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第二屆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專案研討會今(30)日舉行,鴻海(2317)集團積極投入數位健康產業,今年在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Harmony in Medical and Technology;HiMEDt)成立一週年之際,盛大舉行專案研討會,邀請聯盟成員共同以『建立與患者的永續關係』為核心展開六大議題,與外界分享數位健康落地生態行動。鴻海數位健康姜志雄總經理表示,在台灣,數位健康絕對是一個可供長期持續發展的產業領域,得益於政策開放和各界跨產業的支持,台灣數位健康已揚帆啟航。隨者健保署推行居家醫療、遠距醫療、視訊看診、數位處方簽等擴大試辦,院內服務正向院外延伸,即『From Hospital to Homespital』的概念。因此需要原創的整體解決方案,將院內與院外、端與雲、軟硬整合、虛實交互相結合,以建立與患者的永續關係,相信這也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的期許。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BIO加上ICT需要靠鴻海這樣的業者來協助落地,很期待能透過這個平台,與鴻海一起來推動。大家共襄盛舉一起為台灣下一代的數位健康,做好先期投資與健康管理。數位健康作為鴻海集團
鴻海 (2317-TW) 主導的數位健康大聯盟 (Harmony in Medical and Technology;HiMEDt) 成立滿一周年,今 (30) 日以「建立與患者的永續關係」為核心,舉行專案研討會,會中也宣布聯盟再添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3年11月30日電)鴻海(2317)數位健康總經理姜志雄今天表示,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CoDoctor AI相關終端產品,已申請TFDA醫療器材認證,預計明年5月可明朗。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起登場,鴻海集團作為發起單位之一的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HiMEDt),下午舉行研討會,姜志雄接受媒體採訪。姜志雄表示,鴻海集團與長庚眼科合作推出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CoDoctor AI,具備擴增智慧(Augmented Intelligence)、巨量醫學模型(LargeMedicine Model, LMM)、以及在地台灣原創研發等3大特色。姜志雄指出,巨量醫學模型中的專業知識由醫院提供,AI模型演算法由鴻海集團提供,技術標註由醫生提供,透過機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累積。姜志雄表示,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生態系合作對象在智慧醫療中心包括土城長庚、林口長庚、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鳳山長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慈濟人醫會等,在院外應用場域也切入總盛建設、雙橡園開發、高雄智慧城市、中華電信等。姜志雄說,CoDoctor AI生態系相關方案,會配合明年衛福部政策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尖端量子技術公司BTQ Technologies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BTQ AG已與鴻海(2317)所屬鴻海研究院簽署研究合作協定,盼藉此進一步深化雙方近2年合作關係,目標協助學術界推動後量子密碼學(PQC)標準化。 BTQ由一群後量子密碼學家創立,致力解決大規模通用量子電腦帶來的安全威脅。在尖端研究機構和大學支持下,BTQ正在結合軟體和硬體,利用獨特的後量子服務和解決方案來保護關鍵網路。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2016年舉辦「後量子密碼學標準化」專案,希望建立完善的加解密與數位簽章系統,成為新一代標準化密碼系統。對此,BTQ研究團隊與鴻海研究院2年前啟動後量子密碼研究計畫,今年6月1日向NIST提交相關研究報告。 鴻海指出,鴻海研究院與BTQ合作提交的相關研究報告,已在7月正式獲得刊登,代表團隊PQC方法已初步被NIST接受,未來有機會被政府及業界共同採納,成為未來發展參考標準之一。NIST預計將在2024年公布最終結果。 鴻海表示,鴻海研究院的此項成果,代表在後量子密碼領域的超前部署方向符合全球學術界潮流,對BTQ和鴻海共同推動後量子密碼領域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3年11月29日電)鴻海(2317)今天宣布鴻海研究院與量子技術公司BTQTechnologies簽署研究與合作協定,目標協助推動後量子密碼學(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標準化。