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的極限 認識自由潛水|潛進深藍大海|華視新聞雜誌
基隆市 / 徐敏娟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攝影/剪輯
您知道什麼是自由潛水嗎?這種運動,就是不使用氣瓶,憋一口氣下去潛水。如果想游得更遠潛得更深,就得憋氣更久。在自由潛水證照中,最普及的AIDA (愛達) 系統, 按照 明文規定,想拿到第二級合格證照,必須能閉氣2分鐘,平潛40公尺或下潛12到20米的距離。這樣違反身體本能的作為,稍有不慎 就 會引發致命危機,所以自由潛水也被列為世界極限運動之一。目前在台灣,有越來越多人嘗試自由潛水,在競技方面,台灣選手也屢屢出現在國際鏡頭前,成績亮眼。自由潛水,真的那麼危險嗎?要經過哪些專業訓練,遵守何種安全規範呢?潛進深藍大海,屏息的極限,來看我們的深入報導。
自由潛水玩家,一個躬身,垂直下潛深藍大海,他們身上除了面鏡和長蛙鞋,沒有其他裝備。在海中,優游自在的模樣,就像是美人魚一般。也有自潛玩家,特別穿上人魚裝扮,在水裡游動,真的化身一條美麗人魚。穿上彩色魚尾,在水中360度轉圈吐氣泡,幾乎像是不需要呼吸,彷彿就是來自大海。這是最近幾年,在台灣新興的水上運動,自由潛水。
自由潛水教練吳品賢說:「各位,面鏡記得除霧頭套要戴,然後面鏡戴到頭套外面,等我回來。」上午9點,教練帶著學生到基隆潮境公園海邊,要進行第一次的海洋實習訓練。現在學員們,真的要在大海中,閉住呼吸直接下潛。
到達練習定點,教練下潛到海底把浮球固定。下水前,教練每個步驟仔細確認,每次學員練習下潛,教練也都會跟在旁戒護。記者徐敏娟說:「自由潛水這項運動的特色,就是必須要一口氣潛入海底,不過有些人為了想要多看海底的美景,多幾秒鐘,再加上大海的不確定性,讓這項運動,被列為是世界上極限運動之一。」
不論你想多看幾眼海中美景或魚群,還是在泳池化身人魚擺出更多Pose拍美照,都取決你能閉氣多久。所以要到開放水域訓練前,得先要在泳池,做平靜水域的訓練,適應水性。自由潛水教練Joanna Fon說:「對,沒錯,就這樣子,這個速度OK,身體收起來的時候,腳要打直不要彎膝蓋。」
在進入到5米深的訓練泳池前,自潛教練Joanna,不只再三確認學員動作有沒有做確實,也不斷向學員強調安全觀念。Joanna Fon說:「這個是安全繩,那我們下潛的人會先把安全繩帶好,我們最遠就只能這樣子,所以這樣子是非常安全。這個很重要,你們去海域去訓練,記得要帶一個安全繩。」
自由潛水的魅力,不只吸引台灣人,連在台灣生活的韓國籍學員,還有剛來台灣旅遊一個月的美國籍學員,也找上Joanna學自由潛水。
自由潛水學員Sandhurst說:「老實說我一直很喜歡水,所以自由潛水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狀態。學習如何自由潛水,你可以學習放鬆,你可以學習平靜,你可以學習在水裡閉氣更久,你會感激那個時刻,當你在水裡的時候,你會更感激那種精神。不論你在跑步或游泳,或打籃球,任何事都有風險,你可能會傷到腳踝骨折,所以當你從是自由潛水的時候,也有風險,所以為什麼事前的練習上課,在你從事任何活動之前,是很重要的。」
目前世界各國,最常見的自由潛水教學系統,是創立於法國的AIDA系統,分成4個等級,每個等級要求的門檻都不同。
最初階的入門課,能平游100米或能下潛5米就合格;等級2的證照,是基礎理論課為主,而且必須能安全下潛12到20米深的水裡,靜態閉氣2分鐘,動態平潛40米,以及5到10米水中的救援能力。第三階段,靜態閉氣時間更長,平潛55米,同時要能下潛到28米;最後一個等級,是競技自由潛水課程,閉氣和平潛的能力都要更好之外,下潛最深可以到40米,此外,還需要具備2年內完成通過急救和CPR的培訓。
但潛水意外,每到夏天就會發生,尤其2023年5月,離島小琉球就有2名自由潛水玩家,不幸溺斃。自由潛水教練黃建豪說:「安全的觀念一定要被提升,因為自由潛水,當學生學完之後,他們就是出去潛水了。可是有時候不會看,風浪的狀況或流向,大潮小潮這些細節,結果就比較容易發生問題。其實我是教練,我去離島去綠島蘭嶼潛水,我也會找導潛,為什麼,因為你對當地的環境,其實不太熟。」
