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俄烏戰爭可能持續數年 因為各方目標都不切實際
俄羅斯2022年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似乎以為可用閃電戰取勝;隨著戰爭一個月拖過一個月,人們不禁問戰爭何時會結束,無論是分出勝負或和談。《華爾街日報》20日一篇分析指出,這個問題一年半載內可能不會有答案,原因不只是前線還再苦鬥,更在於俄、烏或西方都沒有明確務實的政治目標。
文章指出,烏克蘭的核心目標「恢復完整領土」,是最明確的,但是並不實際,因為西方支持力道有限。美國、德國等歐洲盟友一面希望阻止俄羅斯獲勝,一面又擔心幫助烏克蘭大獲全勝的成本和風險。一些西方官員正在擬定止戰協議,但那既不是烏克蘭要的、也不符合俄羅斯的目標。
俄羅斯的目標最有解釋空間,視俄軍戰況而定,從一開始野心勃勃的帝國復興計畫,到後來的單純併吞土地。俄國總統普丁想將烏克蘭重新置於俄羅斯統治之下,這看起來已經太過虛幻;烏克蘭也不願意與他和談,因為在烏克蘭眼裡,和談就是讓步,讓普丁嘗到任何甜頭,都是未來另一場危機的墊腳石。
美國總統拜登聲稱,軍援烏克蘭是為了讓該國在和平談判中能佔上風,但美國並未說明什麼樣的狀況下應該開始進行談判。今年稍早,美、得和其他國家對反攻抱持希望,如果烏克蘭在南部和東部的反攻有重大進展,今秋就有望開始談判,可惜這也沒發生。
卡在反攻沒進展,烏不想和談、俄沒必要和談
即使支援烏克蘭,西方也有所顧忌。強化烏克蘭戰力固然重要,但西方的首要考量是避免戰爭升級,導致自己也攪進這淌渾水裡,或者普丁一個理智斷線就發動核武。
西方爭論是否對烏克蘭提供美製布雷德利戰車、德製豹二戰車、F-16戰機、長程飛彈,這些討論一談就是好幾個月,顯示西方支援速度的侷限。烏克蘭軍的火力有限,尤其是初期防禦缺乏防空能力、現在反攻沒有空中優勢,在戰場上損失慘重,今夏反攻進展龜速,美國情報單位對於烏軍能否突破俄軍防線、打回黑海沿岸,已抱持悲觀的預測。
美國這種漸進式軍援的缺點是,只要在反攻上沒有顯著突破,烏克蘭就不想進行和談,而俄羅斯當然也沒必要和談。
美國智庫「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執行長波利亞可娃(Alina Polyakova)指出,美國以「不升級戰況、別觸發我們不想要的結果」為原則而建構的策略,讓自己踏進了一場長期抗戰裡,「最終處於一種奇怪的折衷立場」,戰況雖沒演變成美俄直接衝突,但也無法讓烏克蘭拿到足夠的籌碼且願意上談判桌。
上週,北約秘書長的幕僚長詹森(Stian Jenssen)一番談話,凸顯了西方對目標的混亂。詹森公開提及歐洲外交官實際上一直在爭論的想法:烏克蘭放棄目前已經被俄軍佔領的領土,換得加入北約組織的資格以保護剩下的國土。
這個建議當然立刻受到烏克蘭憤怒駁斥,重申國土不能作為交換條件。詹森道歉,重回西方「檯面上」的路線,強調只有烏克蘭才能決定和談的條件。
《華爾街日報》指出,許多西方官員私下認為,美國和盟國不能讓讓烏克蘭獨自決定戰爭結束的條件。他們擔憂的是,烏克蘭最終極的目標,將會導致戰爭永無結束之日;他們更傾向給烏克蘭一些紅蘿蔔,比如北約或歐盟成員資格、或者長期軍事及經濟支援,讓烏克蘭接受某些領土已失的現實。
有人稱這種想法為綏靖,不過,這種想法也源自對遏止衝突的渴望,畢竟這場戰爭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不確定西方選民對於強力軍援烏克蘭的熱度還會維持多久,加上烏克蘭能否完全驅逐俄軍也越來越受到質疑。
先射箭再畫靶,保住面子、失了裡子
著有《戰爭論》的18世紀普魯士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Karl von Clausewitz)有句名言,即「戰爭是政治以其他形式展現的延續」,強調軍事只是實現政治目標的工具。一些敗仗與其說是在戰場上吃癟,不如說是缺乏實務上可達成的政治目標,所以戰鬥才被視為白費功夫、徒勞無功。最能當成範例的近代衝突就是美國在越戰的失敗,還有蘇聯1980年代、美國2000年代在阿富汗踢的鐵板。
俄羅斯現在也發現自己陷入代價慘重的泥淖,因為它已看不清楚自己入侵的意義在哪,普丁的政策變成隨「兵」逐流,違背了克勞塞維茨提出的法則。
普丁2022年出兵烏克蘭的目標,是站在大斯拉夫主義(認為俄烏同屬一個民族)的意識形態上,想在烏克蘭建立一個親俄政權。當俄軍遇上抵抗、不得不從基輔週邊撤退後,克宮將目標改成了「解放」烏東頓巴斯(Donbas,盧甘斯克州與頓內茨克州)地區的俄語居民。
俄軍在烏東的戰線也不太順利,尤其一直無法拿下另一半的頓內茨克州,於是克宮去年9月趕緊宣布佔領了烏東和烏南4區(盧甘斯克州、1/2頓內茨克州、2/3札波羅熱州、2/3赫松州),自己給自己打氣一下,即使這些地區一直都還有局部巷戰。
俄羅斯還試圖攻取在領土或民族上都沒有爭議的哈爾科夫州(Kharkiv),並持續放話要讓烏克蘭這個「國家」消失在地圖上。
普丁有時候說得好像這場戰爭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實現,例如他本月2日說「頓巴斯和新俄羅斯已經回歸它原來所屬的俄羅斯大地」。其中,「新俄羅斯」(Novorossiya, Новороссия)是帝俄時期對烏克蘭南部、黑海北部沿岸地區的稱呼。
但普丁今年6月才說,還考慮是否要再度動員進攻基輔,「這只有我能決定。必須根據我們的目標來決定是否動員」。這充分顯示他根本還不確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陳寒士(Alexander Gabuev)說,俄羅斯只有閃電攻克烏克蘭的計畫,沒有備案,「此刻,宣布目標這舉動,可能會讓普丁付出政治代價。只要還沒畫靶,你就可以繼續說你正在拉弓瞄準目標」。
普丁相信俄國可以撐更久
陳寒士指出,俄羅斯對時間的看法比對目標還要明確,「他們相信戰爭成本是可以控制的,俄羅斯的政治體系、人民和經濟都可以撐得比西方更久」。
從華格納傭兵造反、盧布大貶,最近種種事件都顯示出戰爭給俄國軍事和經濟造成了壓力,但是還沒達到臨界值。一些觀察家認為,俄羅斯正在把戰爭本身變成它的政治目標,以對烏克蘭和西方「抗戰」之名,掩蓋它無法為國民帶來經濟成長和穩定之實。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執行長波利亞可娃說,俄國也還沒有放棄多年來追求的終極目標──恢復原有的勢力範圍、阻止烏克蘭等國家向西方靠攏,無論這代表俄國要自己來統治、還是把這些地方搞成失能國家。俄國越來越少談目標,只是它的戰術操作。
「普丁仍然有他畢生堅信的俄羅斯帝國夢,烏克蘭的目標也都沒有變過。」波利亞可娃指出,「問題在於:西方戰略想要的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