鴻海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BTQ研究團隊與鴻海研究院雙方在2年前啟動後量子密碼研究計畫,因應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後量子密碼學標準的徵件需求,BTQ和鴻海研究院於6月共同提交合作報告,NIST在7月公開刊登,突顯雙方在推動後量子密碼標準方面的成果。鴻海指出,此次與BTQ合作報告獲刊登,代表團隊PQC方法已初步被NIST接受,未來有機會被政府、業界共同採納,成為未來發展參考標準之一,NIST預計在明年公布最終結果。根據資料,BTQ由一群後量子密碼學家創立,專注解決大規模通用量子電腦帶來的安全威脅。在研究機構和大學支持下,BTQ 正在結合軟體和硬體,利用後量子服務和解決方案來保護關鍵網路。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BTQ Technologies Corp.(以及其全資子公司BTQ AG)宣佈與鴻海科技(2317)集團所屬鴻海研究院簽署研究與合作協定,目標協助推動後量子密碼學(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標準化。 BTQ研究團隊與鴻海研究院雙方在兩年前啟動後量子密碼研究計畫,2023年6月1日向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提交研究報告,響應其「後量子密碼學標準化(Call for Additional Digital Signature Schemes for the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Standardization Process)」的需求,相關研究報告在7月正式獲得刊登。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在2016年舉辦「後量子密碼學標準化」專案,希望能建立完善的加解密系統與數位簽章系統,並將成為新一代的標準化密碼系統。這次鴻海與BTQ合作報告獲刊登,代表團隊PQC的方法已初步被NIST接受,未來有機會被政府、業界所共同採納,成為未來發展參考標準之一,而NIST預計將在2024年公布最終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鴻海(2317)昨(27)日晚間發布重訊,印度子公司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 India 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擬投入1282.09億元印度盧比(約新台幣499.63億元),以自地委建廠房。市場推估,鴻海這項動作可能是為擴增印度iPhone產能,同時為iPhone新產品導入(NPI)預做準備,由於美中貿易問題未解,中國+1效應持續,市場推估鴻海預計將印度打造除了中國以外的iPhone生產重鎮。鴻海今(28)日盤中股價上揚。因應此次建廠的資金需求,鴻海也公告,透過子公司Foxconn Singapore Pte Ltd,增資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 India 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交易金額15.41億美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表示,對於明年的ICT展望,會保持比較中性的看法。鴻海會盡最大努力維持營運的穩定,並且配合客戶的需求,發揮優勢。劉揚偉預估鴻海明年度雲端網路產品中的伺服器會是主要的成長來源,尤其是來自CSP客戶的
鴻海27日晚間公告,印度子公司將斥資新台幣499.63億元,於當地以自地委建廠房。外界推測原因有二,除鴻海為因應iPhone生產重心移轉,於印度擴大手機產能所需,其次,印度啟動對筆電等資訊產品進口替代政策,加速其於印度增強產能。不過,鴻海發言系統並未對此做出回應。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3年11月27日電)鴻海(2317)今天公告,印度子公司擬砸下新台幣499.63億元,在當地自地委建廠房,鴻海指出主要目的為營運需求。外界推測,可能是鴻海在印度當地擴增iPhone 產能所需。鴻海晚間公告,子公司Foxconn Singapore Pte Ltd增資取得印度子公司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 India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普通股,每單位價格10元印度盧比(INR),交易總金額15.41億美元。鴻海並公告,印度子公司Foxconn Hon HaiTechnology India 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在印度以自地委建廠房,參與投入金額1282.1億印度盧比(約合新台幣499.63億元)。鴻海指出,自地委建廠房主要目的為營運需求。外界推測,可能是鴻海在印度當地擴增iPhone 產能所需。根據鴻海年報,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 India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成立於201