要確保安全觀念,深植在自由潛水學員心中,每一位自潛教練,在讓學員體會自由潛水的魅力之前,理論課至關重要。自由潛水教練蕭智嶸說:「一般來講,理論課我們可能會花3到4個小時,初階AIDA2的課程,平靜水域也是大概3到4個小時,在教室還有泳池,先把基礎的概念,動作的基礎做好,之後才會去海訓。」
自由潛水教練劉宇芳說:「安全就是你不能夠獨潛(水),你不能夠獨自一個人,在泳池或者在海裡去潛水,尤其是初學者一開始,一定要有一個潛伴。」自由潛水教練陳昱蓉說:「一旦下海有一定的風險性,只要你有安全概念的話,它就是一項安全的運動。」
畢竟自由潛水必須刻意忍住不呼吸,這樣違反身體本能的行為,一不注意就會致命。吳品賢說:「介紹另外一個,不安全的呼吸方法叫做超呼吸,醫學上叫做過度換氣,在自由潛水裡面,是絕對絕對不能做的,做的話你可能會危險,可能會有頭暈頭痛的感覺,太陽穴跳,嘴唇臉皮發麻甚至口齒不清。LMC是Lost of Motor Control,全名運動控制失靈俗稱森巴,因為它發生的時候,你的身體會顫抖,面目扭曲目光渙散臉色蒼白,還可能同時思維混亂,口齒不清或是反應遲鈍等等。」
自由潛水教練張逸先說:「Black out的簡寫,就是所謂的黑視症,因為你的氧氣不足,大腦為了能夠保護你的身體,所以它自動斷電。我們就是一直很追求著,要不呼吸,你又在水裡面昏倒,所以你在水裡面,就會沒有呼吸。」
也有人,發現自己想呼吸,克服不了呼吸渴望時,就會拚了命想出水面,這時候也有一個致命的危機,淺水昏迷。所以教練才會要求學員,一定要有潛伴,除了在下潛時戒護外,也能夠提醒對方,浮出水面時要恢復呼吸。因為長時間閉氣,會影響正常生理反應。張逸先說:「我們都會提醒學生,只要有人從你旁邊浮上來,你一定要眼睛這樣盯著他,然後跟他說恢復呼吸,看到他確定沒有問題。」
對自潛教練來說,學生的生命安全最為重要。自由潛水教練黃建豪說:「大家對自由潛水,會想到是一個極限的運動,當一個運動,你把它做到極限的時候,它都會有風險的。但在我們自由潛水的課程裡面,其實它有一個界定的範圍,大部分人有誤解的時候,就會覺得自由潛水很可怕,但是我們不會讓學生,去做到他極限的程度。」
台灣自由潛水發展協會祕書長吳秉宥說:「這個危險的程度,取決於你待在在水下待多久,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要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
其實自由潛水是人類求生本能,最原始的潛水方式。吳秉宥說:「自由潛水,其實跟人類最一開始的狀態很類似,我們一開始,都是在媽媽的羊水裡面,一口氣,然後做閉氣下潛的這件事情,我們就會稱之為自由潛水。不論在希臘或者是韓國、日本,台灣甚至也有所謂海女的文化,或者是一些漁獵的文化,那都是自由潛水的方式。」
黃建豪說:「其實自由潛水最重要的就是放鬆,對自己的身體有足夠認識的話,其實你的害怕就會少一點。」能充分了解身體特質,也能意識到潛在的危險,在享受過休閒潛水之後,有些人會選擇挑戰自我。
即將代表台灣參加2023年,AIDA世界自由潛水錦標賽的選手,賽前一如往常到泳池訓練。對選手來說,唯一目標,就是希望盡可能讓肺充滿空氣,爭取更多閉氣時間,因此選手們會訓練一種方式,「打包」空氣。自由潛水教練董家㚬說:「Packing有不一樣的方式,有的人會像是吃空氣,有的人是像吸麵。」
黃建豪說:「其實很多自由潛水的運動員,進階的如果考到Level 4的話,他會講一些瑜珈的調息法放鬆,以及我剛剛在潛水之前的暖身法弔胃,讓你的呼吸肌放鬆。在閉氣的時候,會有呼吸的慾望,接下繼續閉氣,二氧化碳的增加,會造成橫隔膜的抽動,這個就是呼吸肌的部分,所以我們在乾式的練習,也是不下水在陸上的練習,我們很大部分時間,在於鍛鍊我們呼吸肌的柔韌性。」
2022年,世界自由潛水深度錦標賽,有蹼恆重下潛中,自潛好手古雲傑,再以105公尺拿下銀牌,讓台灣站上國際舞台。吳秉宥說:「我們選手的素質上,其實都非常強,台灣算是自由潛水,這個運動競技項目滿優勢的國家。一方面我們地理上的優勢很好,二方面我們學的人口很多,自由潛水證照教育的市場上,我們是全世界第二大市場。」
來自台灣各地的自潛好手,代表台灣朝極限「潛」進,希望留名國際。台灣被蔚藍大海圍繞,身為島國子民,如何和海洋共榮共存,這堂課,我們還要持續謙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