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對國產學名藥不友善,生技大咖砲轟,政府態度要明確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健保署近日擬試辦「藥物差額給付」引爆國內學名藥廠反彈,2015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今(7)日登場,不少產業大咖重砲批評,政府一手要求品質導入PIC/S GMP,另一手卻貶低學名藥廠,讓民眾認為學名藥是次等產品,在政策上更對外國藥廠大開方便之門,除不需做BA/BE(生物可用率/生物相等性),更多以書面審查,讓國內學名藥廠何去何從?

今年首度參加BTC的美國學名藥四大天王的Impax(益邦)創辦人許中強表示,學名藥很重要,如以色列大廠TEVA就是學名藥起家,台灣健保負擔很大,學名藥對財政有很大幫助。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政府都鼓勵學名藥,以美國FDA為例,其對學名藥的品質要求非常嚴格,但主動宣傳學名藥和原廠藥是一樣的,鼓勵民眾使用學名藥。他強調,台灣政府的態度要明確,不能讓民眾覺得是次等的。

瑞寶生技(6479)董事長章修綱也表示,學名藥做得好,生技發展才有期待性,健保的政策應增加學名藥發展空間。生策會常務理事胡幼圃則表示,台灣健保藥價給付應該要有區分,如果BA/BE等條件都符合,才能給予最高藥價。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陳威仁直言,政府一手要求品質導入PIC/S GMP,另一手卻貶低學名藥廠,以近日要試辦的「藥物差額給付」,就讓民眾認為學名藥是次等產品。台灣學名藥廠在國內健保的用量占比 75%,但藥價占比只有23%,世界各國都在鼓勵學名藥,國內學名藥廠禁得起考驗,很多已外銷到海外市場,全球10個先進國家為例,我們已經賣到其中9個。

廣告

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王舜睦更質疑,為何只有原廠藥可以差額給付,既然專利到期就是學名藥,而國產學名藥需通過BA/BE(生物可用率/生物相等性)的驗證,若要說療效不好,請提出證據。

很多外國藥廠說要撤出台灣,實際上,根本只是關閉在台灣的生產基地,轉為平行輸入藥品至台灣,主要政府政策對外國藥廠大開方便之門,除了台灣的藥品關稅是零,進口藥物雖然人種與台灣不同(非黃種人),查驗登記很快,多以書面審查,也不需進行BA/BE。而在台灣生產繳稅的學名藥廠,則要實際查核,並進行人體臨床試驗,提出BA/BE證明。

陳威仁說,近幾年外國的學名藥大量進口台灣,如大廠TEVA、Sandoz等,其從原料藥到製劑一貫化生產,成本具競爭力。本土學名藥廠遭遇內外夾殺,再這樣下去,「大家都不用玩了」,政府應出面對國產學名藥鼓勵,否則未來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