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教授看核融合發展近程 投資人關注智財權的回報勝算較大

由12個單位擔任主、協辦的《金融科技如何幫助癌症醫療》研討會,28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舉行。圖/陳碧芬
由12個單位擔任主、協辦的《金融科技如何幫助癌症醫療》研討會,28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舉行。圖/陳碧芬

科學和新技術能為核能找出綠電的身影,本質是安全、被定位為核能升級的核融合(或稱核聚變,Fusion Energy),是未來乾淨能源的重要項目。中央研究院院士、MIT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Charles E. and Susan T. Harris經濟學教授羅聞全(Andrew W. Lo)認為,政治因素使得各國不對核融合進行大量投資,但近期的24個月期間國際間發生了一些新情勢,美國對核融合的監管在今年8月間大幅調降,已為資金流入已打開大門。

然而,羅聞全指出,投資人大可不必等到融合發生,才真正開始作出投資行動,現在就可以投資它的智慧財產權組合(IP),估計未來三到五年內就能獲得投資回報。為了能讓各界更理解核聚變產業及如何利用財務工程為融合能源找到資金,羅聞全發表過多篇期刊論文,也公開文章內容給各界下載、閱讀。

由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社團法人中華財經發展協會、北威顧問公司、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等12個單位擔任主、協辦的《金融科技如何幫助癌症醫療》研討會,28日邀請中研院院士羅聞全(Andrew W. Lo)專題演講,分享他多年來透過金融新模型與新的生物突破計畫,協助法人投資機構衡量可承擔的投資風險與回報的機會。

羅聞全指出,科學家與投資人在藥物投資流程的想法不同,投資人在不清楚情況下,通常只會投資指數型基金;藥物開發則必須看成功率與成本,如果透過經濟學預測結果,就可以改變成功率,投資人也可以獲得更有吸引力的獲利率,「新興的商業模式,有很多可以應用的新領域,如能源轉型,融合能,太空旅遊等等。」

廣告

其中,融合能部份,羅聞全認為,正確發展應該被各界使用更多,卻因發生過多次核能外洩事件使得人們害怕核融合,儘管技術上已出現一些十分令人興奮的新發展,在可控的情況下,聚變能可以提供幾乎無限的能量,也沒有放射性廢物。可惜的是,從政治角度著眼,不會對聚變進行大量投資,並不是好的現象。

羅聞全進一步指出,聚變能的創新商業模式和生物醫療有所不同,後者有數千種疾病和數百種、數十萬種處理疾病的方法,可是融合能技術約能建立十種的不同類型,要能讓它實現多元化的方法,是將聚變反應器視為智慧財產權組合,在商業反應器中實現聚變,許多流程中的工程挑戰,每一項都具有價值,不僅在整合領域,而且在其他產業。

他舉例,麻省理工學院製造20 Tesla磁鐵的方式就是使用超導磁鐵,這些超導磁體的應用領域約為100個其他領域,包括半導體、發電、馬達以及許多其他工業用途。 因此,投資人應關注智慧財產權組合的投資,而不是等到融合的發生。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發錢啦!元旦「薪」制1表看 國民年金等13項政府給付調高 最多月增1190元
00878太鬼了吧! 仁寶、華碩… 怎麼都選到上漲題材股? 前輩揭真相「外資也被迫追高」
香港中國研究逐漸枯萎 台灣難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