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投資風向球:莫迪砸20兆盧比 救得了印度經濟嗎?

正當各國逐步鬆綁禁令時,美國又再掀貿易戰,上週美國對中國華為的禁令,對科技股帶來不小震盪。短線股市反彈達滿足點後,上週呈現震盪走勢,,接下來仍要看中美關係以及第二季經濟衝擊。印度這次疫情相當嚴峻,總理莫迪提出20兆盧比經濟振興方案,但目前印度情勢仍不樂觀,短線難以看到較明顯成效,印度基金偏保守看待。

🌍川普對華為禁令,也衝擊美國晶片股

  1. 美國債券期貨顯示負利率機會升高,川普表示支持負利率,但聯準會主席鮑爾則否定此觀點。鮑爾指出,美國經濟疲弱、收入停滯,將持續一段長時間,他呼籲需要更多財政支出來帶動經濟活力。美國預估今年財政赤字達3.7兆美元,而第二季發行了3兆美元公債,債券供給增加,債券利率將維持低檔。上週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在0.65%附近。

  2. 美國上週新增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297萬人,人數有持續減少跡象,但整體失業人數仍高。美國政府宣布對華為、中興等通訊產品禁購令再延長一年。另外,美國企業銷售晶片給華為期限雖然展延90天,但之後所有產品都必須通過美國政府批准才可銷售給華為,此讓上週五晶片股大跌。而上周台積電也宣布將至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此也顯示美國科技政策方向。

  3. 強力反彈後的美股面臨震盪走勢,包括中美貿易緊張、美國圍堵華為等,上週S&P500周跌幅2.26%,那斯達克指數周跌幅1.17%,費半指數周跌幅4.21%。相較之下,費半衝擊較大。美元指數維持100附近偏強勢。

廣告

🌍歐股下跌,日股盤整

  1. 雖然歐洲逐漸放寬封鎖令,但企業獲利惡化、中美貿易緊張,帶來經濟面壓力。如歐洲鋼鐵龍頭Arcelor Mittal被降評至垃圾等級Ba1,股價大跌。市場預估STOXX600指數的企業,第二季收益下滑46%,上週歐股呈現修正走勢,德股跌4%,法股跌5.9%,英股跌2.5%。近期歐元、英鎊走勢偏弱。

  2. 日本14日宣布解除39縣緊急狀態,但疫情重創日本經濟,日本央行持續寬鬆政策,在低利率環境下,日本金融業面臨呆帳攀升風險。據報導三菱日聯、三井住友、瑞穗金融集團等,截至2021年3月的信用成本(資產中呆帳占比)將翻倍至1.1兆日圓。近期日本股市隨全球股市反彈上漲,上週呈現盤整走勢。

🌍中國又中槍,油金上漲

  1. 中美緊張關係再度升高,除了川普指責中國是疫情元凶之外,上周更展開科技技術圍堵,此衝擊中國華為與後續科技產品布局。但中國也可能採取不可靠實體清單來反制美方企業,此科技戰後續發展將是近期風險。

    中國為求自保,只能祭出更多內需建設,5/21即將舉行二會,將有更多政策宣示,另外,企業債務違約升高,人行只能採取持續寬鬆政策。人民幣近期持續走貶,兌美元來到7.13,陸股也面臨修正壓力,港股同樣進入震盪整理。

  2. 近期新興市場股市、債券小幅回升,其中,拉美股市較為落後,台韓股市相對較強。不過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可能又波及新興市場表現。另外,巴西、俄羅斯疫情未見較好控制,股市表現疲弱。由於全球景氣下滑,新興市場仍受到不小衝擊,需要提防部分國家面臨債務壓力與貨幣壓力。

  3. OPEC+決議在5­-6月間每日減產970萬桶,但之後每日減產規模縮小為每日800萬桶,但沙烏地阿拉伯上周表示,6月後會追加每日100萬桶減產力道,宣示減產支撐油價態度。上週布蘭特原油每桶31.51美元,周漲幅10%,西德州原油每桶29.43美元,周漲幅20.2%。

  4. 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風險升高,帶動上周金價走強,金價收盤每盎司1743美元,周漲幅2.26%,維持多頭格局。

🌍莫迪砸20兆盧比,救得了印度經濟嗎?

印度疫情嚴峻,確診病例已經突破9萬例,超過中國確診人數,醫療體系形同崩潰,雖然死亡人數2872人低於中國,但許多民眾得不到醫療照顧。印度此次經濟衝擊重大,4月印度製造業PMI已經跌至27.4。服務業PMI更跌至5.4。

年初印度通膨率攀高至7.59%,讓央行降息行動稍微保守,但疫情衝擊重大,3月份央行降息3碼,將利率降至4.4%,自2010年以來最低水準。但此同時印度盧比大幅貶值,今年以來貶值幅度最低來到7.3%。股市最大跌幅接近40%,近期雖有止跌,但反彈力道不強。

為了拯救疲弱經濟,印度總理莫迪5/13宣布了20兆盧比(相當於265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相當於GDP 10%的財政刺激方案。不過,股市對此消息沒有太多激情,當日股市開高走低,上週收盤呈現下跌走勢,顯示印度的挑戰仍然不小。

在疫情未能獲得控制下,印度股市難以走出回升行情,市場也不排除下半年還有降息空間。未來需要觀察印度盧比走勢,或匯率無法回穩,股市也沒有太大上漲條件。現階段印度基金佔比不宜過高,可以適當減碼,降低投資比重,等待基本面好轉後再介入。

🌍可觀察基金

(以上資訊僅做為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自行審慎評估投資風險)

本內容由Yahoo理財專欄作家林奇芬與復華金管家聯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