賣只能在西康路101號,全稱「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營業部」的人工櫃台來進行,是名符其實的「櫃買證券」,也因此西康路101成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證券市場的起點。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當時上市的股票僅8檔,包括飛樂音響、延中實業、真空電子、豫園商城等等,這些「老八股」可以說是上海老股民共同的回憶。在老股民的記憶裡,當時,計算用算盤,交易靠手工,個人炒股的資金不多,投資1萬元就算得上是大戶了。

據陸媒報導,「真空電子」這家公司當年從上市起算,股價最高曾經成長25倍,從100元,一路上漲來到2,500元。因此,電視劇中阿寶最早靠跟朋友借來的1萬元本金,靠買下「電真空」股票而賺到一麻袋鈔票的劇情是有所本的。然而真正能讓「阿寶」翻身成為「寶總」,一屁股坐進VIP「大戶室」的關鍵,還是得要靠1992年的「認購證」行情。

最早上海股市新股發行,認購人要先排隊「免費」領取抽簽號參與「搖號」(相當於台灣新股掛牌抽籤),之後再憑中簽號付款認購。每次發行認購,上海所有警力幾乎都被調來維持排隊秩序,但還是先後發生過江灣體育場和徐匯遊泳池等場館大門被瘋狂人流衝破,多人踩踏受傷的意外。後來人民銀行敦促申銀、萬國、海通三家證券公司設計更好的股票發行認購方式,最終誕生了1992年30元一本的認購證制度。

之後想要參加股票認購搖號,必須先花30元買內有序號的認購證,對中序號者才能出資購買股票。當時認購證雖採無限量發行,但只於年初發行期內一次發行,全年有效,每人亦無限購數量,買一本就可參與當年度所有新發行股票的搖號抽簽,一本認購證可以反覆中簽,買越多,中籤機率就越大。然而由於新股認購證30元一本,對1992年平均月薪僅356元的上海人來說實在不便宜,所以剛推出時一度乏人問津。

但由於後來每次搖號中籤率都不低,1992年甚至有出現過近50%的中籤率,且新股籌碼集中,掛牌行情往往欲小不易,漲幅從數倍至十幾倍皆所在多有。當時市場傳聞約有20多家公司要掛牌,沒想到後來竟掛牌上市了40家,等於可以參與搖號抽籤的次數多了一倍。再加上認購證只在年初十多天的發售期內銷售,使得後來原價30元的認購證,一度被市場炒到了5,000元。這和劇中阿寶旁白所言,認購證「升值160倍」完全吻合,也解釋了劇中靠做外貿攢下100萬元的阿寶,為何錢進股市,能在短短時間就搖身一變成了千萬寶總。

1994年「匯率併軌」 助推中國成「世界工廠」

從外灘國營外貿公司出走的汪小姐,為了爭一口氣,1993年年底以成本價報價,希望搶下沃爾瑪牛仔褲大單。外貿公司主管質疑她這樣不但完全沒利潤,扣掉傭金和雜支,不但沒賺還要蝕本倒虧,完全不解其用成本報價做生意是要圖什麼?而汪小姐唯一的要求,則是最後付款時沃爾瑪要以美金結算支付,這個簡單要求就連劇中主角寶總也想不通。

80年代,中國實施匯率雙軌制,人民幣匯率依法存在官方的「計劃內價格」和市場「調劑價格」二種匯率,是經濟學中典型的複式匯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1994年1月1日,中國正式取消了計劃經濟下的雙重匯率制度,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併軌,實行以市場供需為基礎的浮動匯率制,外匯巨額差價走入歷史。

中國放棄盯守1美元兌5.76塊人民幣的「官價」,將「計劃內價格」直接併軌至當時的市場「調劑價格」1美元兌8.77塊人民幣,石破天驚的匯改,也讓汪小姐的生意一夕之間由負翻正。

戲裡沃爾瑪的單子只能賺20萬人民幣,但汪小姐成本就要20萬人民幣,再扣除傭金、雜支等2萬元,本來至少要倒虧2萬人民幣。但汪小姐1993年簽約時,要求沃爾瑪20萬元人民幣要用美元結算支付,20萬元人民幣按匯改前5.8的匯率計算,相當於3.45萬美元;而這3.45萬美元等到匯改後再認列營收,按新匯率8.7計算,彼時已相當於人民幣30萬元。從頭到尾這筆生意成本沒變,僅僅因為結算支付貨幣和認列營收時間的不同,營收就直接爆增50%,等於原本虧損10%的生意,現在反倒盈利40%。

人民幣1994年匯改後大幅貶值,讓經濟處在相對低基期的中國產生無限競爭力,促使後來20多年外資源源不絕大量流入中國。然而《繁花》播出的2024年,卻正值中國經濟越來越吃力,改革開放面臨十字路口的關鍵一年。究竟《繁花》戲裡改革開放的遍地機會與壯志豪情,還有多少留到今日;又還有多少破產歸零與黃粱一夢灑在了這個時代?值得我們看劇之餘仔細觀察與深思。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經濟部發錢 最高5千元 這補助只到4月底 手腳要快 萬一錯過還有另一筆可領
頂大畢業月薪只有6萬!科技男想轉戰台積電 網見1關鍵狂勸退
全民瘋領息!人氣王不是0056、00919?「這檔」高股息天菜年化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