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台灣「異法」橫行,驚動標普全球評級

【時報-台北電】台灣資本市場「自以為是」的怪異行規,在法規灰色地帶,業者常假裝使用國際標準,卻多數是錯誤使用,這次是被全球最大評等機構標普全球評級(S&P)發現,直接發出新聞稿:「台灣法規要求與國際慣例背道而馳,且隱藏投資風險」,指責台灣現行法規容易在台灣投資市場中產生混淆,並使信用風險因為遭到低估而失真。

標普全球評級表示,發行體信用評等與債務發行信用評等是不同的信用風險評估,無法相互替代,但台灣是唯一允許使用發行體信用評等來替代債務發行信用評等的司法管轄區。

這是國際機構首次就台灣資本市場的怪異作法,以含有近乎「憤恕」用字的公開說法。而且,在新聞稿今天發出之後,標普全球評級繼續追蹤,認真探討台灣投資市場對於現在誤用「替代評等」的後續潛在影響,包括重新計算保險業的RBC(保險業風險資本),拉回真實的數據。

一旦標普「來硬的」要求台灣拉回到符合國際標準,據悉,應會比保險業已公開的數據來的更低,即保險業必需要承認接受還有一部份「灰色」的高風險資本。(新聞來源:工商 陳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