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觀點:摩根投信稱,國際資金回補亞股不手軟,印度、台灣、韓國股市最受寵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聯準會與歐洲央行相繼釋出超鴿派訊息,讓全球風險偏好回升,帶動國際資金持續回補亞洲市場,上週除了泰國股市失血外,其它亞股全數轉為資金淨流入,其中以印度單週吸金8.8億美元最高,讓印度股市連續兩週吸金金額稱霸亞洲市場,其次為台股獲6.81億美元資金淨流入,以及韓國股市的6.18億美元資金挹注。

單就東協國家來看,上週最獲外資青睞的為印尼股市,獲近1億美元買盤進駐,也一反前一週失血窘境。另外,馬來西亞股市則成功逆轉勝,中止連續連5週失血頹勢,上週小幅吸金0.22億美元。

至於亞洲各國連續吸金週數狀況,以印度最為強勢,截至上週已連續吸金第五週,台灣、韓國、菲律賓則是連續兩週獲得外資青睞。

摩根亞太入息型產品經理張乃文指出,上週聯準會釋出超鴿派言論,今年由原先的升息兩碼下滑至不升息,直到2020年才會再升息一碼,而2019年聯邦基準利率預估則由2.88%大幅調降至2.38%,2020年亦調降至2.63%;在國際主要央行營造寬鬆資金環境下,強化市場資金對於風險性資產的偏好,特別是與全球高度連動的亞洲市場,帶動國際資金明顯回補亞股。

張乃文表示,本次聯準會重申「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發展,以及通膨壓力減弱」的情況下,將保持耐心,亦提及必須應對來自全球風險,包括歐洲、中國經濟放緩和英國脫歐可能帶來的溢出效應,因此預留寬鬆貨幣政策空間。隨著全球央行風向轉變,除有助支持全球經濟外,伴隨美元趨貶對於風險性資產及新興市場都屬正面消息,對於亞洲金融環境更有壓力緩和作用,包括外資回補亞股等,且有望見到人民幣帶動的亞洲貨幣轉折契機。

廣告

張乃文表示,亞洲企業具備強勁獲利增長與良好財務結構,在企業體質轉變之下,所持有的現金水位豐厚,根據路透數據,近兩年亞洲大企業自由現金流量達3740億美元,創10年新高,不少企業的營運現金流超過資本開支,而且負債比率偏低,有利提高股息配發與股東權益,亦為吸引資金回補的動力之一。

中國市場方面,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江彥指出,受惠聯準會偏鴿的貨幣政策走向和中美貿易談判的氣氛好轉,加上中國股市更是受到政策刺激和入摩題材發酵,吸引外資回流拉抬股市表現,對於中國股市2019年的展望,可從三大面向來觀察:第一,貨幣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提高流動性同時拉抬經濟成長;第二,內、外資投資偏好不同調,長期資金流入趨勢穩步提高;第三,A股長期估值便宜,由下而上選擇長期投資結構增長性高的產業。

江彥表示,人行的貨幣政策從定向降準提高流動性,到中期借貸便利(TMLF)解決民營和小微企業的融資困難,皆有利改善金融數據。根據統計,2019年1月份的中國1月信貸加速擴張,單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23兆人民幣)和社會融資規模(4.64兆人民幣)增量均破歷史紀錄,由此可知貨幣政策的「穩增長」效果已顯現,展望未來貨幣政策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仍有降準的空間。

江彥進一步說明,在入摩題材持續發酵之下,有助於扭轉中國股市以散戶為主的投資風格,以A股為例,目前散戶組成超過5成為大宗、國內的法人和社保基金約占3至4成,最近受到入摩題材布局的外資佔比低於5%。展望未來,看好外資進一步受入摩激勵提高布局,而內資資金也有機回提高持倉的空間,資金長期回流趨勢穩步提高。

江彥指出,A股目前評價仍低於歷史平均,建議投資人若要參與中國股市的成長列車,宜投資布局具有高結構性獲利成長性的產業和具產業競爭力的個股,包括智慧型手機相關供應鏈產業、具有領先同業研發能力的醫藥產業,或是獲利具成長性的大型的消費藍籌股,都是近期可留意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