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專訪】1800萬到687億的「Good to Great」 研華董座劉克振3年要讓傳承A到A+

「一九八三年我還幫工研院承接了軍方一項八千萬元的計畫,其中有一個海軍造船廠標準實驗室Data Acquisition和Data Analyize儀器的分包案(約一千八百萬),被交大電信剛創業的學弟劉克振標走了。……」,這是台灣天王級創投大老在自傳中提到一段歷史。

書中還說,十幾年後與劉克振夫婦在法鼓山相遇,兩人特別感謝他,因為這個分包標案,足足養了研華四年。如今研華邁入40年,這段往事,特別有畫面,道出當時創業的艱辛與「幸運」。今年研華股東會董事長劉克振宣布啟動「傳承」,他心裡未來的研華是怎麼樣的一家企業?以下為訪談摘要: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圖/Yahoo奇摩股市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圖/Yahoo奇摩股市

問:為何在這時間點來執行傳承?企業文化是什麼?

答:我69歲,今年創辦公司就是40年了,從29歲開始(創業),因為年紀比較大了,就必須做,我下決心必須有效的傳承,未來應該是全力做完這一屆(董事會),任務就是全力做完傳承,傳承確定用專業經理人來產生,不是家族產生。

企業文化第一個我要講的就是「Good to Great」,從卓越成為頂尖,鎖定一個利基標,在利基裡面成為頂尖,如目前研華確實在像工業電腦,還有嵌入式或某些領域已經是世界第一名了,還有的是世界前五名。

第二個就是我們是一個利基集群,我們做很多小的利基領域,把這些利基集結成一個集群,就是所謂的群聚的觀念,這是跟別的公司不一樣的模式,我們現在有50個產品部,是很大很多利基集群(niche cluster)。

另外,最近十幾年開始講的「利他樹」文化,就是企業不是很利益導向或很數字導向,是以利益、員工、社會、客戶為一個出發點,利潤是自然產生的。公司文化裡面沒有去很驅動這個利潤,但是利潤是很好的。

廣告

第三是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我們企業模型就是隱形冠軍,我們品牌是B2B的,產品很多,服務比較利基的客戶,所以是一個隱形冠軍模式,未來到2030年前我們可能還是維持這個模式。

問:這制度是如何成形的?預期會有什麼成果?

答:這制度邀請BCG(波士頓顧問集團)公司,經過8個月討論設計出來這個方法,他們也訪問幹部跟我而提出這方案。董事會談了幾次也覺得這方案是好的。

現在我們有三位總經裡,準備加上比總經理小一點,像是副總這層級,可能七、八位,八、九位,傳承「經營委員會(EPC,Executive Partner Community)」來做公司最高決策單位。

現在研華還是沒有一位CEO出來,這樣方法也是一種方法,因為現在這世界知識越來越多,產業越來越複雜,資訊交流非常快,用一個Team當作傳承對象是有很多好處。

首先、思維會中立,第二個是大家共識,第三、可以培養不同梯隊,如現在有第一線主管,有第二線主管,如果10位到委員會去經歷,可以源源不斷培養,是這樣的結構。原則上董事不參與經營就不會進入,由專業經理人參與。經營委員會都是現在主管包含海外的。

問:今年5月這樣的傳承已經開始進行傳承計畫,您未來角色?

答:現在三位總經理其實是分工的,有兩位總經理是各帶一個公司最大的事業,所以他們是各執行各的事業,但是公司還是有很多決策是跨事業的決策。當然,過去我也在這邊擔任決策。但要傳承,用這樣方式(EPC),主要我還沒完全退休,以後可能不要擔任董事長。

但我也沒有打算說完全退休在家裡睡覺,沒有這想法。

我是老和尚觀念,「只要還有能力就繼續貢獻」,「持續貢獻繼續傳承」,該傳承用力傳承,不要卡在那裡很不好。

未來三年我會在經營委員會,但往後如果不當管理人員,就不再進管理委員會,但董事會有永續發展委員會,我可能就在董事會成員為主的委員會,但這就談比較大的議題,日常議題還是由經營委員會做,經營委員會如果我不再團隊可能還要選出三位或兩位總經理。

問:經營委員會的選任、決策模式會是怎麼運行?

