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灣服務業大評鑑─專家觀點-進階服務4.0 掌握疫後新契機

遠距服務讓顧客無論是透過真人客服或智能客服,都能獲得同品質的服務。圖/王德為
遠距服務讓顧客無論是透過真人客服或智能客服,都能獲得同品質的服務。圖/王德為

「服務4.0」時代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今年對國內服務業來說,是正式迎來全面解封的「關鍵年」。既是檢視過去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累積的成果是否厚實,並在既有基礎上展望後疫情時代的新發展,也是從服務1.0、2.0、3.0升級4.0的重要跨越。

「服務4.0」是現在進行式,也是未來式!工商時報自2012年發起「臺灣服務業大評鑑」,每年都透過專業神祕客深入服務業現場,做嚴謹的訪查評核,即使COVID-19疫情高峰期也從未間斷,連續12年追蹤國內服務業發展趨勢。

善用智慧科技 讓服務更細膩

從今年評鑑中發現,許多出類拔萃的金牌企業進化再升級,不僅善用智慧科技讓遠距服務沒有距離,線上線下都有良好體驗;服務也更加細膩,依據不同顧客不同需求,提供個人專屬客製化的服務;還能進一步貼心關照特殊族群,如身心障礙、銀髮族、嬰幼童等,提供各項友善措施及服務。

何謂「服務4.0」?在進一步闡述具體內涵前,先跟讀者一起回溯國內服務業的發展軌跡。

「服務1.0」階段,企業以客為尊的意識尚不高,缺乏系統化的服務SOP,不同的服務人員可能有不同的服務流程跟方式,顧客想體驗好的服務,靠的是「運氣」。因此,在這階段本評鑑提出魅力服務、服務續航力等主題,呼籲企業重視服務的重要性。

「服務2.0」階段,企業開始提高服務意識,愈發重視客訴處理,也陸續導入ISO服務品質管理系統,建立屬於自己的SOP服務流程,並借助科技工具讓服務品質更穩定。這個階段追求的是服務的「一致性」,讓顧客盡可能在每一家分店、面對不同的服務人員,都能體驗相同的服務水平,也呼應本評鑑到位服務、精準服務等主題。

廣告

「服務3.0」則是一次巨大翻轉,疫情突如其來爆發,重擊原先高度仰賴人與人面對面互動的服務業,業者內外交迫。對外,除了疲於因應各項防疫措施,還要設法降低業績的損失,更不能因疫情讓長期累積的顧客信任及滿意度流失;對內,盡力照顧第一線員工職場安全的同時,又要穩定組織團隊戰力,讓整體士氣不致在冗長的抗疫作戰中潰散。

過去三年,堪稱服務業有史以來最艱鉅的時刻!這個階段考驗的是企業的靈活應變力跟平時練就的即戰力,除了服務SOP如何與時俱進、彈性調整,還要強化數位工具運用,深化虛實整合服務,也要想辦法發揮創意與顧客保持連結,如防疫期間許多餐廳研發出外送外帶套餐,甚至推出冷凍調理包等,就是順應趨勢而生的新服務,目標是齊心打贏這場服務戰「疫」。

主動拋球給顧客 創造差異化記憶點

而經過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驗,與巨大翻轉後的沉澱,進入「服務4.0」階段,根據12年來執行本評鑑、長期深入服務業第一線的柯南國際下的定義,「服務4.0」須具備「遠距服務智慧化」、「人員服務客製化」這兩個關鍵要素。

疫後遠距服務需求大幅提高,如何透過AI人工智慧科技的輔助,讓顧客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需求,都能得到優質的服務體驗,是企業一大考驗。更深一層來說,進階服務4.0不只要懂得運用科技,更強調一種「人機協同」的關係,在善用智慧科技提高效率跟效益的同時,重要的是如何在人機之間取得平衡,提供服務的速度跟準度,還能讓顧客感受到服務的深度跟溫度。這個階段追求的是在一致性的基礎上,還要有「個人化」的專屬服務感。

「把握每一次與顧客互動的機會!」當科技可取代部分SOP,當ChatGPT也能成為客服,第一線服務人員最無可取代的價值,就在於每一次跟顧客互動的過程中,找到可施力的甜蜜點,創造具差異化的服務記憶點。

怎麼做?柯南國際提出一個建議:「主動拋球!」不要再當被動接球的服務員了,而是主動拋球給顧客。例如現在許多迴轉壽司店都有自助點餐,服務人員可主動詢問客人有用過嗎?需要幫忙嗎?若觀察客人好一陣子未拿取檯面上的壽司,也可上前主動關心有沒有什麼需要的餐點是桌上沒有的?學會更細膩地觀察顧客需求,並主動提出服務意願,只消簡單幾句話,服務大大加分。

事實上,早在疫情前,許多企業就已陸續展開數位轉型布局,疫情扮演了催化劑加速轉型期程,如因應交易及服務型態的遠距趨勢,強化並擴充官網、APP及智能客服等功能;因應低接觸交易趨勢,加強自助點餐、自助結帳、自動販賣機、電子支付等相關智慧設備及系統的建置。與此同時,人員教育訓練也不再局限於SOP,更重要的是服務意識跟意願的升級。

把握疫後新契機 成長決勝關鍵

服務的進化是一條單行道,只許往前不能回頭。當疫情催化轉型列車加速急駛,跟不上的企業終將被拋在後頭;而扎扎實實做好準備且不斷自我精進的業者,則有機會趁勢而飛,成為後疫情時代的贏家。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不要白白浪費一個好的危機)。

誠然,機會往往伴隨風險而生,如何站在趨勢的浪頭上,造一波更高的浪,推進自家企業往「服務4.0」跨越,將是未來能否把握住疫後新契機,畫出下一個成長曲線的勝負關鍵。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
核四剩餘空地 火力電廠列選項
大成:黃小玉價格回不去了