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協會確認台灣第一鹽遺址

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南區區公所與文化資產保護協會今年再度合作舉辦「探訪台灣第一鹽」的歷史探源活動,改為機車遊,行程更加豐富,二十五日完成探勘路線,確認最早的瀨口鹽場遺址,目前位於果園當中,距離海岸線達六公里。
文化資產保護協會去年接受南區公所委託,投入關懷古台江南段鯤鯓湖周遭的歷史探源旅行,列為文化局規劃台江文化生活圈系列活動,辦理探訪台灣第一鹽、鯤喜灣攬勝,果然引起轟動。活動名額不多,民眾請儘早向文資協會(永福路二段二一九號二樓)報名。
今年將於二十八日舉行的探訪台灣第一鹽活動,長達一整天,交通工具增加機車,走訪隱藏版景點多達二十處,總幹事蔡佳樺等人,昨天偕同鹽埕地方文史工作者李春景實際走訪各景點,驚覺鹽埕歷經三百年來的變遷實在太劇烈了。
蔡佳樺指出,明鄭時期的陳永華教導民眾在海岸線東緣的瀨口庄曬鹽,因台江鯤鯓湖逐漸萎縮,清朝至日據時期鹽場陸續西移,分成瀨北、瀨南鹽場,民國五十年代才撤場。
探勘人員中華南路二三三巷進入古鯤鯓湖東緣,根據鹽埕北極殿南營的標記處,發現當地地面落差極大,菜園和果園疑似就是昔日的鹽田,附近且有數株百年蓮霧、榕樹,此處曾有聚落存在,比對古地圖後,判定應為瀨口庄,離北極殿約三公里,距海岸線則六公里。
探勘人員也走訪瀨口鹽場運鹽古河道中河仔,發現源頭已逐漸湮沒,河道並遭到野草覆蓋,現在僅能供憑弔;而日據時期的瀨北鹽場碼頭(鹽埕天后宮西側)在考古之後已經填埋,看不到鵝卵石岸壁的原貌,活動當天僅能從圖片上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