綠色和平東亞辦公室於今發布「2023國際供應鏈脫碳報告:消費性電子供應商氣候表現評比」。結果顯示,三家台灣企業,除鴻海以外,台積電與和碩總體評分等級都有提升,然而再生能源占比表現均不如東亞區域其他競爭對手。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3年11月21日電)鴻海(2317)與裕隆(2201)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2258)總經理李秉彥今天表示,除了東南亞和美國外,鴻華先進規劃商用車擴展歐洲和東北亞市場,布局電動巴士為主,皮卡或物流車由鴻海商用車團隊負責。產業人士表示,鴻海內部已成立商用電動車中心(CCEV)。鴻華先進下午受邀參加台灣證券交易所舉辦電動車產業鏈主題式業績發表會,談到主要車款出貨規劃,鴻華先進表示,Model B預計明年第4季量產,ModelC將在明年1月起大量交付,規劃明年上半年交車完畢,此外未來也將推出Model C國外量產版和Model D等。鴻華先進指出,Model C平台為核心的納智捷(LUXGEN)n7車款一般消費者訂單規模已經超過8000輛,另外還有1100輛屬於包括租車業和政府用車等大型客戶,加計超過9000輛,規劃明年6月底交付完畢。法人問及商用車布局,李秉彥表示,鴻華先進布局電動巴士為主,至於皮卡(pickup)或物流車,鴻海已有商用車團隊負責。產業人士向記者透露,鴻海內部已成立商用電動車中心(CCEV)。在市場布局,李秉彥表示,以台灣為核心透過構建運營本地化(
先前因政治因素影響股價跌破百元的「海公公」鴻海,在11月14日法說會上公布其第三季財報呈現三率三升,激勵股價重返百元關卡,「三率三升」究竟是哪三率?對一間公司的營運又有何指標性的意義?透過本文一次搞懂!
日期:2023年11月20日主旨:公告「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12年度第4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計面額新台幣23億元整,訂於112年11月22日起在證券商營業處所暨本中心債券等殖成交系統開始買賣。公告事項:一、發行公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二、債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12年度第4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甲券。(一)代碼:B644D3。(二)簡稱:P12鴻海4A。(三)發行總面額:新台幣14億元整。(四)發行價格(佰元價):新台幣100元(依票面金額100%發行)。(五)發行日:112年11月22日。(六)到期日:117年11月22日。(七)發行期限:5年。(八)票面利率:固定年利率1.72%,若發生觸發事件,則本公司債固定年利率將調整。(九)銷售對象:僅限售予「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外幣計價國際債券管理規則」所定之專業投資人。(十)本債券為取具本中心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資格認可之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三、債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12年度第4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乙券。(一)代碼:B644D4。(二)簡稱:P12鴻海4B。(三)發行總面額:新台幣9億元整。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由裕隆(2201)與鴻海(2317)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創(2258)今天創新版上市,為台灣首家純電動車概念股,董事長劉揚偉於記者會上指出,電動車與PC時代相同,都是百家爭鳴後剩下幾家公司,鴻華看準趨勢,發展平台化、標準化及模組化,憑藉鴻海ICT、BOL全球布局速度與能力,及裕隆造車經驗,提供全球電動車客戶最具彈性、客製化的CDMS(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商業模式服務,為台灣電動車產業創造更多價值。鴻華先進今天以每股50元在創新板掛牌上市,上午掛牌典禮鴻海科技集團暨鴻華先進董事長劉揚偉、集團總財務長黃秋蓮、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總經理李秉彥等一同出席,股價以平盤開出後走跌,早盤最低來到45.5元,跌幅達9%,隨即呈現低檔震盪。針對電動車2024年看法,劉揚偉指出,與PC時代相同,一開始百家爭鳴,大大小小公司經過一段時間後,只剩下幾家,這是產業從無到有的過程且必經之路,整車製造及驗證是需要多年的經驗,很多廠商跳進來做汽車電子但只是電動車的一部分,整車設計開發到驗證都是鴻華的優勢,規模及垂直整合是未來優勢,垂直分工一定會發生,汽車過去因引擎及變速箱進入障礙高,不
