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的火爆,將如何影響由NFT重塑的藝術世界?

(示意圖/取自pixabay)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世界見證了 GPT 令人炫目的能力,它們最革命性的突破之一是根據對 GPT 程式(如 DALL-E、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的文本提示創造圖像(藝術品和照片)。

現在,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使用文字成為視覺藝術家。

GPT,包括 ChatGPT,並不是沒有爭議的。

目前,已有幾家提供文本到圖像生成器的公司收到了版權訴訟,技術人員利用包括藝術家製作的數百萬受版權保護的圖像的數據庫來訓練 ChatGPT,以便人工智慧能夠生成新的作品。

訴訟稱,這種人工智慧訓練和人工智慧生成的實質上相似的作品都構成了版權侵權。

此外,批評者還提出了對隱私的擔憂,包括據稱在培訓數據庫中使用個人數據,如人們在社群媒體上的照片,以及包括藝術和設計在內的許多產業的就業流失。

在法院和立法機構將面對這些爭議的同時,人工智慧文本、圖像生成器的廣泛使用將如何影響由 NFT(非同質化代幣)重塑的藝術世界?

在短時間內,NFT 為數位藝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2021 年的銷售額達到 270 億美元。

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利用這個新市場,僅在這一年就售出了價值 2.5 億美元的藝術品 NFT。

NFT 是創建虛擬所有權的電腦程式,就像智慧型手機中的軟體創造了虛擬鍵盤一樣,NFT 以一種類似於標的物的代幣方式創造了標的物的虛擬體現。

NFT 解決了數位藝術品長期存在的問題,即它們可以很容易地被無限複製,因為每個代幣都是獨一無二的,其出處都記錄在區塊鏈上,所以副本並不能替代 NFT。

廣告

事實上,這些副本甚至可以通過使藝術品更加知名來幫助推廣,AI 藝術家 Roope Rainisto 解釋說,NFT 通過「提供標準化的機制來管理出處、支付、交易和分配方面,以及實施轉售版稅等機制的可能性」,為藝術家提供了巨大效用。

在 21 世紀,這種通過「代幣」向虛擬所有權的轉變,我稱之為代幣主義,就像 20 世紀立體主義從單一的線性視角向多視角(體現在「立方體」中)的轉變一樣具有革命性。

兩者都推翻了傳統,立體主義的透視,代幣主義的所有權,並為藝術家打開了巨大的新機會。

NFT 不僅催生了一個新的數位藝術市場,而且通過繞過藝術機構的看門人,畫廊、博物館和拍賣行,以一種分散的方式實現了這一點,NFT 創造了一個向所有藝術家開放的市場。

正如芬蘭的 Rainisto 所說:「一個來自芬蘭赫爾辛基的相對不知名的數位藝術家如何通過他們的藝術『獲得成功』,通過傳統的藝術畫廊?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一百萬年也不可能,事情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是 GPT 現在會使 NFT 過時嗎?如果每個人都能通過打幾個字成為視覺藝術家,那麼人工智慧藝術的供應將急劇成長。

在社交媒體上,人們不斷分享他們最新的 AI 創作,包括他們的提示,Midjourney 甚至在 Discord 上使用了一個社群網路,所以創作者可以實時看到他們和其他人創造的提示和圖像。

Midjourney 有一個新的「描述」功能,可以分析任何圖像,並給出提示來重新創建圖像,在 Midjourney 上創建的圖像以其獨特的「Midjourney 特徵」而聞名。

那麼,還會有人為可以自己創作的人工智慧藝術購買 NFT 嗎?

毫無疑問,GPT 將極大地擴大視覺創作者的隊伍,並增加藝術家之間的競爭,但它不可能遏制藝術家對 NFT 的使用或抑制藝術 NFT 的市場。

同樣重要的是,許多使用 ChatGPT 的創作者,除了成為 NFT 藝術家之外,還在追求其他道路,如平面設計師、品牌顧問和社交媒體影響者。

因此,NFT 藝術家之間的競爭加劇,可能並不像乍看起來得那麼誇張。

可能促使更多 AI 內容創作者採用 NFT 的是版權局的裁決,即 Kris Kashtanova 通過 Midjourney 生成的漫畫小說並沒有受到版權保護,因為「用戶不是該技術生成圖像的版權『作者』。」

