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衝擊 台灣產業忙應戰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於2022年元旦起正式生效,政府各部會高度關注。經濟部認為,對台灣最大影響來自「中國與日本」、「日本與韓國」二個新建立自由貿易關係,預估會增加我國產品在此三市場的競爭壓力;產業界則呼籲,政府應更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短期內如無法加入RCEP,與個別國家簽定ECA應為努力的方向。
台灣加入CPTPP時程尚未明朗,產業界相當憂心,經濟部對此強調,將以促進傳產高值化、差異化等做法,助各行各業生產更有效率,中長期會加強供應鏈超前部署,並持續爭取加入CPTPP,因應衝擊。
經濟部國貿局分析指出,農產品之外,預估可能受關稅影響的類別,包括機械、塑化、鋼鐵與紡織,但其中多數產品,中國對日、韓均排除降稅,或採十年以上逐步調降方式,短期內影響不大;工業局同樣認為,RCEP在既有FTA基礎上,進一步降稅的幅度有限,我們關切的主要產品,中國對日本多採排除降稅或十年以上降稅期,對韓國降稅未優於2015年的中韓FTA,短期影響有限。
國貿局統計顯示,RCEP 15個成員國GDP約26.2兆美元、占全球30%,出口約5.5兆美元、占全球30%,15個成員國約涵蓋全球22億人口、占全球30%;RCEP成員與我貿易值占我國總貿易值約58%。
此一於2022年起正式生效的超級經濟圈,台灣被排除在外,產業界呼籲,政府應更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即使短期無法加入RCEP,應試著與個別國家簽定ECA,或以各國突破的方式,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化解產業在全球遭受不平等關稅貿易障礙。
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認為,此一全新的形勢,將使得新南向國家成為企業重新思考產業鏈重組、全球布局時的主要方向;工總副理事長詹正田則指出,國內多數紡織業多已在東南亞投資,部分是應品牌客戶要求前往,更多是因應RCEP而進行布局,因此RCEP正式成軍,對紡織業來講,台商仍有應變能力。
依工商團體掌握的資訊顯示,不論是否已投資布局的廠商都強調,本身雖有能力解決或面對問題,但面對RCEP或CPTPP等自由貿易協定的出現,政府要更積極的爭取加入,並爭取與個別國家洽簽關稅減免協定。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也說,RCEP生效後,額外新增的影響有限,因為比較深刻的影響,已在過去15年陸續出現。對台灣影響較大的應是,中、日、韓新建立的自由貿易關係,必須保持注意。
李淳指出,政府要解決衝擊,加入CPTPP是取代無法加入RCEP可能的替代方案,由於CPTPP成員國,有超過一半成員和RCEP重疊,因此爭取加入CPTPP作為替代減緩RCEP衝擊的效果,超越CPTPP本身。
李淳還說,不論追求降低成本或其他考量,企業赴東南亞投資,在當地製造產品後再出口到RCEP的國家,都會享有協定優惠關稅。雖然台商在中國製造的產品,也可享有RCEP的好處,但近年中國成本飆升,且中美貿易戰之外,歐盟加入競爭態勢也日趨明顯,政治經濟風險升高,更讓東南亞成為全世界的下一個主要投資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