答:經營委員會人選,依BCG設計是以委員會投票決定,並不是董事會,就是委員會現有成員投票,八成委員會成員同意才納入新委員。

另外,總經理位階仍比較大,是當然委員,大部分決策由經營委員會來當作決策單位,向董事會報告也由總經理報告。這種制度在大陸滿多,如華為、阿里巴巴都有這樣案例,我認為台灣公司在創辦人還在時,採取單一CEO制不一定更有利。

若經營管理委員會與董事會意見分歧仍以董事會為主,若經營委員會提出意見董事會認為不對,董事會還是位階在上面。

問:經營委員會職權與董事會決策會不會產生衝突或歧異?如何解決?

答:現在的總經理雖不是董事會成員但也全程參與,我們認為董事會比較是治理單位,當然,董事會有權否決經營委員會重大決議,但會不會有問題?我認為現狀沒有問題,很多外國董事會也是這樣。

如股東曾問到董事會獨立董事過半問題,獨立董事就是跟公司什麼關係也沒有,了解公司也不多,做了三屆也不能再做,所以董事會是審議制度,重大決策、重大投資、重大併購、總經理新任免這些重大事件還是需要董事會認同。

但董事會會不會不了解實際營運情況?以研華情況不會,內部也有顧問座談,除每季董事會,還有四次各種委員會,很多決策也會邀請董事來顧問,即使有問題,但我們正準備試試看!

經營委員會並非法定單位,公司法上沒這回事,是管理決策上的方法

董事會是法定的,都是法律規範有法律照著走,總經理有法定,經營委員會沒有法定,讓三位總經理外更多人參加經營管理,也會有決策機制,決策比較重公司營運面的事情,大的還是要董事會。

經營委員會不是法定組織,是行政性組織,因為要傳承,我認為還是要有比較多的成員進入這樣的pool(人才庫),我們事業複雜度稍微高一點,真正實驗五月開始,也許再看有無不妥之處。

問:怎麼看CEO與總經理職權?預計多久時間完成傳承工作?

答:CEO就是權力比較完整的總經理,我們目前是分工的,一個CEO這個現在也暫時沒辦法回答,因為就是我自己的習慣。公司40年來我習慣是擔任這個角色,未來也有可能是兩位一起。

不過,現在這個年頭,企業一定要選一位當CEO其實也有不利之處,台積電 、華碩也都是選兩位。因為台灣不像美國,台灣沒有真正CEO的市場(market),沒有辦法用外部CEO,沒有這個pool(人才庫)。但是不是一樣採取CEO制?我認為也是一個考慮,這一點還在探索,也許一兩年後可以做更好的分享。並希望這一屆董事會任期完成傳承。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圖/Yahoo奇摩股市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圖/Yahoo奇摩股市

Yahoo財經大人物介紹

由Yahoo財經特派記者以專訪企業人物為主軸,搭配企業經營及人物側寫等資訊,以企業CEO層級的角度提供讀者更多元的視野認識企業,「Yahoo財經大人物」每雙周二推出。更多專訪內容,請連結至專題

延伸閱讀

【Yahoo專訪】效法默克「家族憲法」 財富「more than enough」就好了

【Yahoo專訪】未來十年工業物聯網還是高成長 劉克振:從本業再擴張就很不錯

財經界大咖報到!Yahoo財經特派記者專訪,提供各企業CEO、財經人物的第一手觀點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呂俊儀:資深財經媒體工作者,曾任採訪團隊主管,專訪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歷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記者會等大事件,堅持產出最專業、富有洞見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