如果法院接受這一裁決,人工智慧創作者可能會採用 NFT 作為另一種收入來源。

對於銷售 NFT 的 AI 藝術家來說,文本到圖像生成器只是工具包中的一個工具,藝術家要進行實驗,通過各種技術發展自己的藝術風格。

即使基於 GPT 的平台最終產生了平庸的混雜的類似藝術作品,這也只會增強 AI 藝術家的需求,以磨練他們的技能並弄清楚他們的藝術品如何脫穎而出。

在 GPT 之前,藝術家們已經在使用其他 AI 工具了,例如,藝術家 Jenni Pasanen 將 AI 工具與自己的數位繪畫結合起來,創作出了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

另一位著名的 AI 藝術家 Claire Silver 向 NPR 描述了她自己對各種技術的實驗,包括手繪和用自己的數據庫訓練人工智慧。

「在過去的 10 年裡,我們經歷了各種形式的人工智慧,如 GANs、Deep Dream,以及現在一些非常先進的視覺、文本、圖像生成器,它們為創造圖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數位藝術顧問 Georg Bak 解釋說。

「我喜歡把最新的發展與 19 世紀攝影和相機的發明相比較。突然間,每個人都能創造圖像,當時人們認為這是繪畫的終結。」但事實並非如此

即使在今天,智慧型手機相機也沒有結束攝影作為一種美術流派的地位,所以,AI 也不會終結 NFT。

人工智慧藝術家、攝影師、藝術史學家 Ada Crow 解釋說:「有一些優秀的藝術攝影師仍然在傳統世界銷售,他們的作品也在 NFT 中製造,我認為 NFT 市場將繼續存在,而『傳統』市場已經開始將其引入博物館。」

事實上,巴黎龐畢度中心和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已經宣布為其永久收藏購置 NFT,現代藝術博物館最近展出了 AI 藝術家 Refik Anadol 的《Unsupervised》,令大批參觀者為之著迷。

隨著這些領先的藝術機構收購 NFT,其他機構也會跟進。

我們不要忘記,NFT 的買家是投資者。

根據 Hiscox 的調查,在一年內花費 25,000 美元的 NFT 買家中,有 95% 是為了投資,藝術品的美感是次要的,投資潛力歸結為藝術家的聲譽和網路。

根據領先的藝術市場經濟學家 Magnus Resch 的說法,這一原則在傳統藝術界也長期存在,我們已經理解了這個不爭的事實。

想像一下,已故的安迪·沃荷創造了一張罐頭的 AI 圖像,並將其作為 NFT 出售,即使其他人也能畫出同樣的 AI 藝術品,但沃霍爾的作品比你我創造的作品的價值要高得多。

事實上,人工智慧和 NFT 是互補的技術,它們一起加速了藝術世界向數位藝術和更多沈浸式的虛擬體驗的轉變,正如 Art Newspaper 的一項研究表明,主要藝術博物館的參觀人數並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為了保持相關性,博物館必須適應,研究人員 Tula Giannini 和 Jonathan Bowen 確定了人工智慧和數位技術帶來的深刻社會變革,他們得出的結論就是博物館將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準備好適應在文化和社會革命中設定的有增無減的技術進步。」

威廉·佩利基金會甚至拍賣了委託給 MoMA 的 29 件藝術品,包括畢卡索、雷諾瓦和羅丹的作品,為博物館籌集資金,以增加其數位藝術收藏,並有可能開發自己的流媒體平台。

推動這一銷售的原因是,人們認識到,疫情加速了深刻的社會變革,改變了人們對生活許多方面的期望,這些期望越來越虛擬,並以螢幕作為中介。

正如《大西洋》雜誌的 Megan Garber 所說:「我們的生活,不管願意與否,都是在元宇宙中度過的。」

「在我看來,帶有虛擬成分的真實現場體驗是博物館的正確方向。」Bak 解釋說,博物館可以通過元宇宙的展覽接觸到更多的觀眾,不可否認的是,數位原生代更重視 NFT、VR 和大型媒體裝置,以及現場磨合體驗和數位社群和互動。

數位和人工智慧藝術的爆炸,以及 NFT 創造的新市場,將迎來定義 21 世紀藝術的虛擬文藝復興。

本文為界面新聞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GPT 的火爆將如何影響由 NFT 重塑的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