鴻海 (2317-TW) 本周法說行情帶動,外資回頭連買 5 個交易日,買超共 3.82 萬張,也推升股價反彈,站回百元大關及月線之上,周五收 102.5 元,單周上漲 5.45%。
台積電本周利多連環發,繼公布10月營收表現優於預期,本次董事會決議第三季股利政策,意外再次調高股利,每股股息將配3.5元,激勵股價漲回580元之上;台積電股價向上表態,台股也成了拉「積」盤,大盤指數一度回到萬七之上;另外,鴻海也是功臣之一,法說會財報繳出三率三升優於預期成績單,外資對查稅利空鈍化,股價重回百元之上。一起來關心本周財經焦點新聞。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2023年第三季財報優於預期、第四季展望符合預期,外資最新報告多調升2023~2025年獲利預期。其中,2家日系、1家美系及1家歐系外資維持「買進」、目標價區間自125~149元略升至128~150元,另一家美系外資則維持「中立」及115元目標價。 美系外資認為,鴻海第三季毛利率、營業利益及稅後淨利均優於預期,第四季及全年營收展望亦符合預期,預估將分別年減9%及8%。同時,看好鴻海搭上電動車及人工智慧(AI)伺服器需求熱潮,帶動明年營收成長12%,毛利率持續提升至2025年。 根據第三季財報及最新展望,美系外資雖將鴻海今明2年營收預期小幅調降2%、3%,但較高的毛利率反應產品結構優化強於預期,將獲利預期分別調升5%、1%,據此將目標價調升1%、自149元調升至150元,維持「買進」評等。 日系外資指出,由於第三季毛利率優於預期,鴻海今年毛利率有機會提升、優於先前預期的持平。展望後市,雖對資通訊(ICT)業務審慎看待,但認為雲端網路、電動車及零組件為明年成長主動能,大型語言模型(LLM)及AI可望顯著帶動明後2年獲利動能。 鑒於較佳的匯率、高毛利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鴻海(2317)法說會釋出第三季財報三率三升,外資法人在新出爐的報告中多維持原先評等,其中美系外資重申「中立」評等,目標價維持115元;日系外資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由125元調高至128元;歐系美系外資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維持135元;另一家日系外資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由134元調高至140元;另一家美系外資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由149元調高至150元。美系外資表示,儘管第三季毛利率優於原先預期,不過仍缺乏明確的成長動力,因此重申「中立」評等,目標價維持115元。日系外資表示,調高鴻海2023-2025年獲利預估,幅度分別5.8%、5.2%及2.7%,原因是有較佳的匯率、高利潤率的AI模組成長以及iPhone新型鈦合金外殼帶來更好的平均售價及利潤率,重申「買進」評等,決定調高目標價至140元。至於美系外資則表示,預估鴻海第四季營收將符合預期,明年將受惠電動車(EV)及AI伺服器成長,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調高至150元。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鴻海科技(2317)集團旗下鴻佰科技(Ingrasys)宣佈出席11月14日至16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所舉辦的2023年超級計算大會SC23。Ingrasys除重點展示專為下一代人工智慧應用和服務所建構的全新液冷人工智慧伺服器外,亦展出最先進液冷散熱架構,並分享其在開創人工智慧可持續解決方案上的最新成果。隨著人工智慧和高性能運算需求超速推升,全球數據中心皆面臨電力需求不斷增加,冷卻技術之挑戰也更加嚴峻。為此,Ingrasys鴻佰始終致力於開發環保液冷解決方案,以提高數據中心的效率及可持續性。在SC23的展會中,Ingrasys展示最新的人工智慧液冷伺服器GB6181,該伺服器搭載了八個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為龐大規模的人工智慧和大型語言模型(LLM, Large Language Model) 之推理和訓練,提供了傑出的32 petaFLOPS(每秒一千兆次的浮點運算)性能,還可以輕鬆集成到客戶數據中心部署的OCP ORv3架構中。而模組化伺服器系列新成員SV1123A和SV1143A更利用這次機會初次亮相。這兩款高密度的1節
鴻海(2317)舉行法說會,公布第三季稅後純益431.28億元,季增31%,年增11%,創歷史同期新高,每股稅後純益3.11元;累計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6.42元,跑輸去年同期的7.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