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較疫前崩跌 航運港口股難熬

隨著全球供應鏈中斷情況緩解,因新冠疫情引發的航運運費飆漲也告終,全球貨櫃運費較高峰期已大跌85%,疫情最嚴重時期頻繁出現深圳、上海、寧波等地的塞港現象亦已經消失。但這也讓陸港股市的航運港口股表現失色。

綜合外媒報導,當前全球航運運費大跌,與疫情初期不可同日而語。受到2022年全球經濟活動放緩、供應鏈瓶頸緩解,企業庫存開始累積拖累貿易活動下,大多數遠洋航線運費都處在下滑現象。

據挪威運價分析平台Xeneta的數據指出,在2023年2月份將一個40呎標準貨櫃(FTU)從大陸東部沿海地區運往美國西海岸的成本為1,444美元,這較2022年3月的9,682美元大幅滑落85%。

德國智庫基爾研究所(Kiel Institute)表示,儘管2023年1月貨物出貨量月增2.1%,較去年同期仍下降了5%。

由於全球通膨仍然居高不下,加上各國央行將進一步升息,預料今年剩下時間的市場消費需求仍然疲弱,難以推升國際運費。全球航運龍頭馬士基也預測,2023年貨櫃需求將下跌2.5%。

杜拜環球港務(DP World)副執行長Yuvraj Narayan先前表示,預計今年全球貨櫃運費將進一步下跌15%~20%,而且隨著市場需求持續放緩,「更糟糕的情況還在後頭」。Narayan更指出,最大的問題出在中國、歐洲和美國等全球最大的生產和消費經濟體。

這種情況讓陸港股市的東方海外、中遠海控、中遠海發、招商局港口、中遠海運港口等航運及港口股表現疲弱。

以A股中遠海控為例,2020年5月,其股價僅人民幣(下同)2.43元,但在2021年7月急飆至23.58元的史上最高點,此後就一路震盪下挫,截至今年2月15日收盤報10.7元,期間累跌約55%。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投資台灣3大方案延長三年 政院今拍板
聯茂需求喊燒 2022季季旺
台股回跌 兩大內資百億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