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EAS民調:逾六成東南亞民眾青睞美國、中國地區影響力下滑

由東南亞研究所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在被迫於美中兩國選邊站的情況下,越來越多東南亞民眾傾向選擇美國,而非中國,且中國的地區影響力已較去年下滑,顯示拜登政府在重新參與區域經貿方面付出的努力已有所回報。

ISEAS 周四 (9 日) 公布一項針對 1308 名東南亞人的調查,該調查顯示,有 61.1% 的受訪者傾向選擇美國,高於去年的 57%;傾向選擇中國的受訪者比率自去年的 43% 下滑至 38.9%,顯示兩國受青睞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最新調查顯示,若被迫在美中選邊站,有超過六成的東南亞民眾選擇美國,僅不到四成選擇中國。(圖:ISEAS)
最新調查顯示,若被迫在美中選邊站,有超過六成的東南亞民眾選擇美國,僅不到四成選擇中國。(圖:ISEAS)

ISEAS 資深研究員 Sharon Seah 指出,拜登政府在東南亞地區的地位比前朝還要好更多,2020 年時,有 77% 的受訪者認為在川普政府的領導下,美國的國際參與度顯著下滑,今年則有近 40% 的人認為參與度有所提高。

近年來,中國積極加強對台灣周邊海域和南海的軍事部署,引發各國對於區域穩定遭到破壞的擔憂,美國也積極增加在該地區的軍事影響力,以阻止潛在衝突爆發。

即使中國仍被視為地區內最具影響力的大國,但其政治和戰略影響力卻自去年的 54.4% 下滑至 41.5%。

Seah 表示,對中國行使戰略和經濟影響力的擔憂一直都存在,但受訪者們認為,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已經放棄「隱藏實力,等待時機」的戰略,這讓東南亞地區更難因應中國的回應和反制措施。

關於印太經濟架構 (IPEF),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對於 IPEF 的影響力和成效抱持正面評價,但也有超過 40% 的受訪者認為無法判斷。

Seah 在談到其他貿易架構時表示:「雖然一些國內因素阻礙美國參與進一步的經濟活動,例如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 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RCEP),但東南亞地區可以看到美方所付出的努力。」

更多鉅亨報導
印太經濟架構目標出爐 印度並非全部參與
消費模式改變亞洲輸美貨櫃航運路線 東協比重升高、中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