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CM罩陰影 錢進新興市場 未如預期理想

在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破產25年後,雖然新興市場體質已有明顯改善,不過該市場的投資表現卻依舊不盡理想。

購買發展中國家政府公債、並對外匯風險進行對沖是當時LTCM採用最有名的量化策略之一。不過在1998年俄羅斯政府因為未能償還盧布債務,所衍發的一連串發展導致LTCM最後崩潰。

雖然有人擔心在高通膨、聯準會升息與全球經濟放緩等經濟逆風下,將導致類似LTCM的事件在新興市場重演,不過意外的是該市場表現卻格外的深具韌性。像是中國正在發生的房地產危機,已拖累人民幣匯率降至2007年最低水平,但由於中國政府與企業部門都有足夠的美元儲備,使得人民幣不太可能出現崩跌局面。

事實上過去25年,新興市場已有大幅改善。像是它們改掉依賴發行美元債券習慣,轉而發行當地貨幣債券。雖然這可能無法完全隔離在美元遽升情況下,讓新興市場免受資本外流影響,不過卻有助於減輕打擊。

此外,新興市場央行在管理風險上也變得更有效率,還有部分國家摒棄當地貨幣盯緊美元與爬升式的匯率制度,改採更加靈活的管理浮動制度,並積累龐大的外匯儲備等。

疫情過後,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國經濟表現比多數分析師預期的好,唯一遇到麻煩的是較小的國家,以及中國和土耳其等具有獨特政治情況的國家。

雖然新興市場的體質早比25年前來更加強勁,然而它的資產表現卻差強人意,反而還不如一些歐美國家。根據追蹤本地貨幣債券表現的摩根大通GBI-EM全球多元化指數顯示,自2009年以來該指數回報率只有57%,過去十年還甚至下跌5%。

同期間,這些國家所發行的美元債券回報率雖然達到142%,不過也依然大幅落後美國高收益債的240%增幅。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基金定期定額 出現品牌效應
看好經濟復甦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央行最快明年2月 QE退場
工商社論》論海外就業劇減二十多萬人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